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油画名家眼中的大美海南

2018年5月29日海口日报副刊骑楼文化版

开幕式上捐赠书画作品

策展人王锐在开幕式上介绍办展情况

展览作品

  当如诗的画和如画的诗相遇,注定有美妙和传奇发生。日前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城乡规划馆举办的“美丽中国·诗意陵水”中国油画名家走进陵水写生作品展,不仅是全国代表性油画家以美术作品向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的一次集中致敬,也是通过海南一隅艺术展现“美丽中国”的一次有益尝试。尤其是展览的画作和出版的画册,同步配上了高质量的现代诗,使之成为一次具有开创意义的诗画有机结合展,更加入眼入脑入心地展示了海南的神奇与美丽。

海口市美协主席王锐的油画《悄然而至的风》。(配诗:彭桐)

  海上的风,吹出一幅绝世独立的风景:小船如雪地上的一个脚印,有无限辽阔的天地,无边的想象。

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

中国油画名家画作中的大美海南

海口日报记者 彭桐 文/图

  A、海南首个画配诗创意展

  是看画还是读诗?读诗也可看画!每个走进陵水黎族自治县城乡规划馆的人,面对“美丽中国·诗意陵水”中国油画名家走进陵水写生作品展,均可一举两得。此次展览诗画不分家,观展者竞相看画读诗,用手机相机纷纷拍照,与诗人画家竞相交谈,更多的人“抢”得由南方出版社出版的此次展览的作品集,因为好诗好画还要拿回家细细品味。

画册和展览吸引了小朋友

  亲近水和潮,可看一组与水相连的“画诗”,其画魂诗魂瑰丽动人,给人愉悦,并引人深思。《水鸟的天空》不动声色地呈现:一只鸟在水面上的枝头短暂小憩、沉思,它不用抬头,只看看水中的云天,就知顶上的天空足够三生尽情地飞翔!《静静地小河潮》:暖色调的蒿草、小舟和冷色调的树丛、游鸭,一起谋划静中之动,一起醉于正在唤醒的勃勃生机之中;《南江春绿》:江水是平静的,激动的是天空的云,观望者是两岸浓得化不开的树林;《涛声远处》如同诗曰:浪曾经来过,留下的是热烈相拥在石上的印迹;《潮》如此作诗:是深情的船等待而来的,还是厚意的潮如约而至,任风与浪去猜想;《涨潮》这样组句:天空流云紧张,岸边枯枝颤抖,白色浪花溅起交响乐的前奏,巨大的力量正来自大海深处……

贵州省美协主席李昂的油画《回和陆怀念清水湾》。(配诗:彭桐)

  对一湾的印象,仿佛不在画纸上,而是从心海倒映出来,那拴住的小舟、固守的灯塔、铺陈的天光,还在心海“沉默地呐喊”。

  喜欢海和湾,只要读读清新跃入眼帘的诗作,与之相映的画面便在眼前打开。“搁浅的小船,与风私语,没有放弃船头朝向大海继续航行的初心”,这是《风伴陵水富力湾》;“暮色中,海浪弹奏的不是寂寞,远处暗下来,神秘感浓起来,海学会在面前掩藏,而它睡美人的清香,正由夕阳之灯照亮的那片石崖开始飘散……”这是《夕阳远眺香水湾》;“似舞的树干,唱歌的浪花,让所有相遇者都渴望奔向舞台”,这是《林荫南湾》;“风在浅水湾泼墨,大自然才是真正的绘画大师”,这是《娓娓海风》;“海是蓝色的现实,滩是彩色的梦幻”,这是被称作明亮的“诗”的《七彩沙滩》;“美无需多说,布满天空和大海的霞光已告知一切”,这是“梦幻诗”《桐海霞光》;“从未被污染过,是从梦中来的一片海,它的故乡在天庭,帆影如万年冰山晶莹……”,这是《天海》一“诗”,更是以大胆的想象、明丽的意境令人称奇。

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易武的油画《船上交易》。(配诗:彭桐)

