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带你看展览&视频 | 第六届美术文献展:归墟与维度 新媒体艺术20年

“归墟与维度”第六届美术文献展

“归墟与维度”第六届美术文献展

8

湖北美术馆

已结束 6.0万+

11月24日,由湖北美术馆、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六届美术文献展:归墟与维度”开幕,展览定位为新媒体艺术,共邀请100余位艺术家参展,设“空间/场域”“光影/媒介”“形式/跨界”“语言/对话”四个单元,分别在湖北美术馆、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展出。展场内,新媒体与传统艺术样式的有意味并置,艺术与科技新生空间内的相映成趣,历史与未来交织链接后的可能性延展,都充分体现了策展团队与艺术家智慧合力下以多元创新之态引领新时代审美风尚的视觉思考与有力实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ed2dceed917b8364eb89ae9da3d1c4a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3e01acc9fe94799e11a78d5a8ca2f70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d2213a5a22c34cc73e8aafaa0218f407.jpg

此次展览由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刘旭光担任策展人,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总监刘明任艺术总监,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湖北美术馆艺术总监傅中望任展览总监。夏梓、吴垠、李新铎、符坚、刘鸿萧组成策展团队。

新媒体艺术20年

湖北美术馆展出了四个单元中的前三个:“空间/场域”“光影/媒介”“形式/跨界”,利用展陈空间优势展出了多件大尺幅作品,有对日本物派艺术、后物派艺术发展脉络的梳理和呈现,也有邀请观众参与的交互性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05ed919ac392d097b6a3a77aa8f12393.jpg

展厅再现了日本物派代表艺术家榎倉康二的代表作《墙》。在1971年的巴黎青年双年展上,不到30岁的榎倉康二在两棵树之间建造了一堵由混凝土打造的隔“墙”,这件作品成为了物派代表作之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9a636a8c859b5f1c52f719bb60add95d.jpg

作品 《90年代游戏方式》是后物派代表、日本艺术家千崎千恵夫的代表作之一,两部铲车之间的空间被树枝填充,以此表达他对内部和外部即自然与生命的关系的思考,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的行为之间关系的关注。作为“物派”的延续和拓展,“后物派”进一步丰富了“物派”所开启的材料语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f976af40dec428b9055ed02e3fc4ab7f.jpg

同为后物派代表艺术家的日本艺术家保科丰已的《雪上痕迹》 创作于1980年。这件作品对于边界、空间和变化的探讨,让保科丰已得到了老师榎倉康二的赞扬,由此激发了他对于探索空间和身体感知存在的相互关系的兴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9ee0d96b528adbf219f46723a05e972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469347194a4c39a96b962f6e8eaa563e.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30841a3d6f37c686763a6c99f2803d6f.jpg

第二单元“光影/媒介”以数字媒体艺术为主,邀请观众参与互动。来自新媒体未来艺术小组、费俊的两件巨幅作品,分别占据了空间的两条展线。他们和空间中的其他作品打造了一个通过图像和网络数据连接获得光影的视觉艺术空间,观众可以在细腻的光影效果中感受到视频中的图像力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bc04203640a8ac289d7b6e6501e6c2f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1c0d626b740ef339ac8c1fdab0d9759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a131eb4263b00f6dfdecba3e172cb7f5.jpg

第三单元“形式/跨界”成为展览中体量最大的部分。艺术作品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材料既有物质的也有数字的。跨界的视觉图像使用数字媒体在触摸和视觉之间进行转换,带来新的体验。

在美术文献中心展出的第四单元“语言/对话”中,以单独展区呈现的三大艺术项目成为单元重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bdf2e20ad9cea9ff1744deeed124af32.jpg

展览用一个单独的展区通过影像、文献的方式呈现了2018年至2023年五届关中忙罢艺术节的场景。2018年5月,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专业的师生来到西安鄂邑区石井街道沿山的乡村开展文化考察,在石井街道蔡家坡村等地进行田野调研、艺术创作、艺术实践,成立关中艺术合作社,将教育、艺术、乡村建设融为一体,关中忙罢艺术节由此而生。邀请各类艺术形式同台演出、与村民一道在收割后的大地上创作艺术,借助深厚的历史历史传统与丰富的自然资源,艺术家们用当代文艺形式激活了农业文明的传统民间节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55118b95a34b89fe9e9fd8b5bc9b952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fe411a90661b0e73e42d4e0ca3de58e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b76785ed1fae743377ab51fa74782c27.jpg

