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2021再谈新绘画|王春辰:关于“新绘画”及其边界

(本文为作者王春辰撰写于2009年)

CIGE和艺术北京都举办完毕,看过它们之后,更加深了对我国的绘画问题的忧思。问题相当严峻,如果我们对于绘画的理解竟如此单一的话,那真是绘画思想的悲哀,也是我们对艺术理解偏差的悲哀,当然也是艺术教育不足的叹息。这教育并非是指学校,而是自我对艺术的阅读和多方位的深化。

讨论中国绘画问题,应该是与世界绘画体系联系在一起的。问题是,中国之新绘画如何自成一体。绘画的命题是绘画问题,还是艺术观念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今天的中国有没有一种关于绘画的艺术哲学理论?如果绘画仅仅是绘画,意味着没有什么新绘画,而仅仅是绘画;而如果一旦以新绘画命名,则必定意味着新的绘画哲学出现。那么,它是什么?

这就不得不说到中国的艺术历史与当下语境,也就是作为整体艺术观的中国艺术对艺术的需求和对绘画的需求是否一样?在今天的艺术发展格局中,中国对绘画的情结是根深蒂固的,对于中国人存在的自我表达是强烈的。如果是因为意义的需要,则要强化艺术家的身份和立场,突出艺术家思考绘画的力度,突出艺术家和当下现实的关系以及对于艺术历史线索的思考及理解。否则,继续陷入跟风、模仿、商业化、低级化的误区中。市场绝对不是新绘画追逐的理由,也不是最后的归宿。

U4r7ZhIiggZ5uCkrM5M48DLsqCFurLaH7BJLLqnp.jpg

陈曦《飞跃城市》210x260cm,布面油画 2015

​绘画的需求是否一样?在今天的艺术发展格局中,中国对绘画的情结是根深蒂固的,对于中国人存在的自我表达是强烈的。如果是因为意义的需要,则要强化艺术家的身份和立场,突出艺术家思考绘画的力度,突出艺术家和当下现实的关系以及对于艺术历史线索的思考及理解。否则,继续陷入跟风、模仿、商业化、低级化的误区中。市场绝对不是新绘画追逐的理由,也不是最后的归宿。

如果有新绘画,不应该是重新陷入形式的迷恋中,也不是拿自我的情结迷恋作为价值诉求。如果这样,从历史的角度不能确立最后的定位。如果说到今天的艺术格局发生变化,期待某种历史的变局,就应当是来自艺术观念与思维的变革,而不是形式的追逐和沉溺。当然更不是市场的跟风。艺术肯定不是为市场而存在的,博览会实质是为艺术服务的,参加其中的画廊也是应该为艺术走入社会提供支持的,是共同书写艺术史的组成部分。这样,画廊才是高端的画廊,也是艺术创造的画廊。画廊和画店不同就在于此。但常常的,理想不能代替现实;市场这些年对艺术的杀伤力,现在已经有目共睹。在今天的这个历史时刻,是需要新的艺术的,无论是新绘画,还是新媒介,无新不成艺术。这是一条定律,艺术史就是这样写的;除非生活在历史之外。但无人不在历史之中,所以追求新,变成了艺术之为艺术的使命和意义。

eiaWHn6tys9stVddaUWPyoI6GPu6jGZFf7hAFSfs.png

何多苓《野苑女墙No.3》 布面油画 200x300cm  2019

新,是新在具体的针对性;针对流行模式,针对流行的观念,针对不过脑的假形式追求,更别提那些商业化的绘画。新绘画,首先是艺术家自我存在方式的新,是其生存状态的新,是其理解绘画的切入点的新。这种新不是绝对的超越于前人绘画的新,而是多种绘画模式与形式的杂交的新,是介入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既冲突又结合的新。新,不新在语言上,而是永远都新在感觉与观念思想上。这样,新才有了立足点,才有了新的必要。也因为如此,才在具体的当下的中国绘画语境中确立了绘画的新身份和新意义。

