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我和学仕兄相识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鼓浪屿,在闽南沿海的这座美丽小岛上,我们度过了那段美好的求学时光……
1981年,我俩从福建省工艺术学校(现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国画专业毕业,却事与愿违地被分配到了三明皮塑公司。这是一家面积不到15平方米、人数不足10人的集体单位,我们住在一栋几近荒废的宿舍楼里,现实的落差强烈地刺激着我们。那年冬至,单位分了两瓶李渡高粱,我俩藉此在冷夜里借酒消愁,兴致所至,便挥笔写下了“徐天阁”三个大字。在不经意间,“徐天阁”成了我俩重拾绘画的避风港。
从此,两个冲动的年轻人和一座空旷的宿舍楼拼凑成了别有趣味的艺术空间,也吸引了小山城里众多的同道中人,大家通宵达旦、天马行空地谈文论艺。久而久之,“徐天阁”在三明有了不小的名气。
在皮塑公司,我俩分在工艺美术服务部,主要负责推销塑料工艺品。做生意的最大好处就是能走南闯北。当时我俩虽然销售业绩不佳,但借机游历、开阔视野,几年时间画了大量的速写,虽“不务正业”,画画这事却做得很靠谱。
学仕专攻的是山水画,借助这段“三公消费”的经历,在山水创作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想法。随着1986年《暮韵图》获得福建省美术年度大展优秀奖,学仕开始在美术界崭露头角。此时,他被调入三明日报社从事摄影工作,繁忙的记者生涯让他不能再像从前那样专心绘画,学仕却运用他多年美术训练的积淀,在摄影圈里也倒腾得有模有样。1993年,他独自一人赴疆藏采风并举办个人影展。1994年,学仕参与组织成立福建省青年摄影协会并任副会长,随后又组织成立莆田市青年摄影协会。2006年,他出版了个人民俗摄影——《到妈祖故里过年》,得到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教授,北京电影学院著名摄影理论家杨恩璞教授的高度评价。
正当学仕在摄影创作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时候,他又重新拿起画笔开始了新一轮的国画创作。此时距离我们当年“创立”“徐天阁”已逾二十载,学仕把自己二十年来行走民间的生活感悟与艺术思考融入山水画中,创作出一系列以古镇水乡为主题的美术作品。短短三年间,先后有八幅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展览,并屡获大奖广受好评,他以线条为主建构人文风景的创作构思,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徐氏风格”。
现在想来,学仕回归绘画创作其实并不偶然。从美术编辑、摄影记者到书籍装帧,乃至园林设计等与艺术有关的领域,他几乎都有涉足。五十岁以后,他对生活及艺术则有了更多的感悟,少了些许交际和应酬,全身心地沉浸于山水画创作之中。
目前,学仕又在北京创建了个人工作室,在天命之年,带着他的梦想北漂……
祝福学仕!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 徐默
辛卯冬月于杭
作者:徐默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