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10-18 21:37
(雅昌艺术网讯)10月12日,由南方科技大学社会高等研究院主办的“面向未来: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共享”学术研讨会暨“南方科技大学文化遗产实验室”成立揭牌仪式在该校隆重举行。全国几十位科技考古、文化遗产、考古学专家济济一堂,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共享的未来畅所欲言。这其中,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位重要的考古学者:唐际根。
考古学者唐际根在工地上
这位1986年北大毕业的考古工作者,在我国最重要的遗址之一——河南安阳殷墟,一待就是二十余年,他带领着安阳考古队发现了商代中期的洹北商城,完善了商王朝的编年框架;他一力促成安阳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历经8年,最终在2006年得以实现;他一手策划殷墟博物馆的建立,将“司母戊鼎”迎回故里展出;同时,他还多方奔走,筹措安阳文字博物馆的创办……而如今,他被南方科技大学聘为讲座教授。一位在黄土地上奋斗了几十年的人,转战南国,会为这个新兴的院校带来怎样的改变?
位于深圳大学城的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内景
南方科技大学正门
徙步田野,只为找到“中商”
安阳殷墟,是唐际根一生几乎如影随形的地方。它的发掘肇始于1928年,中国历史文化语言研究所在傅斯年的大力支持下,开启了中国现代田野考古的序幕,提出“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著名甲骨学家董作宾和从哈佛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带队,在殷墟进行了15次科学发掘,找到了商王朝的宫殿区和王陵区,证实了《竹书纪年》关于商代晚期都邑地望的记载,使得殷墟遗址曾经是商代晚期都邑成了不可动摇的结论。1950年,武官村大墓发掘,成为新中国首次殷墟发掘。1976年,小屯西北地发现商王武丁配偶“妇好”之墓。到1986年,考古工作者已经对十几个点进行了20多次发掘,获得了包括数万片刻字甲骨在内的大量商王朝文物。
著名甲骨学家董作宾在殷墟工地上
安阳殷墟的发掘,为商王朝考古奠定了科学基础。截止到上世纪70年代,考古界提出了有关商王朝历史的编年框架,这个框架中,安阳殷墟等同于商代晚期,而比殷墟年代更早的郑州商城(上世纪50年代发现)被定为商代早期。这一编年框架,被学术界广泛采纳,并传播到欧美学术界,进入多种有关中国考古的教科书中。
“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
唐际根早在年轻的时候,居然以一篇硕士论文对这样的商王朝编年框架提出了质疑。以他的硕士论文为基础,他写了一系列文章。他提出商王朝的年代框架除按早、晚两期划分不妥,应该还存在介于早、商两期之持是中期,而中期的商王朝遗迹,很可能在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集中发现。最初这些文章并没有什么反响,早晚两期的想法根深蒂固,如果没有过硬的实物证据,尤其是找到商代中期的城址、宫殿的话,唐际根的观点很难受到学术界重视。
为验证自己的理论,上世纪90年代,唐际根带了一支考古队,在河南安阳以河北邯郸一带进行考古调查。“我们撒开了脚丫子跑,从甲村步行到乙村,提溜着一个破编织袋,一路捡陶片,同时用洛阳铲进行钻探。”
2006年,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
摸查、勘探之后,唐际根带领的考古队逐渐将勘探重点放在了京广铁路安阳段的西侧。为什么选择在那儿呢?一是1959年有考古队员在那一带捡到过一些商代的陶片,二是1964年当地老百姓挖猪圈时挖出过一窝商代铜器,三是1979年当地农民挖红薯窖时再次发现商代青铜器。当年大家以为这些东西分别属于不同的遗址,但唐际根研究发现,这些早年发现的文物,风格相近、年代都相同,而且相距都不远。他推测这些文物很可能暗示地下有连成一片的商代文化层。勘探下来,果然证明地下遗迹是连成一片的。
