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近些年来,胡泉纯的公共艺术创作类型倾向于空间场域类,这类型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作品不仅可以看,更为重要的是观众可以进入作品,感受作品所营造的独特场域氛围。
在2021年10月17日开幕的“百分百——第二届东湖国际生态雕塑双年展”中,他就呈现了这样一件作品《消失的房子》,这也是一处可知可感的纪念空间。
“这次展览的场地是一处陵园,这里是故人安息之地,是生人凭吊故人之处,这片场域蕴含情感与记忆,我们怀念的是故人,同时还有与故人有关的事,以及承载那些过往的人和事情的空间。”胡泉纯说。
整件作品所营造的景象是公众非常熟悉的日常场景,长满爬山虎的房子,但在这里,作品不是对日常场景复制,而是对司空见惯的日常场景的转换。作品强调公众的参与,这种参与一方面体现在公众可以进入作品中;另一方面,公众通过爬山虎营造的房子的形象会调动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情感,这些都将与记忆有关。
胡泉纯《消失的房子》/金伟琦摄 空间装置/5.1×9.8×4.8m/钢板激光切割/ 2021
而关于“生态雕塑”,胡泉纯的理解是,只要与生态主题有关的作品应该都在这个展览定位的范畴内。况且,只要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材料都不算是反生态的材料。
对谈
雅昌艺术网:您此次参展的作品为《消失的房子》,为什么会选择“建筑”房子作为创作的主题?
胡泉纯:我近些年的公共艺术创作倾向于空间场域,这可能与我的建筑学教育背景有关,也是我在创作实践中不断找寻和调整自我的结果。这类型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作品不仅可以看,更为重要的是观众可以进入和参与到作品中,感受作品所营造的独特场域氛围。我的每件作品都与空间场地有直接的关联,考察研究场地是我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甚至认为答案就在场地中。这种思考和创作方法无疑是与我的建筑学专业背景有关的,这次亦不例外。
胡泉纯《消失的房子》/金伟琦摄
空间记忆或者说“废墟感”是我这几年创作所关注的主题之一。我对空间记忆的表达手段直接来源于我们熟知的日常场景——爬满爬山虎的房子。我所做的处理是抽掉建筑实体,仅通过爬山虎的藤蔓肌理来表达空间形体。爬山虎就成了原有建筑空间的记忆载体。这次展览的场地是一处陵园,独特的场地属性与我的作品主题非常契合,逝去的人与消失的空间产生关联。
雅昌艺术网:为什么选择钢铁这种材料?
胡泉纯:作品采用的材料是耐候钢激光切割。选择这一材料的原因有两点。首先,耐候钢生锈后的暗红色能很好的表现爬山虎的藤蔓肌理。再者,《消失的房子》营造的是一处人可以进入的空间,爬山虎形成的墙体在不依赖其他结构形式的情况下需要一定的强度以构成空间,2厘米厚的钢板具备自支撑的结构强度。
雅昌艺术网:看作品的体量还有工艺,对艺术家的要求还是挺高的,在创作之初是否考虑到了后期施工等问题?能否谈谈作品创作的过程是怎样的?
