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新浪潮 THE NEW WAVE | 王汉辰作品




新浪潮!
THE NEW WAVE
年度海归艺术家个案全纪录

“海归”艺术家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重要群体,在中国艺术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海归”艺术家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00年以来,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海归”艺术家,已经从少数个案逐渐成为一个规模不断扩大的独特艺术群体。
 
他们往往有着更为开阔的国际视野,更为开放的艺术语言表达和更为系统化的对二十世纪以来世界艺术发展潮流和现象的认知。当他们学成回国,与国内文化界、艺术界产生交际时,二者间势必产生碰撞与对话,这也会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强烈的震动,释放出巨大的创造活力,甚至影响当代艺术未来的发展走向。
 
为了相对完整的勾勒出新一代“海归”艺术家们的整体面貌,全面了解他们今天的生活状态、艺术观念与作品面貌,让他们的艺术更加为国内所了解和熟知,《库艺术》现推出全新策划:“新浪潮——年度海归艺术家个案全纪录”,首度汇聚新一代海归艺术家们集体发声,讲出他们自己的艺术故事,生活中的甜酸苦辣,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一独特艺术群体的价值取向与艺术追求,并展示他们的艺术探索和成就。这也将会成为我们观察中国当代艺术未来走向的重要指标。




王 汉 辰

WANG HANCHEN


出生于济南,山东艺术学院教师,2012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多媒体专业,2014毕业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包豪斯)古建筑保护专业,获硕士学位。留德期间参与德国十四世纪玻璃厂古遗址挖掘项目;也门城市广场的修复规划与重建项目;意大利佩鲁贾中心广场规划与重建等多项古建筑修复重建规划项目。先后出版《装饰艺术设计》《色彩设计与应用》《中国明清古建筑彩绘艺术研究》等专著,《山东古建筑彩绘保护现状与修复策略研究》获山东省艺术重点课题立项





艺术家自述


说起画画这件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人生体验的记录。可能是从小在一个充满文艺环境的家庭里生长,小时候记得每次去姥爷家都会帮姥爷磨墨,看他写字,听他给我讲一些有趣的事。在外人看来一家三代都是所谓的“学院派”,对艺术的培养一定是即“专业”又“严肃”的。但是恰恰相反,家庭给我对于艺术的最初“熏陶”反而是轻松与愉悦的。我想这种对待艺术感受力多于理解的培养。影响了我对艺术一生的观念。

 

谈起我的绘画之路,以时间线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大学时代——留学德国——工作以后。大学时期所处的时间点正在中国当代艺术高潮的尾声阶段。所以当时一有课余时间就往返于北京的798、草场地等艺术街区。虽然当时并不是十分理解当代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具体含义。但是新鲜的展示形式和丰富的材料语言给当时的我很大的震撼力。加之大一的时候有幸参与了学校与美国俄罗冈州大学艺术学科的暑期工作坊计划。在与美国同学思想碰撞中,使我暗下决心研究生阶段一定要出国去读。那种对于想要急切的“看世界”的强烈愿望想必年轻的我们都有过。随后又参加了上海世博会瑞典馆的志愿者工作和澳大利亚昆士兰艺术学院交流工作坊项目。这些交流的经历让我对西方的艺术体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的来说大学时期的绘画创作是单纯而美好的。

 

时间来到2012年,大学毕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阴差阳错的踏上去德国留学之路。学校前身正是大名鼎鼎的“包豪斯”。专业也从大学时期的新媒体艺术转变成了古建筑保护。这样大跨度的变化好像是为我量身定制一般,丝毫没有水土不服的状况。在留德的日子里,得益于古建筑保护专业的特殊性,我游离了整个欧洲,只有瑞士和冰岛没有去到。期间我和同学以背包客“穷游”的方式,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从柏林出发,一路经过比利时、巴黎、葡萄牙、西班牙最后返回德国。其间的经历不可谓是“丰富多彩”。但最让我难忘的不只是看到曾经书本上才能见到的大师们的真迹,还能在午夜的巴黎,散步在塞纳河畔,体会着大师走过的路。这样的经历对于一个学习艺术、爱好艺术的青年来讲,是无与伦比的奖励。当然由于专业是设立在是在包豪斯建筑系的体系中,难免受到建筑思维的影响,对于空间的认识有了新的视角跟体会。当我回望我在留德期间德绍的小公寓里那些涂鸦绘画,我才后知后觉的感受到环境对于绘画的影响是如此的真切与宝贵。

 

2014年底我毕业回国入职来到山东艺术学院,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那时学科建设还处在萌芽阶段,对一个新晋大学老师的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在完成好学院交给的各项课程之余,我对绘画的注意力逐渐从国外的文化转移到传统的中国文化上面。可能是工作的关系,我常要带学生去考察中国的各地文化古迹。在这个过程中才逐渐认识到我们祖先的文化如此深厚、包容。作品的面貌也逐渐的有了新的变化。我想这一切都是源自于思想的成长。

 

经过这三个阶段,从绘画语言上就可以清晰的看出思想变化从最初的无以复加式的丰富到现在追求少即是多的提炼。但是对于绘画不打草稿,直面画布的“莽撞”一直是我坚持的创作方法。

 

