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7-30 00:00
《某人肖像No.1》,2012年,布面油画,120×160厘米
文:宋轶
我曾不止一次地尝试以各种方式向艺术家谢南星询问形成其绘画作品的“法宝”,从他难以寻觅变化规律的绘画图像上来看,所运用的素材是否重要?或者是否值得去分析呢?
艺术家给我的反馈更倾向于认为我的好奇心指向的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他说,自己不断地制造素材,恰好不是为了形成一张画,而是相反——去隔绝观众的感受,让大家意识到这不是一张绘画。所以,如果非要强调在其创作中素材的重要性,毋宁说,上述行为本身,就构成了其创作真正的“素材”。
以下是谢南星完成一张绘画会运用的工具。插图:王不可
因为在谢南星看来,今天的观众所拥有的图像经验,更多是基于屏幕产生的,而不是面对实物产生的,所以基于感受真实场景的绘画训练,包括对创作者与素材之间的那种塑造与被塑造关系的强调,可能都显得过于古典——由此,在他看来,在今天进行的绘画创作,很难再是经典意义上的绘画创作。于是,我们决定通过以不同的视觉方式来呈现谢南星创作中的那些“素材”,以梳理其绘画背后的工作结构。
谢南星创作中所使用的装修效果图
光线在绘画中无疑是一种极其重要的介质。早期绘画都是通过处理光线投射在对象身上所产生的体积、质感、明暗等视觉感受来形成画面。同样是将光线作为形成画面的工具,谢南星却更主动地让它对创作图像的过程产生影响——利用光线对所描绘的物品、场景进行视觉干扰,再用录像、摄影的拍摄,包括传导进电视最终成像……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不断寻找自己觉得最合适的画面,同时在这样的过程里激发自己已有绘画经验的变化——他对使用光的办法的尝试,打开了光和绘画之间固有的关联关系。
《三角关系逐渐移动No.1》(资料),2013年布面油画,221×152厘米
他所运用的工具还包括:通俗电影海报、装修效果图,这些现成的图像都被谢南星所调动以形成各种画面,同时在此过程中,亦去除这些为人所熟悉的视觉经验。
在谢南星的一个创作系列中,他将画布上绘就的内容视为“素材”,而将透过画布浸润到下一层画布的痕迹作为作品。
《三角关系逐渐移动No.1》,2013年,布面油画,221×152厘米
作品《三角关系逐渐移动》的创作并不是在回应艺术史,而是将自己对弗洛伊德的作品《受到一位裸体崇拜者惊吓的画家》几次完全不同的认识作为创作的起点,画了五张“素材”——也就浸润出了五张完全不同的“作品”(痕迹)。
“我第一次看到这张画,原以为是弗洛伊德是在老年的时候开窍了,觉得除了要关注画面中的模特形象,更要关注真实存在的这个模特。后来知道了这幅作品名字里‘admirer’的意思。就觉得很失望,这个艺术家还是挺自大的。”
原文刊登于《艺术界》2015年6月号 【架上】栏目
来源:艺术界LEAP 作者:宋轶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