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5-25 09:30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水总是习惯被用来形容时间的存在与流逝,艺术家借用“时间”与“水”之间共存的“流动性”概念,进一步研究和讨论物质的“存在”和“变化”过程及关系。
暑气微露,在气温逐渐闷热起来的周末京城,要怎样清凉消夏呢?扑腾进清澈的泳池,一大杯冰凉的啤酒,还是荫凉花园里的下午茶?……除了这些,你还可以去一场“水”的艺术展,置身于凝结在空中的海浪和雨水之间,无论身心,别有一番清凉。
北京芳草地展览馆正在展出的‘唯止“,是年轻艺术家郑路在国内的首次大型个展。这次展览共展出8件作品,分别以雕塑、装置及新媒体等多种呈现方式,以“水”引出了“止”的观念主轴,将其转化成个性的视觉语言,采用雕塑、装置及新媒体的方式给以表现,探讨了与水、光和人相关的静止与动态、时间与空间、存在与变化、自我与他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艺术家郑路的作品基本以水为起始,发展成个人雕塑的语言核心。对艺术家而言,水常被看作是蕴育多层内涵的介质。虽然水是“无形”的物态,但它与自然界的生命和人的生命息息相关,是生命赖以生存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水是万物之源(everything is made of water)。因此,水生成了世界万物之状态。
艺术家郑路在创作中
展览名称的灵感来自(《庄子 · 德充符》,“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人不能从流水中照到自己,人能从静止的水中照到自己;而只有真到达了“止”的境界、“定”的境界,才能够停止一切的动相。人只有把心波的识浪停止,才可明心见性,达到真正“止”的境界,唯“止”能“鉴””。所以,人不能得定,心念不能像止水一样澄清,就永远没有智慧,永远不能悟道;而生命之流就永远不能属于自己,也永远无法自主。
《未知的圆周》不锈钢、烤漆 自由尺寸 2015
《未知的圆周》局部
郑路的作品由三条线索组成:水、光、人。他的《玩止水》、《潮骚》、《未知的圆周》、《雨鼓》以水为主题,从水的自然性和物理性中延展其社会文化的内涵,无论是对不锈钢与文字之间的碰撞,还是对澎湃浪潮的形象叙事,无论是对水的静态放大,还是对动止之水的哲理比喻,都以视觉化的语言表现了有形之水与无形之水的观念意义。
《玩止水》不锈钢 740×1200×700cm 2015
《玩止水》局部
此次展览是郑路继2015 年台北当代艺术馆个展《潮骚》之后,首次在北京芳草地展览馆完整呈现其最新创作动向。作品《冬至》、《雨鼓》、《洞庭风细》、《心外无事》等完全是根据芳草地展览馆空间和语境而进行的创作。在作品《冬至》中,郑路在入口展厅采用了装置方式。“冬至”,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昼最“珍贵”,黑夜最漫长的一日,也唯独这一天阳光射进展馆内的时间最短,日影最长。郑路用视频的方式记录了冬至当天展馆内的日照变化,将金色亚克力切割成日光的轮廓,并悬浮固定在天花板或墙壁上,将其逐一定格。月展览开幕时,太阳已逐渐向北回归线直射,展厅内的日照时间日趋变长,日影逐渐缩短,和预置的金色亚克力“日光”部分重叠,但大多数已经逐渐分离,从而形成了时间、空间及物质之间在视觉纬度上的错乱与重置。
《冬至》附加录影 亚克力 850×1100×690cm 2016
《冬至》局部
夹在水与光之间的作品《三千米烦恼丝》似乎反射了人在复杂而变化社会中的生存境遇,即面对不断袭来的各种外在压力而产生改变。这个过程充满抵抗与接受的矛盾。《三千烦恼丝》借用约3000 米长的七彩钢丝,彼此缠绕并充满整个空间,通过营造一个执着于现实的真实假象,来描述并度量物质的存在及其差异关系。
《三千米烦恼丝》不锈钢丝 自由尺寸 2016
《三千米烦恼丝》局部
在另一件作品《心外无事》中,郑路几乎是带有“冒险”的想像。他借助“凿壁偷光”,将展厅外部的自然阳光通过柱体内部的镜面结构,折射近展厅,使其投射在一个小的盆景上。这无疑使得里外(inside – out)建立起了微妙的联系。
《心外无事》 综合材料 900×850×690cm 2016
而他的《洞庭风细》则受宋代马远《水图》启发,将这样的语言转化成动态的影像绘画,依托于直径达6.4 米的巨大圆形不锈钢,把太空望远镜捕获的太阳活动影像投射其上,展现出丰富而多变耀斑活动景观。当然,这种借新媒体的表现,也给观众提供了另一种解读的路径,即以为是日光照射于水上的五彩斑斓的水波纹。
《雨鼓》 综合材料 1100×780×340cm 2016
《 雨鼓》局部
《雨鼓》局部
与台北展的布置形态不同,郑路这次在北京展场中将作品《潮骚》完全以颠覆人视觉习惯的方式加以呈现。该作品取自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小说之名。作品截取了海浪的一个断面,如同动画的画面定格,呈现出蓄势而来、排山倒海、滔天巨浪的戏剧性场景。这是他在台北展出的正常视觉呈现,然而他在北京则有意将正常视觉习惯颠倒放置,表现另一种形象语言,即巨浪从天而降,翻卷海浪与四方溅射的浪花倒挂,甚至有些抽象的意味。这也是我最爱的一件作品。
《潮骚》 不锈钢、烤漆 500×410×280cm 2016
近几年,郑路在不断的个人实践中逐渐构建和完善了自己的艺术逻辑和语言系统。他将物质、文字、水、时间、空间等概念纳入自成体系的观念构架中,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语言表现方式。同时也借此来暗喻生命状态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及如何应对自然、自性和自我之间的关系。他最终以当代语言赋予或表现了它们以虚静气阔和恢宏意境的美感,使作品所蕴育的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显性与隐性、诗意与视觉,生命与象征的意涵得到充分的视觉展现。
横版海报.png
策展人:黄笃 | 展览时间:2016.04.01-2016.06.11 | 展览地点:芳草地展览馆(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路9 号,侨福芳草地D 座10 层)
PROFILE
郑路
1978 年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
1998 - 2003 年,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学士学位
2004 - 2007 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学位
2006 年,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
(郑路在工作室中)
部分个展
2016 唯止 - 郑路个展,芳草地展览馆,北京
2015 潮骚 - 郑路个展,台北当代艺术馆,台北
H-O-H,之间艺术实验室,北京
2014 重现 - 郑路个展,Gajah 画廊,新加坡
2013 以水济水 - 郑路个展,沪申画廊,上海
部分联展
2016 枪与玫瑰,波茨坦艺术空间,德国
明亮的宇宙之眼,孙达拉姆 · 泰戈尔画廊,纽约,美国
极 —— 中国当代雕塑群展,龙艺榜画廊,北京
图像的重构,意大利卡萨雷斯博物馆,意大利
炼金术,之间艺术实验室,上海
鲨鱼与人类—— 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鲨鱼与人类 —— 叶卡捷琳娜文化基金会,莫斯科
2014 肖像进行时! ——中国当代城市生活,北京时代美术馆,北京
芳草地当代艺术,芳草地画廊,香港
鲨鱼与人类,摩纳哥海洋博物馆,摩纳哥
纵横阡陌 - 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作品馆藏展,龙美术馆,上海
来源:盛世收藏-资讯-古玩知识 作者:Amy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