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独从淡简写妖娆 阿堵传神数瘿瓢 ——读黄慎《仕女图》册

2018-02-03 22:37

  乾隆三十五年庚寅(1770),八十四岁高龄的福建宁化人黄慎卒于县城本宅。(1)他曾两次寓居扬州,约有十七年的时间在扬州度过,(2)扬州成为了黄慎的“第二故乡”,是其真正意义上的“福地”。

  从雍正二年甲辰(1724)夏,三十八岁的黄慎来到扬州,到雍正十三年乙卯(1735)春,黄慎携家奉母回故乡福建宁化,是他第一次定寓扬州。在这十年多的时间里,黄慎的个人绘画风格和绘画语言高度成熟。黄慎以其职业画家扎实的绘画造型功底,掺以明代大写意的画法,进而以草书笔法入画,主动将弥漫于扬州地区的市民审美趣味融入到传统文人画的审美趣味中,形成了真正“雅俗具赏”的绘画面貌。他以精湛书画技艺蜚声画苑,很快得到了扬州及其周边地区社会各阶层的接纳,不论是官绅商贾、走卒贩夫,还是文人士夫,均为其独具个人面貌的新异画风所吸引,黄慎一时名噪大江南北,可谓是“尺纸寸缣,世争宝之”。这段时期是黄慎艺术生涯中最为重要的阶段,是他绘画创作最为旺盛的时期,各类题材、多变画法、不同格调,均有作品展现,这是他一生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

  我们这里看到的黄慎《仕女图》册就是创作于这一时期。

  仕女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作为人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脉络和审美价值。黄慎此册《仕女图》,几乎囊括了他笔下仕女的各种形态,画中所要表现的应是现实生活中女子的情境。其主题迎合了当时仕女画发展的潮流。从形象上看,图中描绘了八位纤弱清秀的女性形象,她们均是鹅蛋脸旁,细眼柳眉,眉若远黛,樱桃绛唇,身上的衣服也不复杂,眼神中传达出一种清淡悠闲的神情,纤纤玉手,肩若削成,腰若约素,纤影香痕,体格瘦削,一种“倚风娇无力”,“阴柔为美弱为用”,“脱去脂粉华靡之气”仍不失“静女悠闲之态”的美跃然纸上。画中的仕女气质温文尔雅,神态安详,举止娴静,动作轻柔,仪态典雅,矜持含蓄,似有千般的怜爱,万般的柔情。画家注重女性的外态和内韵的统一,使人物的姿态、动势等融在一起,充满了节奏感和韵律感,耐人寻味。

  图中仕女采用了近乎白描的手法,笔法巧密精细,线条工整流畅;再敷以淡设色,使之古拙清逸。不画背景,完全依靠仕女的形象支撑整个画面,烘托起画面的情境美。这些仕女形象娇柔而不俗气,画中人物比例准确,墨色浓淡相宜,于扑朔迷离中见形象神韵,画中的这些仕女虽无娇艳动人之处,但却另有一种素静、典雅的清韵,这种不重形而重意态气质的描绘,正是黄慎人物画的一个特点。这不仅在构思立意上加入了画家独特的个人想法,而且在女性形象的塑造和画面布局设色上都力求和谐统一,充分完善画面的整体气氛和情境,加强艺术感染力。相较于前代更加完善舒美,对于女性的造型更为严格,讲究笔墨情韵,设色典雅明秀,形成了薄中取厚、简逸灵秀的新风格。

  此《仕女图》册8开,每页各绘一仕女,对页题诗一首,从中我们也可以欣赏到黄慎的诗,其诗句命意深刻严谨,古朴典雅,格调之高,大有晚唐遗风。第一页对题诗借用宋代高僧圆悟克勤的《金鸭香销冷绣帏》诗的的首句:“金鸭香销冷绣帏,却怜酒醒换春衣。莲塘妒杀双棲翼,打得鸳鸯款款飞。”第二页对题诗:“谁怜小风自妖娆,眉锁春山赛二乔。最是一楼秋水冷,夜阑人静学吹箫。”第三页对题诗:“软风吹遍玉钩斜,地碾殷雷百草芽。爱杀阿华劳寤寐,分移墙角海堂花。”第四页对题诗:“旧红衫子障春宵,回首烟波忆画桥。无数鹅黄新柳色,不由人见不魂销。”第五页对题诗:“凤堕轻云气吐兰,画衣犹自怯春寒。粉匀朝浪茶靡露,不语临风斗玉盘。”第六页对题诗:“桃叶渡头彳亍行,安仁惊见二毛生。香囊贻可双绦凤,犹记来时唤小名。”郑板桥在乾隆二年(1743)春二月,也用“桃叶渡头彳亍行”赋诗一首:“桃叶渡头彳亍行,清仁惊见二毛新。忆岐贻别双绦凤,犹记来时唤小名。”第七页对题诗:“四月秧针绿已齐,膏丰又过秣陵西。草迷池馆相翻着,记得垆头醉似泥。”第八页对题诗:“开到棠槊燕未知,雁笺书破空情诗。灯前无语羞郎抱,愁压春寒小世时。”画家用具体仕女形象的画外之意去体现诗句中不尽的意蕴,足见他在绘画与诗文两方面都有独到的深刻体悟,方能有如此高妙的手段去表现说不得又画不出的意蕴。