  明晃晃的波光,如白哗哗的金银,无声的交易,有海潮在远处热烈鼓掌。

  “海事”无边,诗情缱绻。置身偌大的展览厅,不知是徜徉在诗中,还是流连在画中,一时间有种置身于梦幻之感。层层画和重重诗、如水的画如潮的诗,不断地泼洒和激情拍打:《冬天里的防风林》诗眼自出:有冷也有热:有倒下有倾斜的,更多是站着的,这片防风林,在冬天现身说法,讲述海边风雨人生。“老屋成古迹,那历史的红铺在面前,海在身边是梦,也是现实,一切都在等待”,这诗的意象覆盖《海边老屋》;《拍岩》自动题诗:浪花如母亲的手,礁石便如待睡的孩;“海边如有似无的风,拂动日久生情的心”,这诗意产自《清晨微风》;《黎安港农舍》巧妙作诗:光影中,简朴房舍前,走动的黎家人,走出一串田园鸟鸣的脆响;“门前一袋烟的功夫,或许木屋变新楼,渔家的期望在迎着海风的椰海中轻漾,在充满憧憬的脑海中激荡”,这诗情缠绕《黎安渔家》……

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生琦的油画《远眺本号镇》。(配诗:彭桐)

  除了绿,就是深绿,光亮的一片房舍,成为群山的心脏,日夜不息地搏动着……

  “这是海南首次出现的此类画展,在国内也少见!”策展人、海口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王锐说,这个特别诗意的展览,从各方面都有超越和创新,有各种人才和各种艺术相融一时一地别出心裁的开幕式,有海南中青年诗人为国内著名画家的作品赋上高质量的现代诗,在配诗的画公开展览时,又有“诗画集”正规出版,满足不同审美需求,“所以,喜欢读诗的人,可以把这展出的88幅作品当作一本厚厚的精选诗集来读,的确每幅画都能读出诗来,读出绝妙的赞叹。喜欢画的人,也可以从翻滚的诗潮中,读出画家心血自然流淌而出的一幅幅灵性画面!”

海口油画学会常务副主席的陈奕文的油画《南海潮》。(配诗:谭朝河)

  一方白云,一帆渔船,一群礁石以及一袭海浪,向我涌来,我不会躲避,我要用洁白的婚纱包围住它们。

  陵水黎族自治县文联党组书记吴武军表示,这次活动是在陵水近年来多次举办全国性的诗歌活动后,向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致敬的表达方式。主办方该县县委宣传部邀请了诗人与画家共同参与,旨在借助邀请国内油画名家到陵水写生的机会,提升海南本土诗人与青年画家的写作与绘画水平,弘扬中华传统美学精神,把“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运用油画艺术当中,运用到生活当中,让海南民众能更好地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写意油画院研究院院长、中央造型艺术学院院长戴士和的油画《南湾克红》。(配诗:彭桐)

  背景有正在走远的感觉,迎面而来是海岸上的汉子赤红的脸膛和坚毅的目光。

  B、画出绝色和海南诗意美

  从展览的画作中,可以直观地看到集山、海、河、湖、湾、岛等丽姿于一身的陵水之美。从画本身和所配的诗中,也能读出当地融合了海南岛的农耕文化、黎族和苗族少数民族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疍家文化等深厚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画家和大手笔,集中而精准地展示了海南原生态的诗意和多种文化汇聚交融的魅力?

北京市美协副主席李耀林的油画《南湾人家》。(配诗:李其文)

  站在一棵树下,看着一朵朵白云和南湾人家斑驳的瓦房,如我日渐成熟的脸庞,如被海风浸染的晨昏。

  海口油画学会常务副主席、中国美协会员陈奕文介绍说,这次活动虽然在今年展出,但缘起于2015年,进行于2017年,主办单位邀请了来自中央美院、四川美院、广东画院、广西艺术学院、湖南师范大学等国内著名院校的23位专家教授到陵水写生创作。他是海南画家当中的代表之一,全程参与了写生、创作和展览,目睹了岛外画家对诗意之美的陵水一见钟情的情态,面对黎苗风情和大海风景产生创作灵感和冲动的情状,更为那些中老年画家的激情和精神而感怀。

 

海南省油画学会副主席梁峰的油画《桐海的小渔船》。(配诗:彭桐)

  这里的渔船同样小巧,却势如利箭,只待主人一声命令,风中缆绳一解,即刻便射向辽阔的人生海洋。

  “画家们的确对美丽的陵水动了真感情!有的为画热带雨林,结伴去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探秘;有的为了画渔舟晚归鱼儿满仓,几天就跑了新村、黎安等五个渔港;有的在清水湾、香水湾等四个海湾泼彩挥毫后,还想把陵水100多公里的海岸线走完,来一个总体把握和全方位的构思!”陈奕文说,画家们在用画笔表现陵水之美时,也是在把海南各种文化进行挖掘、整理,所以说活动颇具深意。

