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1年10月28日,“缪晓春2021:Art Pre Ai”在武汉合美术馆开展,展览展出缪晓春自2005至2021创作的100多件作品,涵盖缪晓春近年来用数字技术创作的影像、算法绘画、刺绣、数字版画等作品,尤其包括了从2017年以来持续创作的增加了时间维度的雕塑作品。
本次展览由中电光谷、合美术馆共同主办,泸州老窖·国窖1573品牌支持,俞可担任策展人,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为展览学术主持。展览2021年10月28日下午在合美术馆正式对外开展,开幕式因疫情原因推迟举行。
缪晓春在展览现场
缪晓春,1964 年出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和德国卡塞尔美术学院,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他的作品包括摄影、绘画和基于软件创作的三维电脑动画,算法绘画和雕塑,并在国际上广泛展出。
同时,缪晓春这次个展也是作为“@武汉·2021”的项目之一。“@武汉”是湖北地区各艺术机构自发组织的文化艺术推广平台,迄今已举办了六届。“@武汉”于每年10至12月份的集中展览与湖北地区全年分散的展览结合起来,以相关艺术展览为基础,注重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邀请缪晓春到武汉举办个展,呈现了“@武汉”对更多元的艺术形态的关注。
谈及展览标题“Art Pre Ai”时,缪晓春解释:“A开头的Art与Ai之间在未来既有密切关联又矛盾对立,相生相克的复杂关系。中间的pre如同楚河汉界,在时间的维度上对两者作了清晰划定。人们也会自然而然的联想到艺术史上的PRB(Pre -Raphaelite Brotherhood)前拉斐尔派。由他们的主张反推出Art pre Ai 所要表达的正是对快速汹湧而至的Ai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情和对Art 中人的因素人的温度的无限推崇和珍视。”
缪晓春并非从一开始就以跨媒介的创作为主,回溯他的艺术之路,是从绘画开始的。他对绘画有着无限热爱,即使近些年来他在用最新的技术创作数字作品时,也全力追求如同历史上那些伟大绘画一样的强度和力量。
展览以《虚拟最后审判》图像作为开端
2005年开始,缪晓春对用数码媒体尤其是用电脑软件来做作品很感兴趣,他首先根据米开朗基罗的世界名作《最后的审判》创作了他的第一个系列作品《虚拟最后审判》。
400多年来,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一直被认为是艺术经典。缪晓春历时一年多,用3D动画技术重新诠释《最后的审判》。他用3D动画技术创作了这幅绘画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后视图。缪晓春在《虚拟最后审判》中提出观画的不同角度:“如果从背面看,我想,原先重要的人物会变得不太显眼,次要的处在边角上的人物会成为主要角色,而这幅画的原先意义也会发生巨大的戏剧性变化。”
2008年,缪晓春《虚拟最后审判》覆盖了中国美术馆一楼展厅的天花板、墙壁和地面,铺天盖地。60块有机玻璃板拼贴在一起,画面上400多个赤身光头的人物在扭打、争抢、吵闹。这是一场决定谁上天堂谁下地狱的“末日大审判” ,但是审判没有结果,因为400多人都是同一个人--缪晓春本人的3D模型。于是很自然地,画上的人物不分善恶,没有审判者和被审判者的区别,也没有东方与西方、古代与现代的区别。
缪晓春 《坐天观井》 数码水墨 2008年
缪晓春于2007年创作了《H2O-艺术史研究》,又在2008年至2009年完成了《坐天观井》作品,这次他所依据的蓝本是希罗尼穆斯·博斯作品《俗世乐园》,缪晓春将这幅三联画中悲剧性的时间顺序从天堂到俗世乐园再到地狱,转换成一种时空上的共时性,如此,过去、当下、未来之间的关系。《坐天观井》使用了3D技术构建了一个视觉空间,并以此来实现艺术创作和阐释的任务。在处理清晰轮廓和模糊染色之间的变化时,缪晓春还借鉴了中国传统水墨画中所特有的视觉效果。
缪晓春《从头再来》 2008年-2010年 此图为合美术馆展出现场
缪晓春《无始无终》 视频截图 2011年-2012年
缪晓春《灰飞烟灭》 动画截屏 2009-2010年
缪晓春《灰飞烟灭》 动画截屏 2009-2010年
缪晓春后来又做了几件三维电脑动画作品:《从头再来》、《灰飞烟灭》、《无始无终》和《无中生有》。这其中,《灰飞烟灭》在威尼斯军械库里的投影效果是最令缪晓春满意。
正当艺术界习惯性的认为缪晓春对于数码媒体创作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很多人那时候说他悄然回归绘画,他用刻字机将三维软件形成的矢量文件刻出来,转贴到画布上去,用它来辅助手工的绘画,称之为“算法绘画”。
缪晓春《盲目》 艺术微喷 2014年
缪晓春《灭》 艺术微喷 2008年
当然这是缪晓春不一样的绘画方式,是之前的数字艺术实践再自然不过的延伸。已经诞生了的艺术形态,都会以某种不断叠代的方式长久存续下去,只要有人去尝试,而缪晓春就是其中之一。因而缪晓春既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早的数字媒体艺术家,同时也是与以往艺术紧密链接的构建者,这可以在他对艺术史上近百件经典作品的经典演绎中得到充分体现。
从2017年之后,缪晓春所带来的新一系列的创作则是《陀螺舞》系列,依然用三维扫描文件,借助网络运动素材,将一些看似日常的,或者滑稽的动作不断叠加,形成影像和3D打印雕塑作品。这呈现的是缪晓春对图像(image)、运动(move)、动态(motion)、动机(motive)的思考,借由影像、装置与雕塑在空间中的形态再次呈现的同时,也引申艺术家对存在与真实性持续探究。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