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4-06-13 15:09
6月12日,《“释怀观象”刘一原艺术展》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主办、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当代水墨艺术研究院协办、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馆承办,展览将持续到9月。
开幕式由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林明杰主持,艺术家刘一原、著名艺术批评家皮道坚、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董事长朱自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石墨致辞。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创始人龚学平、副校长李梅、副校长林敏、学科与学术办主任范希嘉、雕塑专业学科带头人杨冬白、美术馆策展人赵蕾与嘉宾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原上海美协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张雷平、上海海派美术馆馆长,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李磊、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文汇报创意策划总监张立行、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丁设、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郁镇宇、原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鲍薇华、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徐明松、作家潘真、中华艺术宫副研究员樊晓春、当代水墨艺术家陈心懋共同出席开幕式及研讨会,美术学院师生一同学习观展。
开幕式上皮道坚先生介绍到自80年代初刘一原就非常自觉的对中国传统水墨艺术进行的现代转换,作为现代水墨探索运动的实践者已经坚持了四五十年。80年代的美术运动是引进的、学习的、模仿的,当下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背景下再看刘一原先生的绘画他如何在荆楚文化土壤氛围中融汇古今,贯通中西,践行中国艺术家的价值观和文化自信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今天将作品带到上海不仅是与海派文化的对话也是一次与上海艺术届就如何构建当代水墨主体性话语的深入交流与探讨。
研讨会由皮道坚先生主持,在当代水墨主体性话语的思考中各界热切交谈,从不同侧面与角度探讨刘一原的艺术创作。
看刘一原的作品不能仅仅是看他的作品,而是要看他的人生,荆楚大地的血脉相连,看他的人生与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波澜壮阔,发展历程。刘一原艺术个性走在前面,发自内心强悍的力量,基于文化传统其个人图示的不确定性,内心的骚动,生涩感不成熟,是贯穿生命探索的过程。(李磊)。
楚文化不但浪漫,还有蛮性与韧性,刘一原的画拥有中国特色的抽象画的自我原点和出发点,运用了楚文化基本词汇,红、黑主色调,用现代语法整合放大古典语词,在抒情性、观念性、视觉性基础上还多了一层隐喻性(毛时安)。
刘一原向前看向外看,他的文化姿态最为可贵,上海抽象水墨虽然没有成为群体,但是海派文化的滋养足以为个人所用(张立行)。
何以荆楚?艺术地理学说,塑造了重要的表征,湖北的雄浑大气是一个共有的现象也塑造了刘一原在图示语言的附和性上,没有这种标签化程式化的东西。现代主义艺术之下,艺术家往往容易脱离艺术生命的感受力,碎片化、影像生存之下如何抓住生命瞬间的感动值得思考(徐明松)。
看了今天的展览非常震撼,巨幅篝火欢快的表达,画面放松,没有刻意凹造型,第二是荆楚文化,楚魂,红黑符号,心象、物象、观象,三位一体完整呈现了艺术家的文化逻辑(樊晓春)。
刘一原对当代水墨持续的实践是中国文化的基因和自信,所谓当代体系和视觉语言是参照西方的一套学术、学科、话语体系。当下这样一个课题在上海的再一次的回归,今天的意义相当不同(丁设)。
当代水墨和西方当代艺术不在一个频道,不能离开自己的土壤,一定要有理论支撑重视理论的建构(刘一原)。
最后皮道坚总结,在转换的告别时代下,每个人怎么自处,要有一种精神状态的昂扬和年龄无关和思想方法有关,打开胸怀积极进取。心象,点线,感时这构成了刘一原的当代水墨叙事,关于文化主体性问题,刘一原的艺术实践启发了我们对艺术史书写,什么是当代等问题的反思与追问,艺术家亟需在中国当代水墨艺术话语立场上寻找文化更新的支点。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