 

广东画院专职画家颜苏平的油画《海滩》。(配诗:彭桐)

  海边常见的风景,在风中藏着动人之处,本身是首生活的诗,诗意溢出深深浅浅的脚印。

  文艺评论家张毅静说,这些当代中国的油画名家都已进入把生活琐事与精神信仰视为同等重要的熟年,他们是听了海南的召唤而来,很多人不是第一次来琼,在创作过程中他们最担心的是写生同质化、缺乏思想性的讴歌颂扬……所以在活动中,他们首先考虑的是,究竟如何将眼前的自然风景化为艺术的作品,从而生动地传达出变化中的自然形态、光线、氛围,并把主观感受融入客观景物中,从一幅幅或清新活泼或凝重大气或虚实结合或意象叠加、诗意盎然的画作中,看出他们不仅在凭借数十年的专业研究和人生阅历进行创作,而且展示了继续探索的勇气,推崇的是根本的、突破性的原创。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特邀青年艺术家许永城的油画《通向记忆的码头》。(配诗:彭桐)

  诗:天成为一片走近海的沃土,路如一棵卧向大海的树干……。

  作家王小波曾经给李银河写下如此情话:“我们俩在一起就像两个淘气的孩子,围着一个糖罐,一点一点地吃。”多次入迷欣赏一幅幅画作后,直言不讳被画的色彩、诗的韵律所感染,这批在陵水写生捧出画作参展的画家,在张毅静眼里,就是一群充满情趣、极为淘气的男孩,从一个个颜料罐子里争先恐后“掏颜料吃”!

广西艺术学院教授、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画派研究院院长张冬峰的油画《陵河》。(配诗:邓振鸿)

  如果不是在年少的时候,跟着一群鱼游动,我想:我会变成沧桑的渔人,在陵河昏黄的水中,度过漫长的一生。

  “他们画出了海南的热,显示了画家的热烈!”张毅静分析说,那有宽大茁壮、油润润亮闪闪叶子,勃勃生命力掩饰不住,一下子就把人拽进了热带的《南湾村小院》画出了热带之热;那烈日把一切都晒黄了,柠檬黄、棕黄、淡黄还加上白光光的背景,以及有些灰绿黑色树木映衬的《南园小景》表现了热带的酷热。同样画出海南热,并且作品奇特具有禅语哲思的,还有色彩强烈、饱和、三角形构图的《赤峰的阳光》,锗黄的近岸、棕红的远山,粉紫色的天空下是沉寂而深蓝海湾的《深深的海洋》等等,有的不仅画出了海南特有的热,还表现出了热带才会有的黏湿味道,让人过目难忘。

 

戴士和的《女画家》。(配诗 彭桐)

  背景明亮色调和青春脸庞上的阳光相契合,迷人的不是手中隐约的画,而是迷离的眼神。

  这些画家以一种格外火热的情感画出了“海南的热”,更令人惊奇的是,李生琦的《大里小瀑布》、李耀林的《海南松林》、王锐的《透过松林的光》、翁凯旋的《潮起香水湾》、许永城的《对影成双》等,则描绘出了“热带的冷”。大多画作在技艺上继承并采用了中国文人画所用的手法,展露出作品在荒、寒、淡、枯、古、孤、清方面独特的审美追求。有的画作从颜色上来看,也“冷得到位”,不仅彰显了海南岛本就是一块翠色透明的祖母绿,还用画笔蘸天地间的翠色,涂上点橄榄绿、茶绿、苹果绿、苔藓绿、草地绿、灰湖绿,以及作者自己才会有的“心头绿”,使之相互笼罩和晕染,分出明与暗、灰与亮、冷与暖,让人一见钟情,就想抓住“透心的凉”,就爱死了这热带的绿肥红瘦!

