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八十岁后的赖少其———苍凉的欢愉

2016-01-13 16:00

  1998年赖少其在家写生

  赖少其山水画

  2002年的元旦,我偕妻女赴羊城,曾拜访赖少其先生的夫人曾菲女士,曾夫人在家中让我一饱眼福,欣赏了数百件家藏赖氏作品。此前,我曾看过广州艺术博物院赖少其陈列馆的藏品,那是我第一次欣赏到其中的赖先生八十岁以后的作品。在赖先生家中的浏览,让我更有一种亲切感,因为这些画就是生活在这里的主人的“精神的漂泊”。我站在“木石斋”的客厅里,感受着一个革命老人与一个艺术老人曾经生活和追求过艺术之美的生命氛围,感慨万端。今年5月,又接到曾夫人和安徽省美协的邀请,希望我去参加在合肥亚明艺术馆举办的“赖少其八十后书画展”研讨会,于是,我第三次欣赏到赖少其大病后的书画作品,在展厅里徘徊欣赏之际,一股浓郁的感受袭来:苍凉的欢愉——这些奔放、热烈、沉郁、奇诡、迷离、酣畅、苍浑的抽象性与具象性高度合一的作品,不正是一个生命的暮年咏叹调吗?

  患病以后的赖少其,其痛苦是不言而喻的,喉管切开、插管从鼻子直插到胃部,右手几乎无力执笔,当家人或看护人员将颜料挤好后,他几乎是用超人的毅力,一笔一笔地画上去的。因此,在他的画上,生命的无奈与沉郁的基调不可避免。这种感觉,在暮年的齐白石画里看不到,齐的暮年作品只有力不从心和大散漫,那散漫到了浑沦而又大浪漫的境界。齐白石的晚年活得十分幸福,他只有生命的老迈与自然衰落,其他方面很温馨理想。因此,从齐白石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从早年的冷逸苍凉一步一步画向晚年的温馨热烈。他的画先苦后甜,始终偏向于画温情、画光明、画幸福感。所以,在油尽灯枯之际的作品,也绝无一丝儿苍凉气象。而暮年的黄宾虹绘画,则由于眼睛白内障的左右,更加浓墨。如果说眼目之疾只是一个助缘,那么可以说,暮年的黄宾虹更加反璞还真般地像天真的孩童一样任性。他的文化积累与生命感动也更加烂漫不拘。他的暮年之作几乎不是画画、不是造型,而是在画气——用老迈的生命作吐纳——吐出浑莽华滋之气,而包纳万有大千。其画面基调是苍浑的,也无多少现世的苍凉,而是有一种地老天荒的高古气氛在。黄宾虹一生既未画苦涩,也未画甜蜜。他只画一种文化的理趣,是一种相对超越于情感世界的文化理念与精神品格。 晚年的赖少其绘画基调颇类于晚年的林风眠绘画基调。也许有人不同意我将两者放在一起并论。可是,我固执地以为,虽然两者的生命阅历与社会身份甚或大异其趣,但在暮年生命的感怀上,彼此且总有某种相同相近之处。林风眠的一生几乎一直是在画“苍凉的欢愉”,而赖少其只是到暮年才画出了“苍凉的欢愉”,区别只在于此。

  苍凉,是生命的痛苦、无奈与感伤;欢愉,是精神与心灵世界的幸福,欢愉与满足。赖少其八十岁以后的作品,是集中了他一生的生命与艺术思悟的“意象”之作,那是一个衰病老人而又充满乐观的情怀者的生命梦幻。山水、花草、黄山、飞瀑、奇石、劲松、流云、游鱼、花篮……一切都迷离仿佛,“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因为不具体,所以“无”,又因为有形象,所以“有”,有无无有,成一方意象世界,与大化同流,固有真境大美在焉!妙在不可言说。这正是赖少其暮年艺术的最动人之处。

  从发展的眼光说,暮年的赖少其作品是真正的“传统的现代化阐释”,是真正具有现代感的传统中国画。赖少其艺术的魅力正有待于未来时日的证明。在21世纪后半叶的画坛上,赖少其具有不可动摇的探索性价值和地位。苍凉的欢愉,是一种精神基调,那是生命的最后辉煌,因其呈现的视觉感是生命的大沉重、大自由、大压抑、大解放。我相信,只有在这种绘画生命的一步步追寻与实现中的赖少其,才是忘我的、欢快的。他在绘画的敞开中敞开了自我生命的真实,绘画绽放了赖少其,生命因而永恒在视像里——人类的现世宿命:欢愉的苍凉。

来源:华夏收藏网-名家动态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