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在今年的中央美术学院本科生毕业展中,作品《超级蜂巢》由于其特殊的造型,引发极为广泛的争议,《超级蜂巢》又名《这也将会过去》,主体是一摞纸板和会动的纸箱,下面有纸箱被制作、回收和搅碎的视频,还有投影在箱子上向上攀爬的两只手。
《超级蜂巢》
关于创作理念,作者在作品介绍中写道:纸箱作为消费社会的一种速朽品,常常被很快的投入使用、运输、丢弃、回收,碾碎成新的纸箱,随即迅速进入下一轮奔走运送,它并不能知道自己将被配送至何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珍藏存留,它只知道,它的一切是终将过去的。
《超级蜂巢》
面对争议,5月23日,《超级蜂巢》的作者公开道歉:让大家误会了,可能是因为我的作品看上去就是一坨大垃圾,我的电机是会动的,每一层纸板我都是自己切,这个作品造价真的很高,经过很多设计的,超过了一两万块钱。我只是想向大家道个歉,作品给大家误会,让大家对当代艺术产生误解。
而道歉又引来了更大范围的讨论,网络上更是涌现出大量质疑与嘲讽的言论:“不被人民接受的艺术还能称之为艺术吗?”“恕我直言,这一大堆旧纸箱堆积起来可不就是垃圾堆吗??”
批评家王春辰和艺术家乔木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件作品?来听听艺术批评家们的看法:
批评家贾方舟表示:
对于央美毕业展的这件作品引发的争议说明大众对如何欣赏当代艺术缺乏基本常识。当代艺术是一种观念表达。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是:这位毕业生为什么要以纸质包装箱(即所谓“垃圾)为媒介、以装置的方式呈现?她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如果弄清楚这个问题,也许你就会重新调整你对它的认知!只要你想想:在你每天的生活中随时发生的事情:寄送快递或接受快递都会离不开的物品——纸质包装箱!此时的这个纸质包装箱并非“垃圾”,它是保护你需要的物品的外包装!只有当它履行完它的职责,被你拆解后,它才转化为“垃圾”被你清理。这个过程,不只是作者,而且是几乎每一个人天天都在经历的事。这是作为一个当代人的普遍的生存经验。
我在这里说“当代人”是因为生活在过去时代的人没有接收“快递”的生活经验,也没有“快递”这个行业。在这个意义上,包装箱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所发生的联系如此密切!你每接收一个快件,就意味着要扔掉一个包装箱,因为它被拆解的时候已完成的自己的保护功能而变成废物,被重新回收、再生,变成一个个新的可被再利用的包装箱……到此为止,这个作品的意义显而易见:它表达的就是当代人的一种普遍的生存经验。制造“垃圾”的正是我们每个人自己!“垃圾”在你拆解之前并非垃圾,它是履行功能的有用之物。在你充满激愤之情抨击这个作品的时候,说不定你刚刚把一个拆解了的包装箱扔进“垃圾箱”!为此,我必须为这件作品点赞也请这位年轻的毕业生收回你的道歉!光明磊落地站出来说明你的生存感觉没错。
批评家王林谈到:
如果说当代艺术和现代艺术有不同之处,正是对普通和日常的关注。中央美院学生的这件作品,不仅以现成品装置挑战传统惯性化审美方式,而且打破了杜尚"形式的沉黙",把物流与包装盛行于中国的社会现实和运转机制透彻地揭示出来,是对艺术生态和生态艺术的有力反省。其形壮观,其态生动,让观者眼前一亮,心中一惊。央美出这样的好作品一一和"鼓掌"动态装置行为作品一样一一一让人对新一代艺术学子刮目相看!点赞!点赞!再点个赞!
