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3-08-20 21:43
文/金鸡湖美术馆 滕逸骅
由苏州工业园区文体旅游局指导,苏州工业园区公共文化中心主办,中国美术学院· 跨媒体艺术学院协办的“天际线——管怀宾作品展”正在金鸡湖美术馆如火如荼地举行。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担任学术主持,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家崔灿灿担任策展人,集中展出了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家管怀宾近20年艺术实践中各个时期的装置、影像作品百余件。
展览现场
从2012年起,管怀宾先后参与了金鸡湖美术馆“记忆的穿越”、“园林·异景——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从绘画到动画”、“交叉域——中日当代艺术新锐展”等众多展览。11年来,管怀宾先生和美术馆的联结越来越紧密、深刻,他的身份从群展参展艺术家到策展人,再到如今的大型个展艺术家,他见证着、参与着美术馆的成长,此次“天际线——管怀宾作品展”是近些年来艺术家创作的集锦,也是美术馆对于当代艺术呈现的一次大胆尝试。
在管怀宾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对待作品呈现的专注与细致,看到了一种对于艺术本质的执着与用心,看到了一种探索装置艺术未来发展方向的不懈与守望。
探索装置艺术多样化发展的可能
当代艺术名家大多是寻觅到一个或多个“符号”,杂糅进创意,依托于阐释,本质是对单一“符号”的复制与延伸。但管怀宾先生不走寻常路,他一直在实践探索与“园”相关的元素,并对其进行解构、延伸概念、思忖探究;他一直在寻觅建筑场域与时代发展的关联;他也一直在体悟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展览现场
“一直”不易,管怀宾却一直在坚持。一方面,他是严谨、和善、有使命感的导师,引领学子们遨游在艺术与学术的曼妙星空;另一方面,他是亲力亲为、一丝不苟的艺术家。关于装置艺术多样化发展的可能性,他一直潜心钻研,深耕不辍,几十年如一日。
在管怀宾看来,艺术创作应该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不是艺术家的任务,不是给别人一个答案,所谓的答案就是激发思考或者想象。让人们可以有关于城市,关于天际线,关于时间,关于空间的丰富想象。
将精神家园具象化、风格化
从展览“过/园”“度园”,到“无人界”,到“蚀光”,再到今天的“天际线——管怀宾作品展”,我们可以窥见管怀宾先生精神家园的逐步具象化、风格化,他的艺术不是简单符号的重复,在他的每一个创作阶段,都会有新的敏感和自省,并将其深层加工,通过不同形制,不同材料去阐释、去发现、去反思、去表达、去创造。“天际线”看似分割了天地与人间,却也是一种极致的联结。
展览现场
作品积累于时间,被时间所成就。根硕枝繁,才会叶茂果丰。走进展厅,我们看到了高耸而又倾斜的光塔,像是城市中矗立的建筑;我们看到了艺术家一直在拍摄他所经历的各种场合上的灯,像是电影中的时空隧道;我们看到了美术场馆里的园林小景,像是跟随一只只鸟儿飞过展厅的每一处角落;我们看到了百余件小型装置组成的矩阵,像是移步换景,一步一回望;我们看到了十余件大型装置,每一件的形制中都蕴藏着巧思,体现着空间感与力量感。
让公共艺术空间直面城市与生活
在展览现场,对话了十余位观展艺术家、策展人,他们都认为:装置艺术的欣赏,不应是填鸭式的直白解读,不应该直接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而应不作判断,引发畅想。通过艺术作品,可以联结观众自己与艺术的时空,链接古今与当下,每一个人都能有自己的造园之旅。本次展览中融入了太湖石、园林等苏州元素,我们可以徜徉其中,将展品当作通往其他场域、时空的一扇窗户,在公共的艺术空间直面自己的城市与生活,发掘属于自己的园区记忆、苏州故事,自发诠释展品的深层次意义。
展览现场
