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4-02-05 13:20
2024年2月3日,由上海市奉贤区博物馆、Paper+Studio纸绎坊、博物馆头条联合主办,社区枢纽站+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东昌居民委员会作为支持单位的“博物馆美术馆化与纸艺生活的当下”研讨会在陆家嘴东昌新村举办。
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安来顺、博物馆学家、上海大学图书馆馆长潘守永、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文物局副局长蒋益峰、上海市美术馆协会会长、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朱刚、上海市奉贤区博物馆馆长张雪松、社区枢纽站创建人、策展人、批评家王南溟、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副馆长马琳、博物馆头条主编折彦龙和陆家嘴街道东昌新村居委会书记曹骏和部分艺术社区志愿者参与了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2024年1月30日,“奉贤区博物馆国际纸艺术双年展社区展”在陆家嘴东昌新村的美术新空间“星梦停车棚”展出。本次社区展不仅回应着“国际博物馆日”所反复提出的“致力于社区的博物馆”口号,也是用具体的参与来营造新博物馆学和新美术馆学所提倡的社区场域,特别在陆家嘴老旧小区已经形成了“艺术社区”场域的当下。本次研讨会结合纸艺的主题,作为2024年“美术馆社区化与社区美术馆化”系列研讨会的第一场。
陆家嘴街道东昌新村居委会书记曹骏作为东昌居民区的代表,在致辞中表示,通过这几年艺术社区的实践,发现艺术是可以带动小区的一个治理的。三年来使整个小区东昌居民的素质逐渐在提升了,就是环境改变了大多数居民的想法,甚至他们会对自己的一个想法,会对整个小区起到一定的作用。居民对这个车棚感觉就像自己的后花园一样,他们觉得这个车棚是他们的骄傲。
陆家嘴街道东昌新村居委会书记曹骏致欢迎词
本次研讨会由社区枢纽站创建人、策展人、批评家王南溟主持。他提出。今天其实是趁着奉贤区博物馆在这里做的国际纸艺术双年展·社区展,它的主题是“天下一家”,今天到东昌新村这样一个居民活动室来,像大家在一起过年一样的,在这里做一次非常严肃的研讨会。“星梦停车棚”其实就是一个社会共建的产物,现在当然已经变成了很经典的案例。通过研讨会、展览,可以引发我们更多关于社区治理的思考和研究。同时也是对于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是一个强有力的一种推动。
社区枢纽站创建人、策展人、批评家王南溟主持
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安来顺发表以“社区参与型博物馆(美术馆):理念与行动”为主题的演讲。他从参与式博物馆、社群等理论出发,讨论了博物馆、美术馆当下和社区互动的关系。他表示,2022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公布的博物馆定义中,第一次列进了一个以前从来没有涉及到的关键词,就是社区。在东昌新村所感受到的一切,就能够看到博物馆、美术馆如何和社区的方方面面,包括社区的管理者、社区的居民、当地的艺术家能够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其中体现了博物馆公众参与的三个关键词:创造、分享和联系。
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安来顺进行主题演讲
2023年“星梦停车棚”获得了首批上海市美术新空间的授牌。上海市美术馆协会会长、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朱刚发表以“播种艺术 收获美好”为主题的演讲。他表示,美术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的殿堂。美术新空间是美术传播史上的一个新的举措和新的实践。艺术进社区,真正实现了艺术的出发点和它的落脚点,艺术进社区是一个沉浸式的美育,承担着社会教育很大的重任,也是“人人都是艺术家”的体现。像“星梦停车棚”这样,要全社会长效的治理机制,让志愿者的力量标准化、制度化、专业化。
上海市美术馆协会会长、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朱刚进行主题演讲