虽然确定了地下有连成一片的商代遗址,但这会不会是商代中期的呢?会不会与商代的都城相关呢?唐际根带领考古队,继续在田野之中考察勘探。1999年,一位同事按照唐际根的设定路线,领着探工去安阳市的西北部钻探,结果载人的汽车走到半路没油了。司机提着油壶去找油期间,几个技师闲得无聊,就在停车的地方随意拿洛阳铲打了几铲,结果一铲子下去,打到商代的城墙上。唐际根当时在北京,听到消息后,赶紧坐夜车赶回安阳,“到安阳的时候是凌晨,因为太兴奋,又老想着这座城,下车的时候一只脚穿着自己的鞋,一只脚穿了别人的鞋,就直奔考古工地去了……”
洹北商城俯瞰图
商代废墟里的战国文物
沿着发现的城墙线索,考古队随后进行了约两个月的继续勘探,终于在隆冬降临之前,把埋藏在地下的整座商代城址找出来了——这便是后来被称为“洹北商城”的商中期都邑。勘探表明,这座古城被完整埋在地下。面积达4.7平方千米。唐际根接下来要做的工作,便是找出城里还埋藏着什么。
为了寻找古城内的遗存,2000年,唐际根带领考古队来到上世纪初日本入侵安阳时修的一座机场附近勘探,发现了一些商代灰坑、房址。但勘探实施不久,他们的工作被迫停止。原来这个旧机场后来被国家体育总局改造成了一座航空运动学校,勘探会影响飞机的起降。
洹北商城宫殿遗址现场
“我只好另外找地方勘探。观察了一阵,发现机场西北有片开阔地。于是我找到那个村的村长商量,问能否在他们的一片菜地里钻探。村长说,好啊打啊,随便打,我支持,但打一个孔两块钱……我一听就傻了,我预算里根本没这笔钱。我从村里出来,顺着路往南走,忽然间看到一片苹果林,树林里有多条东西向的小路。我心想在苹果树林里钻探你总不至于收我钱吧。结果一铲子下去,居然打在了一座保存最好的商代宫殿遗址上。洹北商城的宫殿宗庙基址就这么发现了。宫殿遗址旁边正好有一条当年日本人挖的保护机场的围沟。我们沿着围沟将沟内两侧及沟底铲开。沟里发现多处商代夯土建筑。这些建筑都是用黄土通过小棍夯技术夯筑而成。小棍夯是典型的商代技术。有的建筑的柱础石下还埋着小孩。在沟里发现一块白陶。做商代考古的人都知道,白陶是商代高等级贵族才能拥有的东西。白陶片显示了这片建筑遗存的重要性”
洹北商城发现宫殿建筑的消息传到北京,震动了学术界。考古学界的大腕们都来到了安阳,一致认为应该从已经发现的多处建筑基址中,选择面积最大的发掘。
工人正在清理宫殿遗址的柱础
发掘结果果然令人震撼。
“这是迄今所知道的保存最好的商代建筑基址。平面结构是一座完整的四合院。东西宽170多米,南北进深85-91米。中间的院子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倒塌的烧土、墙坯、屋顶残块历历在目,甚至还能看到大火烧过之后被烤成酱红色的地面”。
紧接着问题来了,虽然发现了规模巨大的城址、建筑基址,但唐际根如何证明它是商代的,而且是商代中期的呢?
考古学确定遗迹年代的基本方法是地层学和类型学。根据此前发现的陶片,唐际根坚信他找到的遗迹属于商王朝中期。城墙的方向、地下建筑采用的“小棍夯技术”都支持唐际根的判断。为确保年代的真实性,唐际根还采集标本做了一批碳十四年代数据。12个数据均显示他所发现的遗存正好是商代中期。
“尽管有了陶片的类型学分析结果,甚至还有碳十四数据和其它证据的支持,我当时还是紧张。我紧张忐忑的原因当时只有我自己知道。因为我在洹北商城内最大的建筑基址附近,不小心捡了几块战国陶片。战国时期比商王朝晚了好几百年,万一这些地下建筑属于战国遗存,我的‘重要发现’就完全失败了”。
进入宫殿的台阶上有保存完好的木质踏步痕迹
唐际根的担心不无道理,“发掘建筑基址的过程中,我曾临时回北京。记得有一天我从北京返回安阳。早晨去考古队食堂吃饭,发现食堂内我的同事们都阴沉着脸。我见气氛诡异,知趣地打了一份稀饭便撩帘出了食堂。这时一位同事跟出来对我说,际根给你看个东西。他从裤兜里掏出一件陶器,问我‘你看这是什么?’。我说这不是豆把么。那个同事说,‘对呀,这是在你说的商城建筑基址上发现的。你发现的建筑很可能是战国的。怕你不信,出土豆把的那个印痕我都给你留着呢’。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我按过他手中的豆把,默默地开车到了工地。到了工地,果然找到了同事留下的那个出土豆把的印迹。我当时心情非常沮丧,一时间竟百思不得解。大约1小时后,我的一位技师拿了把铁锹在我眼前清理地层剖面。我猛然间发现这处商代建筑基址上面还能分出来另一个地层。这一层虽然含有建筑倒塌后的烧土块,但颗粒小、烧土没有棱角,而建筑倒塌层的烧土颗粒粗大、棱角分明。我确信这件豆把是属于建筑倒塌地层之上的另一地层的。实际上是商代建筑倒塌之后,战国时仍然暴露在地表,当时有人到这里来溜达,然后掉了个豆把上去……。”
