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德国8”系列展“对话——色彩的空间维度”在元典美术馆开幕

2017-09-17 08:54

开幕式嘉宾及艺术家合影

  (雅昌艺术网讯)2017年9月16日,“德国8”系列展览之一“对话——色彩的空间维度”在元典美术馆开幕,展览呈现了女艺术家卡塔琳娜·格罗斯和她的老师戈特哈德·格劳伯纳的作品。

元典美术馆馆长谷燕与艺术家卡塔琳娜·格罗斯在交流

展览现场批评家王春辰等嘉宾合影

  展览的举办,元典美术馆馆长谷燕认为,这两位艺术家将颜色和环境结合起来,无拘无束地思想表达,打破了绘画的界线,尤其是格罗斯对颠覆式、多维度的开放式思维方式的追求,与元典美术馆在思想、思维方式及气质上极为贴合。

展览现场嘉宾交流

展览现场艺术家立地与嘉宾交流

展览现场嘉宾交流

展览现场嘉宾交流

  以运用色彩著称的卡塔琳娜·格罗斯和她的老师——色彩空间大师戈特哈德·格劳伯纳的作品共同出现在元典美术馆,毫无疑问,色彩就是这里的绝对主角。在这种作品“对话”的方式之外,没有其他的艺术对应能够将这两位艺术家的关系,以及他们艺术历程、作品特性和色彩氛围既迥异又近似的如此透彻地表现出来,从这一点上看,展览本身也是值得赞叹的。

展览现场嘉宾交流

展览现场嘉宾交流

展览现场嘉宾交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对戈特哈德·格劳伯纳来说,艺术中不存在纯粹的现实,对现实的艺术阐释就是现实主义。他不能、也不会力图去解释社会和周围的人和事,相反,他仅仅吸收它们,并将其在自己的“艺术现实”中反映出来,他的色彩空间系列和色彩—空间—身体系列作品就是这种理念和创作过程的结果。卡塔琳娜·格罗斯则认为,创作的过程是她绘画作品最重要的主题和目标。在她的绘画中,颜料通常以浑浊的云雾状态被喷射在画布上,大部分时间维持一种薄且透明的效果,给观众营造色彩连续游动的感觉。她用喷洒在纸上、布上或铝皮上的稀薄颜料构建出一个个透亮的共时空间,她用颜色和它们营造的空间谱写出一曲曲心情和思绪的乐章。有时候,格罗斯甚至直接把整个建筑空间转变成复杂的色彩世界。相比之下,戈特哈德·格劳伯纳的作品从不以透明和轻盈为特征。他的绘画强调冥想和反思,用饱满的色彩来吸引观众,唤醒他们的感知。

Graubner_Farbraum Xixar_1961_134,5x114,5cm_519_Foto_AnnetteKradisch

Graubner_Farbraum o.T. 1963

Gotthard Graubner_Farbraumko虉rper, gelb

  尽管存在着创作观念和作品气氛上的差异,两位艺术家依然被他们的创作手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用手、心和头脑的不断运动来探知色彩、空间和绘画的秘密。另一方面,对色彩本身的发展也将他们从对色彩以外事物的解释的需求中解放出来,这历来是格劳伯纳艺术创作的主要方向,一定程度上也为格罗斯所采用。这种艺术追求从社会政治角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信条,如格劳伯纳所说,“我发现,色彩不仅可以释放巨大的能量,还是理想的表达手段。”对于格劳伯纳曾经在杜塞尔多夫美院的学生——包括格罗斯——而言,色彩就是语言。

1L-Katharina Grosse_o.T._2015_2

2L-Katharina Grosse_o.T

4L-Katharina Grosse_o.T._2014

  格罗斯被看作是当代德国艺术界的一颗明星,她用绘画成功地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艺术维度,表达了迄今未知的轻盈和透明。格劳伯纳和格罗斯用他们在色彩表现方面深沉和轻盈的共生互联关系,把元典美术馆转化为一处供观众们沉思的空间。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10月31。

