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一个书家临写碑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书法史丰饶浩瀚,临写是学习和修养的基本课程。但是我们本次探讨的是,一个艺术家临写碑帖作品的重要性及其学术意义!
碑帖由拓本而来,一般拓本只能保持字里行间的"形"的特征,好的古帖还能读出其中的"势"态,但墨色的变化,原书者的书写的速度,我们评判一幅书法境界高低的标准,或者说书法家的心性的呼吸:气息,却往往在碑帖中丢失殆尽!一个书法大家的临帖,往往能恢复那些丢失的幽古的气韵,重现其高古的魂灵,承接其绵绵深静的气息!并且在反复临写体悟之后,不仅恢复原书写者的气息,而且能自然承接并转换成自己的气息,形成另一种创造,使今古的灵魂一同唱和,别具一种幽远的景深,和生命流转与涌现的丰美!
临三公山30X27cm(局部)
本次展览的是伟大南线的代表性画家,中国式极简主义的实践者,著名书法家,林散之先生的弟子,卞雪松先生的临帖展。卞雪松临碑帖的专注、深入、广泛,在我们整理其遗留的上万件临帖作品时,深感讶异!对于一个具有历史感的艺术家而言,没有什么比经历感知历史的流变更重要的了。在卞雪松的谈艺录中说到恩师林散之对他的嘱咐:"不要跟当下要名利,要跟美术史要地位"。这大概也是黄宾虹、林散之、卞雪松这一脉师承的精神动因。对于卞雪松而言尤其难为,在书法上,他要确立自己作品的精神品貌,必须面对二座大山,一:是历史以往,灿烂多姿的艺术史书法史。二:林散之书法的标高,林老笔墨的丰富性和创造性,为三百年来之仅见。临写碑帖是体验历史呼吸的最好方式,也是传统中国艺术家最好的学习途径!"一根线条里有春夏秋冬,一根线条里有生老病死",卞雪松之所以对南线有如此深刻的理解与实践,与其广泛深入的临写碑帖,并承载与转换古人的精神气息是分不开的,本次展览选择了其部分临帖作品,可以窥见其来源并重视大家临帖作品的重要性。
西狭颂(局部) 45X49cm
临张旭(局部) 43X48cm
卞雪松自身的草书特点,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他的历史来源。他从魏碑、摩崖石刻中取力扛千钧的"铸铁线",在枯笔、渴笔、飞白中又随呼吸加上顿銼,形成古穆苍茫的"粗沙痕",取李北海结体的宽博堂正,形成了沉雄苍润、宽博堂正、浩气凛然的风格。卞雪松书法的另一个贡献,得力于他对唐以前的碑帖的广泛的临写。在隶书过度到楷书中间,有一段时光的书写,人们称之为真书。在隶书后期的古板与楷书实用的固化之间,其实正是一个书法家的个性得以确立的有效空间,卞雪松从楷书返回,取隶书的拙和静,取楷书的灵变写出了唐之后无出其右的真书:古静、朴拙又灵润的境界!所以一个艺术家品貌的形成,临帖是一个必备的学习修养的过程,在其中体会到适合自己天性的养份,在抵达的生命境界中化合成新的精神状态,进而落实为自己的艺术面貌。
临王铎 (局部) 39X44cm
展出的卞雪松部分临写的碑帖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临"的姿态,临,一种至上而下的俯察方式,一种抵近、到达,与"观"的据高而下的威严不同,"临"的象形是雨从上而落下,亲和,润,轻盈,切身。临帖,是一种真正的与古对话,再现幽古的呼吸,呈现绵延千载的"道"的气象,而卞雪松就是一个得"道"的艺术家,在这次展览中,我们可以一窥其得"道"的秘密进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