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8-26 10:17
1977年,奥地利最为古怪的艺术家之一、著名画家百水,为维也纳市设计了一座“自然与人共存的建筑”——普通居民住宅楼“百水屋”。“百水屋”于1985年建成,是维也纳市政府为收入较低的人建的福利房。楼房建成的第一天,7万维也纳市民排成长龙前往参观。此后,慕名而来的游客一直有增无减。今天,“凤凰艺术”推出的“行者阿真”专栏,将带您走进这座色彩斑斓的童话建筑。
▲ 维也纳东区的“百水屋”
当你看到这样一栋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的建筑时,你很难将它同穷人住的廉租房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它就是!它坐落在维也纳东区一条僻静的小街上,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初,原本只是维也纳市政府为解决低收入人群住房而建的公寓,由奥地利著名建筑师兼艺术家百水先生设计,故名“百水屋”。
▲ “百水屋”的一个公寓单元
秋天的红叶像一抹抹胭脂染得满墙明艳。一年四季,形形色色的草木花卉在此将春夏秋冬的兴衰荣枯渲染得淋漓尽致。由于不用人工空调,植物之于百水屋既是富有层次的造景元素,又是清新环境,调节温度,吸纳雨水的生态调节器。
▲ “百水屋”的一个公寓单元
这座建筑的设计师洪德特瓦瑟(hundertwasser意译:百水)先生,是奥地利最富艺术创见的建筑师。他厌倦了现代建筑生硬的千篇一律,对工业文明造成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对抗和疏离深感忧虑。他要用自己别出心裁的设计,追求返朴归真的意境,给居住者提供一个亲近自然、舒适别致的栖居空间。百水屋的窗户就像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打量着户外的世界,令表情丰富的墙面,更加诙谐生动。
▲ “百水屋”的一个公寓单元
一栋低成本的平民公寓,因为立体的艺术化生态化处理而有了蓬勃的生命力,成为举世瞩目的明星建筑。可见精品建筑并非富人的专属,艺术也能创造奇迹。
最近,网络上为廉租房该不该建厕所而吵得沸沸扬扬。起因源于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公开建议廉租房不建厕所,免得有钱人巧取豪夺去抢穷人栖身的地盘。这个话题看似荒唐,但在缺乏公开监督 ,权贵的个人财产又极不透明的体制之下,茅于轼先生的担忧也不无道理。北京的一些经济适用房,小区里的业主就有坐着宝马奥迪进进出出的,还有部分业主干脆就将房子出租赚钱,而众多真正缺房住的低收入人群却只有望房兴叹。
但是,茅先生的建议并非上策。首先穷人也有分享现代住宅文明的权利,居室厕所作为现代社会一种普通的生活设施,早就不是富人的专属品。如果刻意用有无厕所将贫富人群分开,从长远来看势必产生更多的不和谐后遗症。其二,抑制富人利用自身优势拼抢公共福利资源的有效措施不在于建不建厕所,而在制度是否良性。
百水屋这个经典案例就是良性制度和艺术创新共同培育的建筑奇葩。它使一栋低成本的平民公寓,成为举世瞩目的明星建筑。
百水屋共有50个大小不一的公寓单元,13座公共阳台,底层设有一家咖啡馆一家餐馆。它最高处为10层,低处只有三层,但每层高度错落有致,窗户阳台形状各异,或高拱越层,或收缩如迷离的醉眼,阳台有的与墙面平齐低调谦和,有的却陡然突兀出奇不意,墙面颜色似孩童随意涂鸦,多用鲜艳的色块,凹凸相衔处的柱式也极富童趣。整座建筑曲线曼妙,色彩绚丽,单元内部几乎没有一个空间是中规中矩的,而且也不在一个平面上。百水先生将维也纳森林的意象植入建筑空间,在这幢公寓楼里里外外的公共平台、大小阳台、窗台都种上乔木和灌木,色彩缤纷的外墙也有攀沿植物编织的绿篱。所以,各层阳台与窗户内,处处花木扶苏,满眼溢彩流翠,屋顶上也生出丛丛绿荫。其面向小街一侧有拱形门廊,可以隔着栅栏观看内庭景象,房屋的内立面的场景更是别开生面,令人触景生情,惊艳不已。
由于该公寓舒适漂亮,租金低廉,每平方英尺仅5欧元,每月租一套两居室的公寓差不多才500欧元,如此优越的性价比,让维也纳人趋之若鹜。据说,每年有上万人排队申请百水屋的租住权。但真正申请成功不仅需要耐心,还要经得起相关公共政策的严格审核。所以,能住进百水屋的家庭都很幸运,可以让孩子们在童话般的环境里成长。
但这里的居民也有一点小小的烦恼,自从百水屋建成以来,慕名前来参观的人就络绎不绝。在旅游高峰季节每天要接待6、7千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这对维也纳的旅游业无疑是一个贡献。但对于居住在百水公寓的居民来说却不堪其扰。为了方便游人参观,同时又保障居民的安宁,维也纳市政当局于1991年再度邀请百水先生,按百水公寓的风格设计改造了附近一栋老房子,将此建成为具有展览、购物、休闲功能的综合区。
▲ 侧立面的墙体,采用石材瓷砖和涂料分割装饰。
▲ 这里的门和窗都没有雷同的,你总能发现它们的别致之处。
▲ 瞧这两根门柱,一粗一细,既不对称,又很夸张,好像小孩子随心所欲搭的积木。
▲ 首层配套的餐吧,到这里用餐的大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 户外的露天咖啡座,为这个街区增添了闲适的情趣。
▲ 本文作者:阿真,诗人,专栏作家,资深行者,公益志愿者。曾出版诗集、散文集,策划编撰了《中国建筑五十年》、《中国的绿色历程》等文献画册。
来源:凤凰网艺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