我们在美术馆中常能见到,人们站在一件件艺术作品前,凝望思考,拍照打卡。有时候用镜头看的多了,用眼睛看的就少了。美感的产生,审美的提升,很多时候是不断熏陶出来的。可能无法完全理解,但能觉知美的存在,并且把美的感受反哺于自己的生活。一个展览的最终呈现,囊括了策展人、艺术家们以及背后非常多工作人员的通力合作和心力付出。也许经常挂画的大叔大爷比我们的艺术感知力更强,也许一线美术馆的安保大哥对于审美的觉知力更好。在一个万物皆可为艺术的时代,是我们的幸运,是我们的危机,也是我们的契机。
文化自信是每个人心中迸发的
每一个独特展览的背后,都曾有一个优秀的“毛坯房”,这个毛坯房里住着研究展览背后学术深度的人,住着让展览空间构造诠释展览主题更到位的人,也住着一个个为了展览完美呈现而努力的策展人、艺术家们、工作人员等等,集各方之力呈现展览全貌的过程最是迷人。为展览创造整体叙事,为观众营造艺术氛围,把“学术语言”“当代艺术”通过沟通与讲述,逐步翻译成大众可以理解、欣赏和愿意了解的语言,这对大众美育常态化大有裨益。
展览现场
美术馆工作者是服务于大众的,需要不断开阔眼界思路、创新发展理念、提高服务水平,给普通人打开了一个窗口,去了解艺术之美,也让艺术家重回人民群体,让艺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艺术是价值审美体系的基石,有助于人获得从容自信,帮助建立价值审美系统,来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文化自信不是艺术家的,不是美术馆的,而是每个人心中迸发的。
金鸡湖美术馆依托江南地域传统文化特色,不断拓展具有开放性、延展性、趣味性的当代艺术呈现方式,为观众们带来一个个全新的视觉盛宴。“天际线——管怀宾作品展”将持续至11月12日,喜欢艺术的你千万不要错过。
艺术家、策展人眼里的“天际线”
在此次展览的现场,有幸和数位艺术家、策展人作了简短的交流,从他们的视角中,去解读不一样的“天际线”。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高世名:管怀宾老师很可能是当代最为专注,并且是探索的最为深入的一位装置艺术家。这一百多件小型的作品可以把它们看成是管怀宾老师的日课。我们知道中国书法有日课,中国画有日课,装置竟然也可以有日课。就是说,一个艺术家在他成熟的阶段,在艺术创作和日常生活之间,他达到了一个非常良性的契合状态。我们可以看到管怀宾老师从中国传统的园林造园中获得大量的灵感和方法。
展览现场
艺术家、书法家王冬龄:我看到之后,内心的感觉就是震撼。虽然我对于装置艺术语言比较陌生,但是管怀宾的作品有一种阳刚之美。管怀宾特别为这次展览创作的一百多件作品,是一个艺术的实验场,他对于艺术的执着和勤奋值得大家学习。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艺术家管怀宾:我拍了15年建筑物的顶层风景,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拍建筑物的俯瞰图,无论是地缘文化还是时代、社会,都在其中有所反映。那一百多件小件作品在我的创作逻辑当中,共同构成一个在形式逻辑与语境关系上的有机系统,在整体上营造着“天际”的氛围。人生体验当中,既会有激动人心的一面,也会有紧张无措的一面,“天际线”就好像我们人生中会面对的若干条无形的线,不断给予人力量。
展览现场
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家崔灿灿:本次展览较全面的呈现了管怀宾的作品脉络。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管怀宾创作的最新的几件大型装置,主要呈现了他这么多年对精神构造物的关注和研究,即用一种媒介或者多种媒介去构造艺术家对精神的、形态的一个理解。这么多年,他一直在探讨精神、历史、社会、现实之间在装置的里面如何表达。第二部分,我们展现了管怀宾近几年最主要的一批创作,就是一百多件的小型的装置“族群”。我们试图呈现的既是一个艺术家工作时间的长度,一个艺术家工作的广度,同时又包含一个艺术家的深度。
展览现场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