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雅昌各位网友大家好!我们今天所在的位置是保利艺术博物馆徐明艺术油画展“度”的现场,今天我们也是有幸邀请到了策展人萧煌老师以及学术主持尚辉老师为我们做本次雅昌带你看展览的导览嘉宾,接下来就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去看展览。
这一次画展其实是徐明这么多年进行油画创作的一次阶段性的一个总结,我们是从他将近一百多幅作品当中选择了将近40多幅作品来做了这个展览,这个展览集中的比较体现了徐明的油画的创作面貌和他的艺术语言的风格,通过这次展览也是对他今后艺术创作的道路做一个总结和一个提示,因为这种写实油画在目前中国的这种发展第一方面有很火热的一面,但是另外一方面他的这种学术性,他的语言性和他的个人的艺术风格这一块其实也对满一个油画艺术展提出了一个很严肃的一个创作性的一个命题。
他的那个作品主要还是一种古典的写实油画,不仅仅是一种直接的一种技术上的一种一遍一遍的罩染,完了以后还加入了很多中国画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是什么呢?有点儿接近漆画那样的,层层地做肌理,所以它还耐看,不像西方的古典油画一样它是一遍过完,过完之后他讲的是暗部的透明性,这个基础上比较讲求亮部,它会有一种这种制作感,这样的一种肌理感,很耐看,这是他的一个特点,同样的它还有另外一方面,就是为什么从他的画面的内容来看为什么把很他取名为“度”,“度”就是他的艺术语言和他的艺术内容的表达上,他很擅长于把这种人物的心理和画面的意境以及他的语言相结合起来,他的这个度的意思也就是他能够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这样一种人物的心理状态,既不为之过,同时又在这种古典的情境当中很恰如其分地表现一种当下人物的一种性格特征,他的身份面貌和他的思想内涵的东西。
徐明是当代中国青年写实油画中非常有个性也比较突出的一位,中国油画如何发展或者中国油画能不能形成中国自己油画的个性,也是美术界和油画界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中国油画对于油画形体光影的一些理解,还有很多不够深入和到位的地方,我觉得今天在保利艺术馆来举办徐明艺术作品展览,尤其像这样一件窗外的作品可以让我们看到当代青年写实油画家在造型、光影上的一些理解,或者说我们和西方油画的差距,也往往体现在我们对于造型和光影的理解不够深入上,那么像这样一件作品客观上来讲,那么一般的人以为这件作品很写实,好像和真的一样,实际上这件作品和真的是差距很多,那么这种差距恰恰能够体现出画家对造型的理解和一种创造性,比如说他这个窗外,窗户的光从右侧斜射过来,在头部形成了不同的光影,我们来看他是什么呢?看他画家对这样一道明暗交界线的一种理解和处理,这样一个交界线可能大家以为就是一个真实的,实际上这里很多线的处理,这种交界和明暗的一种美感的处理,实际上都是艺术家重新再造的一个真实,另外一个就是说我们看到这个光影实际上他突出,为了突出这样一块亮光,其他地方都虚化,但是除了虚化之外包括他还需要一些其他的辅助光来进行一些处理,尤其是我们说写实一般会画得特别得紧,实际上这幅画比较好的地方就是这些地方比较紧,但是这些地方又画得非常轻松,在油画语言上,他实际上和中国画有很多很接近的地方,就是写实并不是说画得很硬和真实的一样,他恰恰也有很轻松、很随意的地方,像这些地方实际上都是非常轻松,像写意笔触一样,就是看上去很写实,实际上不是真实,看上去很严谨,但是画家处理得又很轻松、很愉悦,这些地方都能看到艺术家就是徐明对于写实油画,就是中国写实油画对于欧洲古典造型的一种理解。另外一点就是说我们中国的油画一直倡导现实主义,就是画得和现实的一样,实际上艺术的另外一个更高的层次就是对古典美的追求,这种古典美实际上是一种高贵感的追求,我相信徐明今天作品的展览很多人物形象他来自于写生,但是又对写生对象进行了高贵的审美的一种提炼和概括,我觉得这是中国艺术家在写实油画方面进行一些突破性发展的一些重要的环节,那么我们可以在徐明的作品里面可以看到这些突破。