为了进一步确认这些建筑的年代,唐际根和他的团队还将建筑内的地面全部网格化,将网格内的遗物全面收集。确认遗留在地面的文物全部属于商王朝中期。唐际根还根据商代贵族每遇大事都要杀人祭祀的特点,在建筑范围内寻找祭祀坑。在他看来,仅院子就达10000平方米的建筑,不杀人祭祀是不可能的。果然,他们在这座建筑院子里的台阶附近发现40余处祭祀坑,祭祀坑里不仅有杀殉的人骨架,还出土有陶器、玉器。而这些陶器玉器也全都是商王朝中期的。
在殷墟,像这样的商代殉葬坑极为常见
一座商王朝中期的古城,以及古城内的建筑,就这样被确认了下来。
洹北商城的发现,完善了商王朝的编年框架,把过去早、晚两期的框架,变成了早中晚三期的框架,实际上改变了我们对商王朝历史的认知。根据新的框架来观察全国各地发现商代考古材料,可以复原一张全新的商代考古学文化分布图。这张文化分布图的背后反映的是商代的政治图景。
“洹北商城的考古工作,是通过整理前人的考古资料提出来的。最初很多人抱着质疑的态度。从1991年做预研究,到1993年发表第一篇论文,一直被人质疑。1999年发现洹北商城之后,还有人质疑古城内没有重要遗迹。直到2000年发现洹北商城内的宫殿宗庙基址,并于2003年正式公布宫宗庙殿基址的发掘报告后,有关洹北商城的考古发现才被认可。这个过程就像我的人生大戏,我算是赢了。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前所长王巍曾问我:你觉得你最好的论文是哪一篇?我说我最好的论文其实不是一篇,而是一组。共有十几篇,是围绕寻找和发现洹北商城的那十年间完成的。”
殷墟博物苑
殷墟申遗已成过去 借助南风期许未来
按理说,一辈子能发掘出一座商城,已经是作为考古学家可望而不可求的事了,然而唐际根天生喜欢折腾。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1998年提出来的,直到2006年申报成功,唐际根都是整个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人物。申遗过程中,唐际根主持了殷墟博物苑的筹建。殷墟的考古工作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主持,出土文物归社科院所有,但如果在殷墟当地建博物苑,就应展出殷墟的出土文物。因此他一方面要协调地方政府出力,另一方面还要协调社科院拿出文物来展览。这样的协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唐际根做到了。
出土于殷墟、现为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司母戊鼎
为了体现殷墟的价值,见证殷墟遗址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造势,2005年,唐际根向安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将司母戊鼎请回安阳展览,此提议得到国家博物馆的大力支持,最终促成了司母戊大方鼎在阔别56年后“省亲故里”。
也许有太多的殷墟情结,唐际根对殷墟总是念念不忘。最近,唐际根为人民日报写了一篇“子夜读殷墟”的散文,体现出他对殷墟的期许和展望,获得极高点击率。如今,唐际根南下深圳,就任南方科技大学讲座教授,将开启另一段人生历程。唐际根对雅昌艺术网说:“我做了这么多年的考古,现在想静下来。在考古工作中,很多事情让我很有触动,比如我看着我挖出来的马车,一辆辆都出问题了;我挖出来的青铜器,许多都出现了粉状锈。发掘虽然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但是文物、遗址如何保存、如何再利用也是同等重要的事。南方科技大学具有观念创新和优势,这所以工科为主的新型大学实验设备好,学科配置非常有益于文物保护。我想选择包括马车保护和粉状锈防治在内的若干科研难度大、社会需求迫切的文物保护课题进行攻关。好比当年诸葛亮借‘东风’,我想借南方科技大学的‘南风’。”
殷墟遗址出土的车马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梁侨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