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艺术家李晓宇
从艺术哲学角度来讲,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精神,是构成中国艺术独立性和独特性的核心。只有达到这一本体高度,方能显示出中国绘画独特的精神指向与审美境界。由此,当代油画创作不能局限于绘画媒材与工具的界定,其精神内涵与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才是不二法门。
作品《期盼》
作品《修道院》
布面油画作品《湖北姑娘》
本体是相对于主体和客体的一种存在。绘画本体包含看得见的技法体系与和看不见的技法背后的学理体系两个紧密联系的组成部分,在文化体系中,生命本质构成与文化本质构成具有同构性,其深层指向都是在“活生生的人”。我的创作以绘画本体为研究核心,来探寻其与主客体统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作品《珊珊》
作品《男肖像》
弗兰德里希·威廉·谢林(1775-1854)在他的《艺术哲学》中提到艺术的本质取决于它与哲学的关系,但又认为艺术高于哲学,因为艺术比哲学更适宜于把握“绝对”。这个“绝对”就是哲学意义上的“本原”,在艺术中就是“原型”。因为只有艺术才能提供普遍接受型,我们可以说,如果艺术中去掉这种客观性,艺术就不再是艺术,而变成了科学。
作品《一个人的舞蹈》
作品《迷失》
作品《辨经》
布面油画作品《思》
首先,艺术建立在自由和必然的对立统一之上,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是不受拘束的,甚至不顾客观,但是艺术家又不可能完全脱离宇宙的总体规律,总要借助于某些普遍,必然的东西,好比画家离不开光和色,音乐家离不开声音频率等。所以,艺术作品的自由是必然中的自由,必然是渗透着自由的必然。
作品《Touch》
作品《Miss yuan》
作品《黄昏》
其次,艺术的另一个性质表现在普遍和特殊的关系上。第一种是模式化,,是通过普遍表现特殊,用普遍性的形象或者形式来表现特殊的人和事。第二种是比喻,与模式化相反,它是通过特殊性反映一般性。这两种都不是完善的艺术表现形式。第三种是象征,也就是前两种的综合。此时普遍与特殊共处一体,各自的独立性完全消失,普遍和特殊进入无差别状态。简言之,就是物象与被代表的观念完全融合为一,达到了绝对的无差别。
作品《瞬间》
作品《外疆夕阳》
作品《Find》
我个人也比较认同谢林的观点,在我自己的油画创作过程中,始终寻找肖像模特和我要表达的“心境”之间的一种平衡。“心”,即“心态”是我作为作者自己的创作宗旨,即遵循古典绘画本体语言,而“境”,即“境界”,一方面是我要达到的我所推崇的古典绘画的典雅的艺术高度,另一方面,就是要通过一些列写实绘画的方式,传达我要表达的象征意义。传统架上绘画的写生模式决定了我对表现对象具有“冷眼旁观”的位置和角度,我也希望能借助对象表达我的思想和境界,“心”与“境”的结合,是我追寻的方向。
作品《Venus》
作品《明眸》
作品《弦音》
对于古典绘画语言的情节是我“守望”的态度,对于一个遵循古典创作原则的传统画家来说,内心的坚持最为重要,守住属于自己的那一块净土。但坚持和守望不是墨守成规和泥古不化,即使是走着古典主义创作之路,人也不会变成自然的奴隶。贡布里希在《艺术与错觉》中指出,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纯真的眼睛,我们的视觉经验会引导我们看世界的方式。摹仿是有图本的,不是凭空制造,对图式的学习和与外界事物的再匹配,成为写实画家想要改变自己形式语言,即“求变”的必经之路。一言以蔽,守望,强调的并不只是守,更重要的是登高远望。
作者:小源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