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众所周知,齐白石以书画艺术而闻名于世。但他却始终强调其诗人身份,并自称:“我的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
北京画院藏齐白石手稿中,以诗的数量最多,皆与其书画实践互为助益。自2005年建馆、“齐白石艺术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北京画院便长期致力于齐白石二千余件院藏作品、文献的研究工作。我们通过“一叶知秋”的工作方法,拓展到与全国乃至全球机构合作,如今延伸到诗歌、文学、哲学、戏曲、建筑等领域,力图以跨学科的方式,丰富齐白石艺术研究的思路。2014年,画院推出了齐白石的手札展,基于对同一主题的持续性挖掘。
展览现场
2023年5月24日至11月,“借山吟——齐白石的画意诗心”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聚焦于齐白石诗文艺术研究,追溯其学诗历程和创作背景,探索其诗画创作的互动关系,揭示齐白石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情感心绪。展览精选了齐白石、王闿运、陈师曾、樊增祥、老舍等近十位名家学者100余件作品,涵盖书画、印章、诗词手稿、信札文献等,全面立体地呈现齐白石的画意诗心。
展览现场
▋自烧松火读唐诗
齐白石少时家贫,年岁稍长些便开始做木工描画补贴家用。二十七岁拜入胡沁园门下学画,并随陈少蕃读书习诗。画工之余,因灯油价贵,晚上便烧松枝读书。
青灯(《花卉册页》八开之三) 齐白石 30×25.5cm 纸本墨笔
读书图 齐白石 110.5×45cm 纸本设色
其间齐白石加入王仲言等人发起的“龙山诗社”,并被推举为社长。后又加入“罗山诗社”,与师友对句联吟诗,掌握了押韵、对仗、用典等古典格律诗的作法。
1900年,他典租莲花砦下的梅公祠,添盖了一间书室,取名为借山吟馆。
借山图 之一、十二、十五、十六 齐白石 30×48cm 纸本设色 1910年
楷书 借山馆 齐白石 32.5×89cm 纸本墨笔 1904年
齐白石三十七岁,经友人引荐拜湖湘诗派代表人物王闿运为师。湘绮老人称其诗似“薛蟠体”,这使得齐白石更加发奋,由五言律诗入手,上追古意,遍读历代名家诗篇。多思苦吟,凭借质朴真诚的特性创作出诸多性灵之作,走上一条通往自然真趣的道路。
此次展览还展出了北京画院藏齐白石早年诗作的手稿原作,这些都是研究齐白石诗词的第一手资料。
展览现场
▋诗料盈眸客不贫
齐白石曾自言:“我的诗既是抒情,也是纪事。”
展览现场
“五出五归”远游中,齐白石遍览自然山川和历代名作,以其独特的主观体悟,将艺术表现建立在自然景象与艺术交游之上。而在其交游往事中,与友人诗文酬唱亦不计其数,由此留下许多后人津津乐道的轶事掌故。
南昌馆七夕连句 王闿运 28.8×32.5cm 纸本墨笔
湘绮老人论诗词 王闿运 27.5×138.5cm 纸本墨笔 1914年
远游期间,王闿运召集弟子登高小饮。席间首唱“地灵胜江汇,星聚及秋期”,令弟子联句,齐白石无以为应。此事令其大感羞愧,归家后即将书屋“借山吟馆”的“吟”字删去,改为“借山馆”。自此齐白石愈发着力于诗书之上,在与师友的交流切磋中于诗道、艺事愈发精进。
寻旧图 齐白石 151.5×42cm 纸本设色
在展览中观者可透过多维视角,在篇篇诗文构筑的群像中还原更加真实立体的齐白石。
▋画意诗心相与随
中国绘画艺术讲究“诗画一律”。画善状物,诗善表情。诗画交融中,诗的内容成为画面的意境延伸,画的形象则变为诗句的物象表达。
展览现场
齐白石不为浮名所动,持淡泊之心,将自然之美润泽笔端,自精微处见广大,由平淡处见奇崛。造境传意,欲寄天地以言情。其诗文取材甚广,不拘形式内容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小鱼图 齐白石 82×42.5cm 纸本墨笔 1925年
题《小鱼图》诗句“群对无惊候几时”,传递着对安宁家园的期盼,与画中惊慌失措的小鱼形成呼应。1919年,齐白石到北京后曾寄住于法源寺、龙泉寺及石镜庵,与僧人交往密切,他认为自己与佛家颇有缘份,称“心出家僧”。而其作《荫下坐佛图》题诗:“无我如来座,休同弥勒龛,解寻寂寥境,到眼即云昙”,或许是他将佛道精神内化于心的感悟。
荫下坐佛图 齐白石 119.5×47cm 纸本墨笔
▋诗不关书别有才
齐白石出身农家,自学成才,无论诗歌还是绘画,几乎都是从中国民间文化中汲取创作素材,抒写普通百姓的真情实感。他倾心于文人的诗情墨趣,无意跻身官场追逐名利,且始终保持着平实质朴的品性,以田舍农人的身份自居。
白菜胡萝卜 齐白石 138×34cm 纸本设色 1929年
在展览中,《白菜胡萝卜》所题诗文:“欲了前生未了因,拈毫题句太伤神。园蔬也有尘凡福,曾见窗前看画人。”取材素朴、语言平实,表达了这位“湘上老农”最真切的生活感受。
葡萄 齐白石 137×34cm 纸本设色
作品《葡萄》题诗:“实垂星辰摇不坠,影乱龙蛇飞欲惊”,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日常生活中寻常物象。
钟馗搔背稿 齐白石 47×30.5cm 纸本墨笔
钟馗搔背图 齐白石 89×47cm 纸本设色 1926年
题《钟馗搔背图》:“不在下偏搔下,不在上偏搔上。汝在皮毛外,焉能知我痛痒。”画中的绿头小鬼为钟馗挠痒却总不得其位,似乎和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细节息息相关,极具哲理。
展览现场
白石诗歌所蕴含的旺盛生命力与鲜活创造性,皆是其由生活磨砺而出,复又融汇万般情思的结果。贴近人民,描绘现实,向来是白石老人的创作主旨。
齐白石曾说:“我的诗,写我心里头想说的话,本不求工,更无意学唐宋”。平实朴素中饱含人生至味,正如其一生写照。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