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1-11-05 18:42
赵大钧与王劼音,一个以纯净刚正的画风描绘物象,一个以凝练厚重的线条铺陈当代水墨;一个在精准的造型与抽象的表达之间自由跳跃,一个在古雅的图像记忆与草写的模糊之间,进行散逸的游戏。
然,无论创作方向如何不同,赵大钧与王劼音的绘画之间相通的,是对传统,对内心的那份永远的铮铮然。
11月4日至25日,“汉柏·江声——赵大钧、王劼音双个展”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共展出两位艺术家100余件画作,涵盖油画、版画、水墨、水彩、水粉、素描等多种绘画类型,从1960年代的早期作品到2021年的新作,以回溯的角度展现了两位艺术家创作生涯中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展览现场
两相对照、相映生辉之意,也为研究他们的绘画实践乃至由此生发对于中国现当代绘画发展与本土价值建构的研究提供典范和参照。
此次展览的主题词“汉柏”与“江声”,来自于赵大钧、王劼音两位艺术家近期作品的名字。“汉柏”与“江声”,分别付诸于视觉和听觉,具有中国古典美学的丰富意涵,是指向中国人的感官经验和审美情感的词语。“汉柏”的精神,“江声”的意韵,风骨与文华互为交融,绵延千载而不息,在两位艺术家的作品中内化为深厚的人文底蕴。
展览现场
对于赵大钧与王劼音的创作,此次展览学术顾问周长江表示,两人的创作都极富激情,在如今仍勇于突破自己。将两人的作品放在一起,会不自觉地产生南北对话。他们二人的山水之间有共同语言,其作品都是向内心的探求。如今在上海也有许多画家做抽象的探索,但很多探索仍停留在形式上,画与人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我相信两位老先生的创作会对这部分艺术家有所启示。
展览由上海油画雕塑院主办、势象艺术中心协办,周长江担任学术顾问,上海油画雕塑院副院长、院美术馆负责人江梅担任策展人。
赵大钧&王劼音
赵大钧长期生活、创作于东北沈阳,王劼音一直生活、创作于江南上海,南北方的水土与人文,漫长艺术人生所经历的复杂时代背景的变换,为他们的绘画艺术奠定了浓重而苍茫的底色,也形成了彼此迥然相异的绘画气质。而他们在不同方向上对艺术自由的不断追求、对心灵表达的无限探索,也开辟了彼此绘画艺术广袤而深邃的视觉与精神空间。
展览现场
两位艺术家从事绘画创作时间跨度超过半个多世纪,作品融会中西艺术,在具象、意象、抽象等绘画语言上均有深入的实践和探索;同时,他们又都有着长期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经历,培养和引导了众多学生,其中不少已成为目前国内美术界的中坚力量。
相通的绘画底色,不同的绘画风格,使得两人的作品出现在同一空间内,产生对话关系。
赵大钧
赵大钧笔下的造型总是精准而自带一种清晰凛冽的气质,明明是一幅油画却透露出版画中刻刀在纸上刮划的质感。他自言对造型的偏爱,对油画的迷恋,融入他的人生,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作品202105(汉柏系列) 布面油画 185×185cm 2021
作品201912 布面油画166×178cm 2019
2000-2008,由于身体原因,赵大钧中断了油画实践活动。这之后他开始更多、更深地与大自然交朋友。后来与朋友们进行远行:川西、滇北、藏东南,一次次寻找神山的踪迹。
作品202101(汉柏系列) 布面油画 180×300cm 2021
对赵大钧来说,创作“神山”系列已经是60岁之后的事了,这是一个“打破自己”“打碎自己”的过程,“主要是在询问艺术是干什么的?生命与艺术是什么关系?画了一大堆的作品后,才发现这一大堆对之后的‘觉醒’起到了重要作用”,赵大钧表示。
作品202104 (汉柏系列) 布面油画 185×185cm 2021
回到“油画”、回到艺术,正如回到生活和情感的本身,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自我变得单纯、简单,法则也就明了。淳朴地、自然自在地随心而作渐渐主导着赵大钧的实践。
几何形体 纸质水彩 27.5×37cm 1962
赵大钧认为,这是一个不断松开自己的过程,展示未知疆域的过程,伴随而来的更多的“顿悟”,使自己的创作过程重新变得有趣、大胆而又谦逊。油画的视觉更加自觉,追求着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同时没有失去属于“特别自我”的一些“趣味”,且因期待着一种表现力变得更加神奇。整个艺术生活变得率性而充满着自由。
碎冰川 布面油画 132×170cm 2009
作品2816 布面油画 150×150cm 2018
“在恢复中寻找新的起点和生命的乐趣。失去了,捡回来,挽留,珍惜和凝重。存在一种勇气和不断踏入险境的心理,这是我的一种自信,和艺术打交道的过程也是一种尊严”,赵大钧说到。
王劼音
王劼音画画时非常随性,本来想要画一幅山水,趁着有灵感立刻动笔,画着画着却发现感觉不对。这时,王劼音便会把画倒过来再看,也许山水就看起来像花卉了,他便顺势将它画成了花。
红花,布面油画,120×160cm,2005
谈及这一现象,王劼音不无诙谐地说道“不打草稿才好玩” 。而王劼音的绘画,便是在“玩”。
江声,布面丙烯,150×95cm,2021
东西方对他的影响是双向的。出国以后,王劼音近距离观看了国外的现当代艺术,对西方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同时又远距离地看了中国文化。“我觉得中国的文化太可贵了,反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王劼音说到。
盘石,布面丙烯,150×95cm,2021
诗意山居图,布面油画,80×80cm,2001
尽管画种变化很大,但中心思想不变,王劼音一生所想要追求的也从未变化。早期他接收的多是西方美术知识,这反而使他对中国文化愈加产生兴趣,想要通过作品把它发扬光大。
矩形一,铜版画,24×30cm,2003
矩形三,铜版画,24×30cm,2003
他坚守着中国古典美学那恍兮惚兮的梦境,一任自己骨子里的民族基因自由流淌出来。在纸本上交织出一个凝重又轻盈的造境。“画画可以释放创造力,这对我太有吸引力了!我甚至晚上做梦都在想一张画要怎么来画!”
高原湖之一 布面油画 80×100cm 2019
高原湖之二 布面油画 80×100cm 2019
一个画家的艺术经历,包括他的人生经历都会在他的作品中反映出来。画家的一幅画如同树的一个横断切片,从这年轮切片上,大致可以看出这树的经历。而王劼音的绘画之所以在今日仍如此动人,便在于其中隐藏着的这样的生命密码。
作者:李家丽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