这件作品是参加第12届全国美展的作品,应该说在这一次全国美展的油画作品里面,画画得好的并不是特别的多,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比着照片来画,所以很多的艺术语言实际上是图像语言,就是用照相机的镜头看到的对象,是这种镜头语言的一种重复,那么这件徐明的作品叫《汉子》我觉得这在当时评选现场也是非常突出的一件作品,因为我是评委,这件作品就是在我们今天这个展览的现场里面可以看到是表现少数民族的一幅题材,这件作品并不是用很多的笔墨去叙述彝族人、苗族人的这种生活,表现他们在那样一种特定的环境里面,而这件作品恰恰环境是虚的,他是以古典主义这种肖像式的一种人物的塑造方法把人物的形象像一个建筑结构一样把它表现出来,我觉得这张画之所以和我们看到的很多画照片不太一样的地方,就是他更多的是靠自己对造型的理解,实际上是对人物形象的重新再造,比如说他的光影的处理,光线应该是从左面过来,那么光影很好地体现了画面中两个人物形象的空间、空间意识,从艺术语言上来讲,包括老汉服饰的处理,他实际上是虚实结合,就是你仔细地看画面那些亮光的地方和暗部的地方,有很多很细微的小亮点,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就是它的边缘线的一些处理都让这些形的边缘都很好地过度过去,这样的一种过度方法和你去抄袭照片,看照片中的形象是不完全一样的,因为这里面涉及艺术家对形的重新理解和重新塑造,这件作品我觉得总体上来说是画家追求高贵形象中比较古朴的一张,因为他表现对象是一个在抽烟,一个在吹芦笙,它既是生活的形象又不完全是生活的形象,这种古朴一是来自对象的是老人,老人给人家的一种真实感;第二个就是整个的色调的一些处理,尤其是这个角的泥巴的一些处理,感觉到他是从农田,从户外走到一个场景里进行休息,他表现的实际上还是少数民族劳动之余休息的时候的一个场景,那么古朴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色彩特别得单纯,可以说是我们可以总体来概括徐明先生的这个作品都具有古典主义这种静穆和古朴的特征,那么它和印象主义最大的区别,印象主义更多的强调色彩的丰富性,尤其是冷暖色彩的一种变化,那么这种冷暖色彩的变化,追求的是一种真实感,真实的空间、光线情况下的一种色彩的互换,但是古典主义的油画因为当时也受着颜料的限制,比如说褐色、黑色、白色是它的基本颜色,可能还包括蓝颜色和红颜色,大概就是这么几种颜色,但是要这几种颜色里头画出很丰富的色调和色相的一种微差变化,这对艺术家是一个考量,恰恰是这种有限制的颜色里面能够画出很微妙丰富的变化,这是我们对古典主义油画的一种很好的理解,所以我觉得徐明在这样一件作品里面很好地理解了欧洲古典主义油画在色彩的限制中最大化的来表现色彩的微差,这一点是我们对于古典主义油画原来理解不够深入的地方,所以我觉得通过这样一件作品可以看到徐明先生在沿袭古典主义油画的过程中对于造型和色彩之间的一种关系的一些深入的理解。
这件作品叫“漂浮的面具”,应该说是在这个展览里边最新创作的一件作品,也是一件由两人组合的构图非常饱满的一件作品,我刚才谈到了古典主义在色彩处理上,在限定的几种颜色里面来处理丰富的色调,那么在这件作品里头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这件作品用的最多的色彩是黑颜色、灰白颜色和暖灰色,大概就是这样三种到四种的颜色里面让他的画面的色调的古朴统一,这种古朴的统一同时也能体现非常厚实的这样一种感受,所以我们今天看中国的油画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的画面有颜色,但是颜色又特别得轻薄,另外过多地使用这种印象派的色彩,我们所说的印象派色彩是我们对欧洲印象派色彩的一种理解,但实际上不如法国印象派用的这么沉着,这是今天中国油画一个普通的通病,就是色彩过于艳丽,不够沉着,我觉得这件作品在几种颜色之内能够把色调处理得这么统一,同时也有光的一种感受,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刚才一再谈到高贵感和古典主义的精神,在这件作品也有很好的体现,包括画面中的两个人的动作,两个人的比例,我相信可能现实生活中这两个人可能接近于画面,也可能不接近于画面,但不管怎么样就是他把人的头形、脖子和身材的比例结构处理得非常协调,关系特别得适度,那么我们现实中的人能够长得特别协调的还是比较少的,实际上要想让他协调,画家在人体的比例结构上都进行了一些微妙的调整。