至于说边界,则恐怕与新是密切相关的。如果超越绘画的边界,就不仅仅是绘画语言和形式的突围,而且也是进入到多媒介的绘画语言和形式的领域中,甚至不乏把绘画看成是整个艺术表达的一个手段,绘画不是目的,是多种艺术语言的一种,这样的绘画才叫作“边界”的突围、突破、突击。当新绘画与其边界的问题被提出,就意味着这一切的绘画定义都要重新确立,不仅仅是绘画的问题,而是当下的整个艺术问题。我把它叫做“总体的艺术问题”,也就是绘画不再是绘画本身,而是进入全面的表达欲望的艺术总体中。从空间建构到流动影像的采纳,都是新绘画思考的维度,也是打破绘画的静态僵局的一种尝试。凡是沉浸在原有绘画模式与方式的绘画,并不能以新来命名;随着新的时代开始,绘画像其他艺术媒介一样,并不能脱离社会时代的具体性,这时候历史要求于绘画的,是绘画如何思想的问题。这样,新和边界的问题就成为绘画恰当的定义,而不是一个简单贴上去的修饰语。

说到此,似乎我们有些明白,但问题仍然没有全面展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有一条自己的线索,是不是自我走的路就构成了中国艺术与绘画的线索?也就是艺术家自己的独立创作与运动是不是独立在某一个线索之外?我想,这是关于中国本身绘画历史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学术问题和实践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画家自己的偏好问题。从这个角度讲,今天的中国画家所追求与建立的,是延续了中国现有的艺术问题和绘画问题。另外,这些问题与世界、主要是西方的绘画与艺术的问题有没有联系?我想,联系肯定有,其中之一就是我们在今天的语境中已经把艺术和绘画当作一种表达工具。对于它们的方式和功用,已经分化出不同的类型。从现实的角度说,这些类型和功用决定了当代的绘画方式和价值判断方式。从最低层面的审美化生活到艺术家个体欲望的表达以及某种观念意图的传达,形成了不同方面的链条。承认不承认这些链条,实际上意味着不同立场和状态中的艺术家。艺术和绘画都无需苛求所有的人做一样的事情,但是正因为做的不一样才分别出了不同类型的艺术家。这可能是作为新绘画也好或新艺术也好首先不同的。

x3fWxoHs1FUjuOfKK8Fc2gIzhXAV14S7WDOCL4IS.JPG

赵能智《蠕动的身体No.5》 150x200cm 2018-2019 布面油画

另外,新绘画并不是新学院派,中国当下的艺术如此多样化,并不意味着都具有充分的意义,对于不同的艺术史写作者,肯定有不同的选择。至少在目前来讲,我们看重的是一种充满生命力和生命力欲望的艺术,可能是一种原生态。当一个时代产生了那些叛逆性、异样性的艺术时,一般人的反应总是吃惊和否定,即便是艺术专业人士也是看法各异、矛盾。所以,看新绘画是要看它处在哪个层面上,是前卫多一点?还是新的花样多一点,或是艺术家的生活状态多一点呢?是走向总体的艺术方法多一点?如果说到我自己的希望,是愿意那些真实的、实验的、甚至是前卫的东西,有血有肉的,那些感觉强烈、敏锐、细腻的东西。这是感性的方面,那麽理想的方面,则希望是对艺术有反思性的东西。即便我们处在多元主义时代,什么样的艺术形式和样态都有,但不意味着没有差异,没有区别,差异是永远的,越是强烈的具有差异,越是被今天所记录,也被明天的历史所记录。新的艺术需要批评,今天的批评是为明天历史准备的。但今天创作的艺术不是都要被明天的历史所记录所书写。特别是在这个自觉大于被动、主观大于客观的艺术世界里,艺术是独立而自觉的行为,不可能是无目的的无功利性。所以,如果讨论新绘画及其边界,就是讨论它现实的目的性和艺术功利性,它在目前所面对的问题,和想要挑战的问题或回应的问题。

作者:王春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