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黄燎原:虚无的存在——我读赵能智

2015-03-03 17:13

  导读:“赵能智的绘画在中国现在艺术中绝对是一个异类。”黄燎原在文章《虚无的存在——我读赵能智》中如是说。他还评价赵能智的作品是“虚无”的,像没有戴上老花镜,看不真切;但又像憋在哑巴肚子里的一个故事,其实心中明镜一般。那种说不出道不明的东西,就是赵能智艺术的特质。

  黄燎原

  虚无的存在——我读赵能智— —黄燎原赵能智的绘画在中国现在艺术中绝对是一个异类。我的这个判断,并非仅仅是出于对赵能智造型效果的考察,我们甚至可以完全放弃对赵能智整个绘画语言的追究。其实,我的这个判断,完全是从赵能智艺术的本身出发的。我所谓的艺术本身,即指艺术品自然生成的一种趣味,它是原始的野蛮的血腥的,还沾花惹草带着夕阳红透的邪气。而我以为这些东西才真正形成了艺术品的艺术家个人魅力。赵能智作品的魅力在于,它的精神气质的神经质和人道主义的道义力量。看赵能智的作品就像是翻一座大山,而且天黑路滑,灌木丛生,“只有不畏艰险,努力攀登,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赵能智的作品是“虚无”的,像没有戴上老花镜,看不真切;但又像憋在哑巴肚子里的一个故事,其实心中明镜一般。那种说不出道不明的东西,就是赵能智艺术的特质。

  赵能智 蓝系列

  赵能智的艺术是含混的,是奶油面包做成的“肉加馍”,西方的世界观和中国的方法论杂糅在一起,不是滋味,胜似滋味。他完全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作品的形态完全来源于西方,甚至是来源于西方的写实传统(尽管这种写实传统已经变得貌似很现当代)。赵能智将一支枯笔,在黑白的世界里,假阴影的光辉,挥舞翻腾作色彩斑斓状,那些缥缈的痕迹,像是把印象派作品翻拍成了底片。我觉得赵能智是被他的艺术牵了牛鼻子,他观察、理解生活和艺术的角度,比西方人还要西方。他完全不理中国的中庸之道,他的极端的看问题方法,让他的作品脱离了当下发展并不正常的中国现在艺术的轨道。赵能智说:“对自我内心的关注,是我的被命名为《表情》的系列作品的出发点,我希望作品能给和它相遇的人带来内心的震动和心理上的不适,但这种感觉的传达,是从视觉到达人的内心的,即通过纯粹视觉化的语言方式,去传达我的感觉,从而使图像本身具有一种视觉心理分析的特质。”赵能智的偏执,让他的精神仅仅局限于他的画面语言——一种和绘画都几乎无关的、偶尔发光的闪亮的摄影语言。他试图用只有自己能够感悟到的“心里真实”去感染观者,并且企图把自己的“不良感受”强加给读他作品的“陌路人”,这种做法太西方了——恨你没商量。但同时,赵能智也用中国的方法解决问题,他把中国人“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智慧,去应对在他生长的国家里,对他作品可能遭遇到的冷落和白眼。在西方的头脑控制下,赵能智依然自如地运用并发展了东郭先生的儒雅和“陈腐”——“善良”在现在的世界里已经不再是软弱,而是一把利器,可削金断玉。这是中国人的聪明,是赵能智的聪明。赵能智的作品虽眼见为虚,但其实坚如磐石,是赵能智钢筋混凝土层层建筑的脆弱内心世界的敏感描述,沾血带泪,牵一发动全身。赵能智作品表面的浮光掠影,实际映衬着心底巨大的波澜。赵能智的作品是叙事的,也是表现的,更是暗示的——一种心理暗示,一种心理写真,是心理活动的“原音重现”。在中国现在艺术中,很少能找到像赵能智这样执着而艰苦且一心一意心无旁鹜地刻画内心点滴感受的艺术家。赵能智像是一针一线地衲鞋底,慰安别人,也企图从别人的慰安中慰安自己。赵能智为我们展现了多种“不容错过”的表情,这些表情大多都带有深深伤害的印痕,是时代和生活的简朴烙印。我每次看赵能智的作品都会有一种深深的感动,我感到那里面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和自然流露的人道主义精神。赵能智在对自我摧残、虐待、蹂躏的同时,对时代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和敏感的嗅觉,他的自语式的作品充满了警世的味道,我相信终有一天人们会感受到这一点。赵能智的作品像夏天的海洋,热风再严密,那丝丝缕缕的、混合了清新水汽的阳光,还是能够舒服地照耀人的心田。我在似梦似真的幻觉里,好像靠在躺椅上做了一场南柯大梦,——赵能智的作品点点滴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满面泪流。我没有感到丝毫的不安和不适,因为我从看到赵能智作品的第一个瞬间,就溶化了,——我是被安静地带走的。

  赵能智 2006年作 红人 纸本

  赵能智的作品暂时会“很不商业”,因为商业是人为的而非天生的,当一种人类行为还不广泛,当人类还没有勇气接受某种现实时,“燃灯者”只能孤独着。这其实不是商人的问题,这是士大夫——知识分子的问题,知识分子总是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是时代的先导,而其实从现在世界来看,知识分子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了,而恰恰把持时代艺坛的还是知识分子,或者说是“所谓的知识分子”“伪知识分子”——那些批评家和策展人——如果别人没意见,我也应该算是这里面的一个。我们谨小慎微,胆小如鼠,看一里路,迈一小步,是我们耽误了像赵能智这样一意孤行艰难探索的艺术家。在我看来,其实赵能智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他的创作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写作,因为他始终保持着一个知识分子最可贵的品格——质疑精神,质疑生活和艺术,质疑他自己的创作。在人们对赵能智作品说三道四的时候,我看到赵能智像一棵迎客松,抗寒避暑,披星戴月,迎来送往,岿然不动——令人感动。他的人和他的作品一样,顽强,坚固,或者还耐用,是一辆“永久”牌的自行车。 2005年7月28日北京望京

  赵能智 《2014No12》, 2014

来源:墙报-人物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