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2年4月23日,千高原艺术空间推出艺术家林羽龙个展—“嵌”,展出他近期创作的约九件作品,在与作品展示的结合上,还在空间现场进行了现场的元素结合创作。
本次展览的主题名为“嵌”,是对其作品的一种解释,意在引导观众的理解方式,“嵌”有着“嵌套”、“嵌入”、“镶嵌”等含义,林羽龙将自己的创作描述为“不同形式的线条和色彩的嵌套”。林羽龙的作品画面看起来都是不同颜色的叠加,不管是色块还是线条,都像是“嵌”在画布当中。
林羽龙认为自己的作品属于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的状态,他真正想要表达的是绘画基础视觉语言:回到画面最原初点、线、面和结构的关系。但是他不愿意让画面看起来过于抽象,因此他在寻找自己的绘画语言过程中,利用了一个“褶皱”的概念来反推自己的画面构成,让观众看起来像是较为直观的,例如布幔、波浪等形式,这种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的形式,林羽龙认为会让观众更容易走进他的画面。
一旦观众能有契机走进画面,就有机会获得艺术家更为深层次的含义表达。比如自然流淌的线条,与刻意而为之的线条,有着自然与人工之间的区别。再如颜色的叠加,林羽龙画面中的颜色都是较为透明的、不同色块的叠加,这种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时间的记录,一层干了才能叠加另外一层。
不管是叠加的颜色或者自然流淌的线条,大多都是偶然而得之,具有很强的随机性,艺术家在过程中是无法控制最后呈现的效果的,这种最后的呈现,可能是惊喜,也有可能是意外。艺术家试图把控画面的色域、构成,向外辐射一种自然情绪外的生命尺度,他的作品中色彩风格强烈,用一种深沉而柔软的方式直击到潜意识的深处。
林羽龙的作品多以“无题”为题,将色彩、平面和线条进行交织和组合,在排除叙事性的同时,形成意料之外的空间和形体感受,并让画面始终处于平面与立体的交错之中。这些画面可以被理解为抽象的图案,也可以被理解为具象的绘画元素的组合。一块颜色,一根线条,究竟是位于画布上的它们自身——具体的存在;还是代表了某种更广泛的视觉元素——抽象的图案?以此为出发点,他的作品也进一步探索了视觉叙事,空间感知,以及色彩结构之间的关系,将直觉的感知和观念的解读置于摇摆的画面内外的两端,让观众在观看作品的同时,也对自身的观看过程与感知方式进行内省式的发现。
林羽龙的作品还有着很强的空间表达,他的绘画作品没有内框,都是画布直接悬挂,在他看来,将画面从画框中解放出来,才能达到画面与材料更完美的融合。在本次展览的布展中,为达到更好的空间性表达,他还在空间的各处有着与画面呼应的色彩描述和表达,让观众站在不同的角度都会对作品有不同的感受。展览空间不再仅仅是承载作品悬挂的载体,而是与作品发生了关系和融合,把整个空间都当作一个完整的作品来创作。
林羽龙的上一次个展以“哪阵风吹来了少年维特”为题,表现某种非情绪化的,与绘画的平面视觉有关的“烦恼”。本次展览的“嵌”则更进一步,将这种“烦恼”进行平静而充满惊喜的剖析。在绘画之外,他还会有直接跳过画框,以墙面为画布的作品,以及更多的嵌入式空间创作,构成一个视觉实验的场域。画框在哪里?这或许仅仅取决于观者对所见之物的界定,欢迎观众来到现场参与这次对平面和空间之关系的重新发现。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5月28日。
艺术家简介
林羽龙,1988年出生于四川,201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2019年毕业于德国卡尔斯鲁厄国立造型艺术学院雷尼∙霍夫曼教授大师班,获硕士学位及大师级文凭,现生活于德国和中国。
林羽龙使用不同形式线条的嵌套,排列出简单、合适、自然的整体感,准确表现出二维形态的通用性和复杂性。林羽龙始终遵循如科学实验般严谨、规律的创作程序,及恒定的“一片布”的形式。在物理现实与感知现实的空间中,重新觉察并更新绘画中形式与色彩的关系、思考艺术观念与实践的连接。作品曾展出于德国基尔希察尔腾美协、海恩费尔德的ARTWORKROOM画廊、卡尔斯鲁厄管风琴厂、卡尔斯鲁厄Luis Leu画廊、卡尔斯鲁厄市立美术馆、北京在3画廊、成都时代美术馆、天津三三画廊、重庆星汇当代美术馆、艺术北京,JINGART艺览北京,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等。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