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高小华彝人油画选•序

  高小华从创作“伤痕美术”的油画《为什么》至今已15个年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反映现实的绘画题材也发生着变化。
  1983年春,高小华到川西凉山彝族聚居的腹地,在那里他惊喜地看到并体验了这支古老族裔的生息和劳作,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中古遗风的留存,无不震撼并启蒙他最初的创作欲念,如果说油画《赶火车》是继“伤痕”之后对传统写实主义美学不自觉地回归的话,那么第一批《布拖人》组画的产生标志着他绘画风格及绘画题材的转变已实际孕育成形--从对现实社会的反思、批判转向了对现实生活中的人性关注、同情和对传统文化的渴求与理解。
  收编在这本画选中的作品,都是表现彝族人题材的油画。然而,高小华是一个创作思路广阔、技艺功底丰实的画家。从主题深刻,场面宏大的社会性、历史性绘画到乡情浓郁、笔意精湛的小品画。从油画、版画到水彩、水墨画都无不展示出他的感受、品味与才华。熟悉他创作轨迹的读者不难通过这部画集,了解到他近期画风的一些变化。早期《布拖人》组画带有明显的焦虑及期待性,虽然风格是古典写实的,笔意却是粗放凝重的,那正是他在彝人身上体验到的所谓“彝味”(土味、汗味、油味、烟味、酒味)在绘画趣味上的某种呈现。其后的作品多彝族妇女为题材,并大都创作于美国。或许是由于他身处异邦而对故土的怀恋?亦或是他生活于现代都市纾解情绪的某种需要?作者想要捕捉的是东方女性所特有的柔韧、温纯、文静与细腻的美感。因此,他从柔和的光影里舍弃多余的层次,细腻的笔藴中显现出作者力图在传统东西方画风之间寻找某种联结点--把西方古典油画与中国平面装饰技巧熔于一炉,而这种努力恰恰又是与作品内涵所追求的美是一致的。出另一个角度来看,他的绘画是具有现代人气质的,他笔下的黄伞无疑带着某种隐喻及象征意义,那些反复出现在作品中的红、黄、蓝三原色似跳跃的音符,将具象与抽象的形式组合有序,独具匠意并深含理致、内秀和高贵感。
  20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迅猛发展与原始遗风并存的时代,高小华的绘画体现出了这一精神。在他的作品里有对故往的怀念,亦有对渐渐失落的传统文化的依恋和深情,出于这样的感怀,作者想要传达一种朦胧的理想美。那些服饰、瓦房、树林飘散着的是安宁明净与和谐。还有那枝叶扶苏、蒙蒙秋雨、白雪覆盖的冬日,无不带着萧瑟和忧伤的意味。也许,他相信自然是最诚实不过的了。
  高小华崇尚的前辈大师是达·芬奇、维米尔、安格尔等,在他的绘画作品中竭力体现出这份虔敬,而故土丰富多彩的生活使他取之不尽的艺术养分。尽管他不以为自己在刻意追求油画的民族化,然而在他具有学院气质的油画作品中,显现的是自然流淌着的民族精神。

作者:靳尚谊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