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4-05 22:13
紫砂雕漆装饰,是紫砂传统装饰技法之一。流行于明末清初。所谓紫砂雕漆,主要是以紫砂为胎,用朱漆一层层堆上,少则八、九十层,多则达一、二百层,待半干时描上画稿,再用刀剔刻。花纹隐起,富贵华美,颇有庄重感。此法亦称作“剔红”,亦名“红雕漆”、“雕红漆”。吴梅鼎《阳羡茗壶赋》:“卣号提梁,赋于雕漆。”谈溶《壶雅》:“曾见一壶,自泥胎,外作朱红雕漆,仿古提梁卣,云雷纹,极精细。”蔡寒琼《牟轩边琐》亦有相同记载。
传世品时大彬《雕漆四方执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壶身方形,圆口、环把、曲流。腹、流、把均为方形,口盖为圆形。全壶体、嘴、把、钮、口、盖均用朱红漆雕饰,唯底部为髹黑漆。朱红漆层约三毫米,四面开光,内剔刻人物、山水、树木、花草多层纹样,漆质优异,刻纹细密,运刀刚挺有力,光洁润细,刻工精致,自然细腻。展现出明代宫廷雕漆工艺富丽华贵的特点,同时也显示紫砂雕漆装饰工艺的顺畅优雅风格。壶底部漆层下刻有“时大彬制”四字楷书款,为紫砂雕漆珍品。
时大彬是明代的紫砂大师,他制作的紫砂壶历来被人奉为紫砂壶艺正宗,流传下来的都极为稀有珍贵,而其中将他的紫砂珍品与雕漆工艺完美结合的,留存于世的则仅此一件。
为了实现紫砂与雕漆的富贵联姻,需要采用繁复的工艺,经过天长日久的沉淀和雕琢,方能成大器。这把时大彬款雕漆紫砂壶,它的制作工序高达十几道,从设计、涂漆、描样到雕刻、磨光,每一道工序都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否则就会前功尽弃。譬如涂漆,是制壶过程中最基础的一步,为了达到雕刻的要求,一般一把壶要刷150道漆,而每刷一道漆都要等到晾干才能接着刷下一道,一把壶刷到足够的厚度要耗时四个月之久。然而千辛万苦刷好的漆,却可能由于紫砂与大漆的收缩比不同,在干燥后出现漆裂、甚至脱落,这样一来,长年累月的心血也就随之化为泡影了。
即使是幸运地将漆刷到了理想的效果,真正的难关也才刚刚开始。紫砂壶形制精巧,表面多为弧面,在它上面即使是提笔作画都颇为不易。要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飞刀走铲,就如同运笔行书一样,必须一气呵成、干净利落,稍有失手便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就拿人物来说,表情是否生动,就看刻画眉眼那一刀。手起刀过,恰到好处,人物就活了。稍有闪失,画面就会变得了无生趣,不知所谓了。正因如此,要能在紫砂壶上游刃有余,运刀如运笔,没有数十年的功力和磨练是不可能的。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最令人感到苍凉寂寞的。在时大彬款雕漆紫砂壶之后,竟再也没有一件可以与之等量齐观的作品出现。数百年间,沧海桑田,明清时期雕漆工艺的鼎盛景象早已成为过眼云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