批评家王端廷表示:
【决不能把艺术评判权让给外行】常言说“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人类艺术史无数例证也证明,“新艺术的价值与大众接受的程度成反比”。今天的美术早已不再以绘画以及画得像不像作为衡量标准,因为绘画及其逼真再现的功能已被1839年发明的照相机所取代,艺术也不再以审美作为最高准则。自1913年杜尚发明了“现成品”艺术,人类艺术史就进入到以表达思想为核心的观念主义时代。观念主义的基本逻辑是,既然艺术是思想的表达,那么任何能表达思想的东西甚至思想本身就是艺术。中央美术学院本科毕业生乔木的影像-装置作品《超级蜂巢》(又名《这也将会过去》)虽然在艺术手段上并非独创,但仍可称得上是一件优秀的毕业创作。
她所选择的创作主题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典型的社会生活现象之一外卖快递,作品由一摞码得高高的纸板箱和下面一块大屏幕组成,屏幕上播放的是纸箱制作、回收和搅碎的视频,纸箱上还有一双向上攀爬的手的影像。整个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力。这是一件表达了现实关切并具有丰富寓意的观念主义艺术作品,从中我至少读出了四层含义:一是快递小哥的艰辛,二是实体商店的困境,三是自然资源的浪费,四是世间万物循环往复的轮回。这件作品不仅证明乔木是一位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处境有深度思考并能够用恰当艺术语言进行表达的优秀艺术学生,也证明她是一位没有被艺考班毁掉的杰出艺术人才。“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艺术的高下优劣得由艺术批评家来评判。
在我眼里,这件作品应该被评为优秀毕业创作,普通网民对这件作品的攻击恰恰是对它的褒奖。我要对乔木说,你不用道歉,你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与此同时,我还要对乔木的指导教师张梓倩和中央美术学院表示赞赏!
批评家王春辰谈到:
以我们从事当代艺术研究的实践来看乔木同学这件毕业作品,是非常到位的创作,对今天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进行了周密的调研,有包装盒的生产、循环、消耗、再利用,背后折射了今天的生活状态,非常清晰。本是优秀创作,被夸张的小视频给乱说一顿,也好,正可以补上当代艺术创作的方法与思考方式的不同这每一课。再看它周边的其他作品都有现成品创作。
雅昌艺术网主编裴刚表示:
如何理解艺术家身份?艺术作为认识世界的方法之一,其价值并不限于审美,更多的是材料物性与创作者的观念赋予共同生成的有意味的形式。但进入大众视野后的作品和创作者,已然都成为了社会焦点事件的一部分……也正映照出了我们身处的当下。 从这个角度说,作品不仅成立,并且已经成功了。
北京对外文化贸易协会国际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EFG AR T&DESIGN 艺术总监阎乃铭:
概念和表现形式都成立,从创作本身讲如果体量再大一些效果更好。但作为一个艺术家道什么歉呢!我觉得这点倒是值得深思。
艺术家闫珩:
央美的这件毕业创作非常好,让我想起了那位智障老汉,为给弟弟娶媳妇徒手盖7层婚房。 在今天这重名利、功利的业态环境下,还能有这样作品不容易。艺术家就是要像老汉一样执着、疯魔。
青年艺术家潘悦谈道:
1.前辈理论家们站出来捍卫艺术专业标准,为保护年轻艺术家的创造力而发声,这样的做法使人非常感动并热血沸腾。
2.人们常常看不到认知以外的事物,尚未建立完整成熟的认知及评价体系,却轻易地发表观点,热衷于下定义,抨击、甚至贬低。
3.任何一个人或任何一代人的艺术,都需要一个生发、生长的过程。本科毕业约等于刚刚开始。
如果您坚持认为以一件本科毕业作品足以去衡量整个时代的艺术,足以去评价整个专业领域,那请您适时调整过高的心理期待,相应地,作者也应调整过低的应对姿态。
才华是珍贵而脆弱的,保护文化创造力的土壤,请从不要随意踩踏一株嫩苗开始。
青年100总裁彭玮发声:
看那孩子委屈道歉,觉得真的大可不必!网络上很多人上下嘴皮一碰,觉得自己天下第一!有多少人能敢想敢做的,实操者本就不易。外行人指导内行更大可不必!回想着这些年来遇到过多少只会批判,不给解决方案的人和事?内心被迫强大了一丢丢~对青年人包容点!自己再勇敢点!坚定点!只要不盲目不膨胀知变通懂尊重,偶走弯路也是别样人生体验!
结语
总结来说,尽管《超级蜂巢》在公众中引起了争议,但它也成功地引发了人们对当代艺术、消费社会以及艺术价值的深入思考。就像艺术批评家们认为的,这件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也是对当代艺术创作方法和思考方式的一种展示。通过这件作品,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如何作为一种表达和反思的媒介,激发公众对现实问题的讨论和思考。
特别提示:陆续会有批评家和专业人士发声,雅昌艺术网将持续关注。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