  关于艺术家

  卡塔琳娜·格罗斯

  1961年生于弗莱堡,现工作生活于柏林。

  卡塔琳娜·格罗斯打破了绘画的边界。她不仅在巨大的画布上用画笔和喷枪绘制作品,还随心所欲地使用宽广明亮的色谱。近几年,她逐渐开始在公共空间作画,用巨大的色块覆盖建筑和自然空间。对格罗斯来说,这不是挑衅行为,也不是要占据某个地点;她把自己的艺术作品视为“公共领域内,一个画家滔滔不绝的才思”。

  格罗斯曾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学习,目前在那里任教。她的老师戈特哈德·格劳伯纳传授给她经其扩展后的绘画理念:绘画就是一个“色彩空间体”。在此基础上,格罗斯以更加激进的方式开始创作,将色彩和环境结合起来:数米长的彩色织物蔓延在展览空间内,巨大的树干作为颜料的支撑,纤维玻璃碎片在博物馆或教堂门前耸起。

  格罗斯总是非常乐于拓展开放领域内的多视角新思维,不设任何层级,不做任何判断,远远超越艺术本身。她相信:解决当代和未来的社会问题,只能在具有内部和外部高度自由的氛围中方可实现。为了促进这一进程,艺术赋予人类创造力以表达能力。格罗斯坚信于此,并以自己的艺术为其代言。

  格罗斯的喷绘技法得以精进要归功于其多年的艺术试验,她借此能够精准无误地创作出闪耀的金属表面。格罗斯特别痴迷于色彩喷涂形成不同效果的各种可能性,从而使不同的色彩能够在一个平面上共存,却不会相互混淆。即使是色彩失控或混合在一起,纯度和清晰度依然不会改变。画作成品展示出色彩各个层次的形成过程,观众得以窥见时间的维度:读书或听音乐必须持续进行,而绘画则一眼就能呈现按时间顺序完成的各个创作步骤。这一特点使绘画给艺术家和观众同时带来难以置信的愉悦,即使是在数字影像泛滥的年代依然如此。

  戈特哈德·格劳伯纳

  1930年生于埃尔巴赫,2013年卒于杜塞尔多夫。

  色彩能够创造一种氛围,改变一个空间和空间里的一切。戈特哈德·格劳伯纳清楚地意识到色彩具有强烈的情感潜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他绘画的核心理念就是将色彩与空间融合,将绘画拓展到第三个维度。因此,他的作品总是在画布下面填充合成棉,使之在空间中膨胀,作品也因此从“绘画”变成“物体”。数十年来,格劳伯纳研发了非常特殊而精细的绘画技巧,使其能够创造出色彩的无限深度,例如用颜料浸透画布和填充材料后,在用扫帚和巨大的画笔对表面进行细化处理。他把自己的作品称为“色彩空间体”,不止是因为这些绘画是三维空间中的真实存在,更因为它们本身就构成了非客观的、自成系统的、空间的色彩景观。观众须得亲身邂逅他的大型作品,方才能够领略“薄雾”后的色彩在幻觉中的移动,以及它们影射出的某种张力——冷色和暖色的辐射,会彰显空旷或深邃,也会让人感知活力四射、安详平和、欣喜若狂或平静沉着。色彩的强度是一种诱惑,让观众深陷其中,全然忘记自我。“我的作品需要呼吸,所以我尽可能给它们创造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中,观众也能够呼吸,把作品吸入体内。理解了这种语言的时候,我就理解了什么是图像档案,而什么是真正的绘画”,艺术家在2010年与制片人蒂尔曼·乌尔巴赫的一次对话中这样说道。

  很难想象如果少了格劳伯纳的色彩实验,1960年代的德国绘画圈会是怎样的光景。他从属于一众执着于色彩的精神和物质属性的艺术家,这批艺术家包括瓦西里·康定斯基、罗伯特·德劳内、约瑟夫·阿伯斯,以及“光艺术”的代表丹·弗莱文和詹姆斯·特尔里等,当然,同样在创作方向上有相关性的还有马克·罗斯科和伊夫·克莱因。事实上,克劳伯纳在1960年代中期,本身就间接参与了“零派”在杜塞尔多夫的一些艺术运动。所有这些实践要处理的问题,都包括绘画边界的拓展,这种拓展不仅让绘画进入观者的空间,同时也进入到一种先验的界域中去。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陈耀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