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文物局副局长蒋益峰发表以“非遗传承到美育传播”为主题的演讲。他分享了从2017年到2023年以来,上海国际纸艺术双年展筹备的背景和历年的情况。希望通过展览和学术探讨好让奉贤区的非遗能够继续传承。他表示,通过这样一种艺术活动表现形式中间,实际上是在不断地从如何保护,变成文化如何传播,现在慢慢把美育融入其中。也希望奉贤区博物馆这样的中小馆具有创新性。本次“天下一家:国际纸艺术双年展社区展”也是从吸引力、创新性、影响力、持续力和生产力五个方面进行考量。艺术应该走进社会,走进老百姓的生活圈,让更多的人能够体会到,这就是艺术走进社区的重要性。
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文物局副局长蒋益峰进行主题演讲
博物馆学家、上海大学图书馆馆长潘守永发表以“新博物馆学的文化表征与展览创新”为主题的演讲。他从新博物馆学、新美术馆的理论出发,讨论博物馆的社区行动实践上看到的思考。他举了里耶秦简博物馆的秦简到兵马俑展出的案例。他提出,所谓的在地化、可参与,它在技术上其实还是有很多路径可以走的。博物馆的美术馆化,其实受制于原来已有的边界制约,近年来,慢慢被接受。非遗的博物馆化和非遗的美术馆化,其实在新博物馆学里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从人类学角度看,居民是一个主体性,场馆就是一个载体,中间有一个完成过渡的,不是主体性,是主体间性,是大家可以参与的。希望也能出一个东昌的“六枝原则”。
博物馆学家、上海大学图书馆馆长潘守永进行主题演讲
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副馆长马琳发表以“从社区展谈博物馆美术馆化现象与美术馆社区化现象”为主题的演讲。她从对话展和博物馆美术馆化两方面进行讨论。她提出,随着策展人制度的兴起,博物馆和美术馆在策展理念方面不断交融,对话展是策展融合的产物,并有不同的特征与体现,由此引发了关于“美术馆的博物馆化”与“博物馆的美术馆化”现象的讨论。对于这一现象,不能仅从阐释的角度去理解,还应将其置于策展人制度发展这一语境中探讨。这种现象是美术馆、博物馆在策展方面不断融合的结果,也是博物馆、美术馆打破自身边界的一种体现,为双方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她以“星梦停车棚”和“艺术电梯”为例,认为博物馆/美术馆在进入社区的过程中,与社区微更新、社区治理相融合,来推动社区的一个自我管理与发展。
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副馆长马琳进行主题演讲
博物馆头条主编折彦龙发表以“社区艺术发展:馆的媒介潜能与延伸”为主题的演讲。他从媒体、媒介的角度讨论博物馆美术馆与社区的关系。他提出,社区艺术化的现象让博物馆和美术馆开始进行反思。博物馆和美术馆天然就具有媒介属性,在数字化时代,要有一些个性的、互动的、虚拟的,以及对于感官和思维上有所延伸的一种启迪,博物馆和美术馆先天具有表达话语的媒介化的职能。当下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现象也体现了要为观众服务的基本职业伦理、对专业和社区的叠加到反思以及博物馆、美术馆起到了发动机作用。
博物馆头条主编折彦龙进行主题演讲
最后,上海市奉贤区博物馆馆长张雪松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他表示,博物馆从自身运营的角度来说,需要更加开阔的思路,要办出特色,办出品牌。同时,对于广大市民来说,社区其实就像一个“大血管边上的毛细血管”那样,是非常重要的。博物馆的内容需要继续延伸出去。
上海市奉贤区博物馆馆长张雪松进行研讨会总结
在观众提问环节,上海艺术研究中心研究部副主任郭奕华作为艺术进社区的观察者,她表示,从美术馆的角度出发,美术馆的一个比较灵活的,比较没有外延的一个实践。从博物馆的角度出发,它在这样的一个文化生产的主动性和参与到社会的自觉性,其实在实践当中会被遮蔽和忽略的。所以其实博物馆参与到艺术社区实践表征背后的一个文化内涵,也没有被充分的中和认可。近些年艺术进社区的实践,可以对我们的理论会有一个更大的促进。
来自奉贤区的艺术爱好者也提出,艺术家如果要有互动,有共性的话,除了在这样的公共社区里举办研讨会,还有别的什么方式能更好地介入,与居民、社区互动。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罗易扉表示,“星梦停车棚”的展览,它其实是一个非常新的博物馆的展陈方式。人类学里特别提倡人跟人之间,甚至是文化跟文化之间,所有东西的平等性。艺术的目的最后就是回到人的本身,这就是我们去做所有东西的意义。
上海师范大学的罗教授发言
雅昌网的杨燕表示,现在在提的大美育,如何去实实在在的把艺术落地到社区里,与大众紧密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是一种良性的艺术循环。
雅昌网的杨燕发言
未来还会在不同的社区里系列性地展开不同专家的“美术馆社区化与社区美术馆化”为主题的演讲。
与会嘉宾参观星梦停车棚合影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