《消失的房子》模型设计
胡泉纯:这件作品的创作涵盖从构思到落地实施的工艺都有过反复的思考和研究。在确定要以一种消失状态的房子来回应展览主题后,采用什么类型的房子作为作品表现对象成了首要的问题。一开始想选用具有武汉当地特点的房子以体现地域性。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后发现,武汉的老建筑特别是民居类型建筑其实没有太明显的地域特点,武汉其他有代表性的公共建筑在这样的环境中又没有存在的合理性,所以,作品最终选择了最简单的概念中的房子形象,去除地域性,去除过多的符号性,就是一栋简简单单的房子,有点像儿童绘画作品的房子形象,这种直观的形象使作品看上去更简约纯粹,通过肆意生长的爬山虎纹理来体现丰富性。
《消失的房子》模型
在空间形象确定好后,我面临的任务是怎样通过爬山虎的生长状态来表达房子的消失感。为此,我用硬卡纸制作了一个1:10的房子的模型。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在模型上直接画出爬山虎,通过手绘这一方式表现出爬山虎的生长状态,能很好的控制爬山虎的疏密,藤蔓的粗细以及爬山虎在墙体上的转折与衔接。手绘的过程是整个作品创作中最为感性也最富有激情的时刻。这一方式的采用使作品带有鲜明的“手工感”。
《消失的房子》模型手绘过程
当爬山虎在模型上绘制调整好后,接下来是最为枯燥和繁琐的工作——转矢量文件。因为,作品最终是采用耐候钢激光雕刻的技术来实施,而激光雕刻需要有矢量文件。因此,我们把房子模型分拆开以便于高清扫描。把扫描文件在电脑中手动转成可以激光雕刻的矢量文件是一项费时费工且枯燥的工作。除了线条需要一根根手动描绘之外,最为重要的是线条在空间转折处的衔接问题,这一环节的工作很难保证不出错,直到下厂制作时我们一直都在调整和反复检查。
雅昌艺术网:了解到,您提前来到现场进行了考察,您是第一次来武汉吗?武汉这座城市给您的印象和感觉是怎样的?尤其是在经历了疫情之后。
胡泉纯:考察现场是我创作前必须履行的一项重要程序,对于我来说,没有现场调研,就没有创作想法。考察现场分为对作品场地的勘察和对整个地域的调研。我到武汉来过多次,而且在武汉曾有过近半年的居留经历。对武汉三镇的最大印象就是“大”,当年虽然在武汉住了半年,但是只要一出门,从来就分不清哪儿是哪儿!以前觉得武汉人性子急躁,但是疫情之后再来武汉,感觉接触到武汉人的平和宽容了许多,似乎连城市生活节奏都缓和了许多。
雅昌艺术网:现场实地考察的时候,您对石门峰公园的环境印象是怎样的?当时是否有思考作品创作的内容和形式?
胡泉纯:石门峰公园的环境静谧幽深,空间气场与其场地属性高度契合,这些品质直接决定了我的作品创作的内容和形式。
胡泉纯《消失的房子》/金伟琦摄
雅昌艺术网:《消失的房子》这件作品落地之后,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会是怎样的?
胡泉纯:这件作品放置在这样独特的空间场地中应该是非常合适的。作品虽然表现的是空间,但与人与人的记忆是息息相关的,都有缅怀和伤感之意。
胡泉纯《消失的房子》/金伟琦摄
雅昌艺术网:作品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或者您希望他们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胡泉纯:作品所营造的景象是公众非常熟悉的日常场景,但是,作品不是对日常场景复制,而是对司空见惯的日常场景的转换。作品强调公众的参与,这种参与一方面体现在公众可以进入作品中;另一方面,公众通过爬山虎营造的房子的形象会调动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情感,这些都将与记忆有关。
胡泉纯《消失的房子》局部/金伟琦摄
雅昌艺术网:作品落地之后,观众可能会进入到其中进行拍照打卡,作品的安全性方面是否有考虑?
胡泉纯:作品安全是在创作过程中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公众会直接进入作品,再加上作品尺度就是一栋真实的房子的尺度,作品需要接受所有严酷的自然气候条件的挑战。
胡泉纯《消失的房子》局部/金伟琦摄
雅昌艺术网:作品与武汉这座城市的文脉是否有联系?
胡泉纯:作品最终关注的不是与武汉这座城市的文脉关系,而是与石门峰公园这处陵园的关系,强调此时此地此情此景。
胡泉纯《消失的房子》局部/金伟琦摄
雅昌艺术网:相较于其他地方,在石门峰公园这里从事公共艺术创作的优势是什么?
胡泉纯:石门峰公园与我以前创作所遇到的情况截然不同,这种不同源于场地的独特属性——陵园。这让我反思,在这样独特的场地环境中,艺术创作如何与场地属性对话。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