由李镇和彦风带来的“中国新媒体艺术教育20年”项目在美术文献中心三楼单独展示,现场展示的详细物料吸引了观众驻足阅读。

项目立足于中国新媒体艺术教育的现状和前沿问题,对2001年至2020年间的实验艺术和跨媒体艺术教育机构重要个案进行调研,并基于口述访谈和影像记录,描述从新媒体艺术、数字艺术到实验艺术、跨媒体艺术,再到艺术与科技、科技艺术的线性脉络,以及这些概念在艺术学学科门类框架下的非线性关系。项目尝试从个案到系统呈现中国新媒体艺术教育20年的立体图景,为未来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第一手资料、档案和文献。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3b6262bf52b8c70191476f16fb02c02c.jpg

策展人刘旭光介绍,“第六届美术文献展” 实际上是用新媒体艺术来体现关于“维度”的思考、“空间”的关系。

展览主题为“归墟与维度”。“归墟”一词来自《山海经》。就像东海的水不断被“归墟”这个地方所吸吮,今天宇宙探索中的黑洞也吞噬着星系,也是在无穷无尽的变化中产生新的物质,如此不断循环往复。在整个宇宙大的循环里,人类生存在三维空间之中,但精神追求方向却超越生存空间、并在多维度的空间中思考问题。数字时代为艺术探索和思考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新媒体艺术在近二十年中得到了非常深入的发展,并且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参展艺术家的选择主要在东方的大背景之中,是从我们的角度出发选择看世界的方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71111444e0e3985c7647adfbcb9b7a63.jpg

美术文献展之变

美术文献展从2004年开始,每三年一届。自2007年起,湖北美术馆与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开始合作共同打造品牌三年展项目“美术文献展”,16年持续参与、记录与见证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这其间,视觉艺术表达和传播的发展创新,也相对客观地呈现出时代浪潮中艺术探索与实践的思考轨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02f3fadb93b3fba9ce904ad4ae0ac60d.jpg

展览研讨会现场

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总监刘明感慨时间过得很快,回想在2020年举办的第五届美术文献展,仿佛还是昨天。克服了种种困难,没有开幕式,“那是湖北美术馆和我们艺术中心献给武汉这座城市的礼物。”

刘明表示,美术文献展从诞生之初就带着美术工作者的理想和情怀,从梳理历史到探寻观念,从与世界对话到重归自然与大地,美术文献展承载了无数艺术工作者的坚持与付出,走过了20年:“美术文献展一直做得很平稳,每一届都有会有一个突出的主题,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特色。一步步走过来,每一届都跟前面有关联。”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350ae5ae6b721ba92c9a7435e05d7600.jpg

展览开幕式现场嘉宾合影

在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看来,美术文献展在稳扎稳打的同时还在不断改变。美术文献展最早是关注中国本土现象,后来逐渐扩展走向国际化,参展艺术家的国别也超越了东方概念,吸引了欧美艺术家的加入。随着展览国际化程度提升,美术文献展也跳出了地域的模式,成为一个在武汉发生的国际性大展,同时见证和推动了青年艺术家代际的发生。

“与其他三年展以前卫、前瞻为特色、重在提出问题不同,美术文献展的特殊性在于用文献的方式对于历史的梳理,比如今年这一届对于物派经典作品的致敬,也是对多媒体艺术近20年发展的回顾。借助这个多媒体艺术20年这个关键节点,我们得以在本次展览中看到很多跨媒介作品,看到很多新材料的展示,交互作品带来的复杂关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f0594f1497d1672c5959fa9b31cd29f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611a9a7043ef8da2d7d198e4a92f155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126dd57086b0da5c4a15df48b89ec366.jpg

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3月10日。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