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6-17 16:47
早期安福县五十两
早期于干县五十两
中期万年县五十两
中晚期南城县五十两
中晚期万载县五十两
中晚期万年县五十两
李晓萍
在传世的明清银锭中,方锭是江西特有的种类,其一般形状为正面正方形,边沿翘起,面大底小,锭面砸有排列有序的戳记。据张家骧《中华币制史》记载,江西方锭每锭重洋例平五十两,约1826.5克。但事实上,江西方锭的重量几乎都在1850克以上,这种铸造规范的银锭是各府州县上解的税银。
笔者根据江西方锭的不同纪年和铭文内容的变化,大致将其分为早、中、中晚、晚四种类型。
早期(乾隆到咸丰) 从现存的银锭实物的纪年来看,方锭最早出现在乾隆晚期,大英博物馆出版的“A Catalogue of Sycee in the BritishMuseum”中所记载的一件铭文为“南城县,乾隆六十年六月,伍拾两匠口?”,重1870克,该物曾见于拍卖目录, 现去处不详。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方锭。道光、咸丰年间铸造的方锭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但从不同的地名可以看出,这时的铸造地点是众多的,几乎分散在全省各个州府,如德化、安福、南城、浮梁、卢陵、鄱阳、太和、乐平、南昌、高安、永新、崇仁等县。
中期(同治到光绪三十年) 这时的方锭的形制与早期的相同,但铸造地点相对集中,一般在万安、万年、万载三地。万安县位于江西的西南部,属于吉安府;万年县位于江西的东部,属于饶州县;万载县江西的西部,属于袁州府。在用“万”字开头的县统一铸造方锭不会是简单的巧合,笔者大胆地设想一下,应该有特殊的寓意,取“万”可能是讨吉利的做法。
中晚期(光绪二十九年到宣统年间) 光绪二十八年设立江西官钱局,稍后又设立了官银号,代为各县铸造银锭。次年,官钱局并入官银号,改为官银钱总号。这时铸造的方锭都砸有“江西官银号”的字样,即是将原来万安、万年、万载三县的铸锭业务全部集中到江西官银号,并打上不同的地名以便区别。
晚期(公元1912年以后) 1912年春,江西官银钱总号改组为民国银号。由于此时中国货币结构的变化,对银两的需求量大为减少,铸锭也相继减少,这时的方锭铭文趋于简化,一般是“江西足宝”,砸在锭面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
从江西方锭铸造的沿革和铭文的不断变化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江西当地政府对于上解税锭的铸造管理是十分严格的,从分散铸造到三地相对集中铸造,再到官银号统一铸造,一步步将银两的铸造权掌握在官府手中。换言之,是把银锭的铸造收入全部收归官府,成为一项重要的财政收入。
来源:华夏收藏网-市场行情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