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07-05 16:14
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于2017.5.27-7.7,以A、B、C三个展厅正在展出“零度之维:抽象艺术的理性表达”大型群展。展览由夏季风策划,邀请了陈丹阳、陈墙、封岩、高入云、戈子馀、顾奔驰、顾亮、郭锐文、冷广敏、李平、李文光、刘国强、刘可、马晟哲、钱佳华、曲丰国、任倢、宋建树、王豪、王一、张如怡、张雪瑞(按姓氏拼音排序)等二十二位当代艺术家参展,以平面绘画、装置、雕塑、影像等多种创作媒介,来考察中国当代抽象艺术中的理性表达。本次展览也是继2015年大型群展“秩序的边界”之后,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以中国抽象艺术作为考察对象的又一次学术梳理。
本篇将介绍艺术家刘可的作品。刘可的艺术实践和个体行动具有鲜明的一致性,他将注意力投向了线块的“魔方”之中,不断以直线条色带来规划空间,使画面在这种持续叠加的色线边界中变得捉摸不定。
刘 可 | Liu Ke
“零度之维”展览现场,刘可作品(右侧墙上)
刘可/ Liu Ke
德彪西灰之一/Debussy Gray No.1
2016
布面综合材料/ Mixedmedias on canvas
80×100cm
(“零度之维”参展作品)
刘可/ Liu Ke
热带雨林之四/Tropical Rainforest No.4
2016
布面油画、丙烯、水性材料/Oil, acrylics and water paint on canvas
165×180cm
(“零度之维”参展作品)
刘可/ Liu Ke
你好!竹先生之一/ Hello Gentleman Bamboo No.1
2016
油画、丙烯、水性材料/ Oil, acrylic and water paint on canvas
180×165cm
刘可/Liu Ke
你好!竹先生之二/ Hello! Gentleman Bamboo No.2
2016
布面油画、丙烯、水性颜料/ Oil,acrylic and waterpait on canvas
150x120cm
刘可/Liu Ke
折合的几何体 No.3/ Folding geometry No.3
2015
钢板喷漆/ Steel plate painting
180×65×42cm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有一种观念就存在于我的认知里:存在一个模糊的、客观的世界,通过造型手段对这个世界模仿就会产生具象艺术,相反概括和提炼就会产生抽象艺术。由于有这个模糊的客观世界存在的概念,使我的创作思维陷入到一种两难的困境,不能用确切的方式表达。然而我发现这个困境的根源就在这个看似正确的“客观世界”的存在,这个客观世界是不存在的,无论几何图像还是自然图像都是我们视觉思维接受的图像概念,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学习得来的。蒙德里安与达芬奇的图像对于我来说是同等的,现在我们看到“抽象风格”早已没有“革新”的感觉。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摆脱具象物的表现局限,摆脱局部表达的中间状态。我发现自己感受到的直线条也已经是图式世界里的现成图形,长条形的边缘是不同层观念层次的叠合,由微妙缝隙中所辐射出的情绪,可以通过几何本身来挣脱几何的控制,如同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命运中摆脱命运。
如是在一幅空白的的画布面前,我看到的是一个只有边界限定而没有纵深限定的整体,我要做的第一步工作是将这个世界用一个层面先确定下来,相同的层面会带来不同的结构支架,然后交错的另外层面则是对这个层面的力量对阵,当一个层面确定时,他的边界也是对整体面的分割,在层次的不同覆盖与重叠时边线就会发生一种力量的变化,当缝隙变得越小意识的力量就越大,不同的边界是不同的意识深度组合,每一条纵深的缝隙也是对空白层的计量。与此同时每一个层面的两端也是这个确定世界的两级,它与画框之间的距离是这个层域所企及的欲望力量。两端的空隙与纵线的空隙成这个“建设”的直角。直线与直角线是分割与覆盖的痕迹交流。直角与直线加上层的有限与无限构成了这个游戏的基本。限定的必然中对阵出画面的心理关系。纯粹的关联是拉开张力的深潭。我在这种过程中与这些不断变化的力量对弈,腾挪中不断深入的探求这种力量对比的“度”。极端体验往往是在作品完成时刻的那种久违的放弃感的颤动。
(摘自 刘可《那种久违的放弃感的颤动》)
刘可
1976 出生于湖南宁乡。
2003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
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第五工作室主任
工作居住于广州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