那么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画面的人的这种动作,就是这种带有仪式化的人物的动态实际上是来源于欧洲这种宗教题材,画圣母之类的一些人物的,在祈祷这种仪式化的一些动态,这种仪式化的动态是来自于画宗教题材的那种内容所决定的,但是这种内容最后也导致了好像只有这种动作能够体现出人的一种高贵、静穆,那样一种谦诚的感受,所以我想这个飘浮的面具,这个飘浮是心灵与现实、精神与视象之间的一种飘浮,这种面具是我们对着人生必须戴着的一种面具,但是在面具背后人的精神可能是属于自我的,所以这种飘浮的面具实际上是现实生活对于古典主义精神的一种很好的解读和阐释,所以我觉得这幅作品从内容到它的形式语言,包括对古典主义油画的一些语言适合手法的运用上可以说都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
我刚才谈我们中国人对古典主义油画的学习,在比例结构和色调、色相的处理上的一些独特的语言,当然也有人会问我那是不是我们就完全学习西方古典主义油画,没有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东西了,或者说没有现代性了,我觉得徐明在处理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还是带着中国人的理解,带着中国现代人的视角徐明早期学过漆画,所以漆画的一些艺术语言也会被徐明拿来作为他的古典写实油画的语言,这件作品叫《伊亚莎》,伊亚莎当然是所画苗女少女的名字,我们在这件作品里面可以看到和这个展出现场其他的古典主义油画并不完全相同的地方,比如说他的一个非常平面化的深色背景,边界非常硬的也带有夸张性的他的轮廓线,那么包括她戴的银饰的处理,那么银一般都是用灰白色画的像银一样,但是它确确实实是一个暖灰色,特别是苗族少女穿的这样一件红衣服的处理,那么首先是漆画的语言,比如说深黑色的背景,我觉得是画家直接来自于他的漆画大漆的一些处理,这个硬硬的边界很显然是带有现代艺术构成的一些语言,在古典主义油画中绝对是没有这样一种形象的,很显然他也是比较自觉的有意地来吸收这样一个很概括性的一些圆弧状的一些线条,让这样的一个造型能够更加突出,一个像剪纸剪影一样的造型,另外在色彩的概括上他进一步的拿这种比较有限制性的色彩,比如说银饰和脸部的颜色在现实中可能会差别特别多,在我们这件作品里面它的差距就很小,就是说他把银饰这种本来可以画银灰色的把它处理成暖灰色,接近于肉的颜色,那么他为什么这么处理,就是减少画面色彩的色相上过度的跳动,如果我们想一下如果把这个银饰画成银灰色,那么它可能会太白,可能会和这种很暖暖的,很温馨的色调可能拉不开,就没有距离感,所以我觉得这个银饰的处理,处理成这种暖灰色接近于皮肤的颜色,这是画家是故意的,另外一个这个苗女穿的是可以说是朱红色的色调,这个朱红色实际上已经接近砖红,已经不是那个朱红色,同样也是为了让这个画面更加沉暗,暗下来,所以从这幅作品里面可以看到艺术家在形式语言上所表现出的中国人的东方的那种一趣,东方人特有的一种神韵,另外一个在艺术语言上简略的外形的构成和他的背景乃至于银饰与整个的人的这种色彩的处理要达到一种同一色相中很协调、很统一的这样一种效果,所以我觉得这件作品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或者说是艺术家在古典主义写实油画中进行了一些东方性这种现代形式感的一种艺术的追求。
这样的艺术创作在中国油画家中也是有的,比如说一些工笔画的重彩,也包括一些油画语言的处理,但是我觉得今天我们看徐明作品的展览,他着重于对于古典写实油画的一种探索和中国人的理解,我上午还在跟别人在讲课,就是中国人对于空间和形体的理解显然是迟钝的,相对于西方人来说显然是迟钝的,我们中国人更多的在理解对象的时候更着重于边界的一种认知,因为有这种边界可能会对线的处理就特别敏感,就是相对于来说中国人对线的敏感度大于对于空间和色彩的敏感度,这就是中国画油画的时候存在的问题,中国人始终对于形体的理解,空间的理解和色彩的理解都会差比较多的距离,所以我觉得通过徐明的这次油画展览可以看到当代中国青年油画家在理解和探索油画本体语言上的一种探索的精神。好,可以了,已经讲了很多了。
本期雅昌带你看展览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更多详情欢迎来到保利艺术博物馆或者登录雅昌艺术网,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作者:莫积均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