关于很多人问起我画面中形象的灵感源泉,可能跟我爱胡思乱想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也跟我出生的时代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想作为一名喜爱画画的人,时代的烙印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宿命问题。作为一名“90”后,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里,人们的视觉经验跟感官体验都跟之前的时代有了很大的不同。留学期间的四处游历,让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是中西方文化的影响早在出生就流淌在我们这一代的血液里,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的作品有很多冲突与矛盾,但又彼此相得益彰的原因之一吧。



王汉辰作品

《七彩系列-1》 彩铅 2021


《七彩系列-2》彩铅 2021



《2021 抽象纸本系列》


《2020 抽象纸本系列1》



《2020 抽象纸本系列4》


《Brown Series-05》160cm × 160cm 油画 2020 


《Brown Series-06》160cm × 160cm 油画 2020 


《Gray Series-02》100cm × 100cm 油画 2020 


《Purple Series-03》100cm × 100cm 油画 2020 


《绿野仙踪-03》100cm × 100cm 油画 2020


《自画像-01》 100cm × 100cm 油画 2020


《梦系列-2》100cm × 100cm  综合材料 2020


《梦系列-6》 100cm × 100cm  综合材料 2020


《德国记忆-7》27cm × 27cm 纸本综合材料 2014



《动物系列-12》 60cm × 60cm 综合材料 2010



新浪潮  ·  王汉辰专访


Q:当时你为何选择了后来留学的目的地国家?


A:从一开始就想去欧洲,因为可以利用留学的便利游历欧洲各国,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氛围。最早申请的是瑞典皇家艺术学院的自由绘画,但是后来有一个好机会能去前身是包豪斯的这所德国学校,而且专业比较有前瞻性,虽然是跨专业,但是心想能经常考察欧洲古迹,想必跟我边游边学的理念也是不谋而合。就踏上了留德之路。



大学期间阁楼画室创作



Q:现在看来,出国留学对你的艺术之路意味着什么?


A:从2014年毕业回国工作到现在也有6年之久了,回头来看,开眼界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再一次启蒙。而且很多感受和认识都是回国工作之后才逐渐显现出来。当时留学的阶段应该是在不停的吸收,回国以后慢慢的发酵。所以这段留学经历可以说会像水下的空气,时不时地冒出点泡泡来。


Q:就自身经验而言,如何看待中、西方在艺术观念、艺术教育上的普遍差别?


A:这个我在经历过国内本科、国外研究生再回国教授本科之后,有比较大的体会。首先抛开国家之间的体质差异不谈,在游牧文明基础上建立的欧洲文化跟在农耕文明之上建立的中国文化就有本质的差别。这直接影响了对待事物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西方是鼓励学生拥有独立的想法,中国则更强调一种集体意识。加之中国传统艺术的历史悠久,体系成熟。所以即使是在中国学习西画,也很难摆脱传统的影响。这个问题是西方学习艺术的学生所没有的困扰。另外西方的艺术教育的人口基数和人均受教育程度跟中国有这很大的差别。在艺术资源的分配上还是占有绝对的优势。



去天鹅堡的路上

 


Q:能否说出一个在留学期间对你影响最大的老师、艺术家或展览的名字,为什么?


A:那必须是西班牙国宝建筑师高迪。在我去巴塞罗这座富有魔力的城市之后,高迪的建筑让我认识到原来艺术真的可以和建筑如此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他给我打开了一扇全新认识建筑的大门。我非常强烈的建议留学欧洲的同学们一定要去巴塞罗那看看,跟德国的城市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Q:你目前的艺术语言、方法论和观念是从何时开始萌芽,并一步步发展出的?


A:这个我没有刻意的去梳理过,不过有意识的创作应该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的。真正有一点所谓的艺术理念应该是工作以后。



威尼斯之行


 

Q:在国外的求学和生活中,无时无刻不面临着文化间的差异与沟通,目前你对于东、西文化差异与沟通互译的可能抱有何种态度?


A:我觉得如果做不到“中西融合”,那就“各自安好”也是不错的选择。没有必要做强迫自己的事情。喜欢怎么来就怎么来好了。

 

Q:从文化取向、艺术类别和审美习惯等各方面,中国与西方相比在大环境上仍有很大不同,你是否有回国打算?是否准备对自己的艺术道路做出调整?


A:这个问题我已经用实际行动回答了。当初选择回国进高校当老师也是我一直想做的选择。我想无论身在国内还是国外,对艺术道路最大的影响永远都是内在的热爱跟坚持,而不是地域。



与研究生导师合影


 

Q:说说你对自己未来艺术发展方向和职业选择的愿景?


A:未来可能还是在完成好工作的基础上继续画下去,没有把绘画当自己的职业也许对我来也是一种恩惠。






 正式发行 

《2020绘画不死——一个特殊节点下的特殊动作》


·首本记录特殊节点下艺术家的所思所画的视觉文本

·收录106位老中青艺术家2020最新创作

·全书采用全彩高清印刷,共425页

·全书图文结合,资料详实,可根据拼音检索



长按上方二维码获取
或点击“阅读原文”
咨询电话:010-84786155
官方微信:kuyishu001

作者:库艺术KUART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东方根性的当代生长》当代艺术系列丛书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