  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以其绘画、书法、诗文“三绝”闻名于世。诗、书、画在瘿瓢的笔下被融为一炉,化为一体,雷鋐在《蛟湖诗钞》序中是这样描述的: “其诗如巉岩绝巘,烟凝霭积,总非凡境,其字亦如疏影横斜,苍藤盘结。然则,谓山人诗中有画也,可;字中有画也,亦可。”

  我们还能在此册《仕女图》中欣赏到黄慎的书法,关于黄慎的书法,钱湄寿有《题黄瘿瓢慎山水障子》诗:“忽而疏,忽而密,空际烟云指尖出。忽而枯,忽而生,满林风雨皆秋声。笔一枝,墨一斗,兴酣笔跃墨亦走。笔有神,墨无痕,山重水复蛇龙奔。不以规矩非其病,不受束缚乃其性。”诗中所形容的状态与意境用来形容黄慎的书风,倒也十分的贴切。黄慎的书法,楷书师钟繇,法二王;行草则远师怀素、孙过庭、颜鲁公等,近尚明人,并将绘画之长透入书法关钮,于传统狂草书体中别开生面,线条续断、机杼巧妙,歇笔存于字体、笔画之中,计白守黑,疏密相间,一泻千里,自然天放,形成个性鲜明、独标一格的狂草,以崭新的艺术面貌轰动了整个扬州书坛。由此跻身文人画家之列,成为清季艺术巨子,墨迹人多重金争购,一时成拱壁宝藏。《仕女图》册对题书法,其字奇古险绝,散而有连,疏密相间,转折自如,一泻千里;笔力遒劲,笔画敦厚,收笔停顿,不做波磔;整体布局讲究,严整有法,点线连断,错落有致。 “破毫秃颖,化连绵不断为时断时续”,笔意更加跳荡粗狂,风格也更加豪宕奇肆。书画同源是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灵魂,黄慎以其勤奋的实践,使传统的诗书画韵得到了紧密的渗合,在清代中期的扬州艺坛上树起了一面旗帜。

  黄慎对自己画作的优劣有着一个简单的区分:上等的作品,题写诗句 ;中等的作品,只写年款;下等的作品,仅有名款。当然,此《仕女图》册自然是黄慎满意的画作之一,画的格调清雅,还没有出现为后人诟病的“谐俗”之弊,仕女的面部描绘娴静,没有过分夸张的动态表情;仕女的衣纹线条多变且适度,没有炫技似的过分繁缛多余的线条;运笔举重若轻、摇曳多姿,中锋、侧锋转换自然,圆笔、方笔配合得当,没有笔力外露、躁动霸悍、生辣恣肆的习气。故而,此《仕女图》册恰到好处的反映了黄慎成熟时期人物仕女画的面貌和成就。黄慎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齐白石就曾受其启发,他曾在《老萍诗草》中写到: “余在黄镜人处获观《黄瘿瓢画册》,始知余画犹过于形似,无超然之趣,决定从今大变。”正是由于其独特、精湛的艺术造诣使他成为中国绘画史上建树极高的大师。

  注释

  1. 关于黄慎的卒年,有多种说法:《福建通志》作“卒年八十”,即 1766 年;郭味蕖《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作“不晚于八十二”,即 1768 年;《中国历史人物生年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作“约为八十四岁”,即 1770 年;杨新《扬州八怪》作“八十四尚在,卒年不详”,即 1770 年尚在人世;丘幼宣《瘿瓢山人黄慎年谱》记述 1983年在宁化县北郊茶园背发现黄慎墓碑残件,上有“皇清乾隆三十七年八……吉是安葬”等残字,根据宁化素有停柩多年(无定数)不葬的习俗,还不能根据黄慎墓碑所记载的安葬年代来准确推断他的卒年(载《扬州八怪年谱》,第 175 页,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 年 7 月)。那么,若按此推断,黄慎的卒年应当在乾隆三十五年庚寅(1770),八十四岁至乾隆三十七壬辰(1772),八十六岁之间。本文采用乾隆三十五年庚寅(1770),黄慎八十四岁离世这一时间。

  2. 黄慎两次定寓扬州,一次是从雍正二年甲辰(1724)至雍正十三年乙卯(1735),第二次是乾隆十六年辛未(1751)至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两次时间约有十七年。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庞鸥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