 

展览作品。

  在“热腾腾”和“冷清清”之间,多位画家还创作了一批“温吞吞”的作品,有灰调子塑造的温雅,也有依付在作品上显示个人间在性情、志趣上所存在的差异,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绘画的感觉。在甜熟之外,多数作品在轻灵的“诗意”之余,让风景写生呈现动态,体现创作者心理活动的丰富,传达出人类对于生老病死的认知,彰显了作品内涵和价值。

 

展览作品。

  “这些画家摆脱了直接的视觉经验,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以强烈的纯化了的色彩、充沛的亟待宣泄的情绪、主观到了任意妄为的感觉,表现出了一个个热烈、刺激、明亮,绚烂、浓郁、繁华的‘幻境’,引得观者神为之迷,心为之动!”张毅静激动而开怀地说:“所以我认为,他们像鸟不断在飞,他们的画笔和心中的翅膀一样天马行空,在海岛上不停调弄颜色时,不仅展现了海南的诗意之美,还画出了画布和生活之外的第三种绝色!”

 

展览作品。

  C、用作品为美丽中国注脚

  在此次写生作品展开幕当天举行的研讨会上,围绕“如何以诗意陵水为题,构建陵水的文化艺术品牌”、尤其是“如何依托中国传统文化,把诗意之美融入油画写生创作之中”的中心议题,活动组织方和艺术家、画家和诗人展开了激烈的对话与思想碰撞。

 

李昂的《风伴陵水富力湾》。(配诗 彭桐)

  搁浅的小船,与风私语,没有放弃船头朝向大海继续航行的初心。

  有诗人说,本就诗意如画的陵水,遇上运笔如诗的国内油画大咖,那么呈现在画布上的陵水就天然如诗如画。有为画作配诗的海口诗人还坦露心曲称:“我完全忽略了画家们如何运用油画的技法、使用怎样的绘画功力,怎样行走和静处,并在灵光闪现、激情难掩时,恣意挥毫泼墨出自己眼睛都为之一亮的画作,就像不去煞费心思去探究一个诗人如何写出天地为之感动的诗作,我只是悄悄读诗、只是静静读画,读出这些画作中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实践,特别是关于海边的陵水、关于宝岛海南的一部分、关于美丽中国的一部分!”

 

展览作品。

  著名画家易武说,对我们这些油画家而言,这可能是若干次采风活动中的一次;对陵水而言,这也是若干年来的又一次文化活动。艺术家与陵水,相互凝视,礼貌地微笑握手打招呼,继而悄然低语,随之陷入各自的思考,并各自努力行动……这次写生活动,算是陵水山川大海的诗情与画家笔下的画意的完美结合,这个展览是陵水的一张精美名片,“这次写生活动,是外省的油画名家和海南本土画家一次近距离的互动与交流,对海南本土油画的提高,必将产生很好的影响。作品中展现的椰风海韵、阳光沙滩、晴天丽日、晨光潮声、海岸坡地,以及蕉林人家、渔家汉子、黎家女子等共同蕴含的真善美与一切人间美好,属于海南,也属于中国!”

 

展览作品。

  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卢士刚在专门撰写的文章《发现热带》中评论称,这次活动邀请中国知名油画家贤集陵水写生,既是艺术家们以作品对“美丽中国”的注脚,又是探索海南山川形貌,风土人文的视觉传达,塑造海南文化形象一个进程,“我觉得这一进程顺利完成,当归因于两个条件,也可说是两个机会的重合,一个是出色的画家,一个是好的风景。我尽览他们作品时见证了这个奇妙的‘化合反应’!”

 

展览作品。

  卢士刚说,这批画家的作品都具有个性鲜明的油画语言和对媒介和纯形式的深刻理解。他们恰当地在描绘对象和自身的形式语言中发现了某种奇妙的平衡,他们摆脱了对象的束缚而让景色在他们各自的心灵宇宙中获得重生。在此次赴陵水写生的画家作品中我们不难察觉这个“星云效应”对绘画品质带来的积极影响。

 

展览作品。

  在《陵水冬季的阳光》等作品中可看到纯熟的用色和酣畅的气韵,暖冬阳光下的海滩和农舍在纵横跌宕的笔触和线条之间被构造和提炼成多变而瑰丽的意象;《归航》等作品有优雅的趣味和精致简约的构图所烘托的唯美和恬静;《椰林》等作品显现了出色的功力和底蕴,坚实有力画法似乎触及到风景物象可能触及的“实在”性;还有《陵水民居》素雅和利落、《南湾克红》泼辣和放达、《秋后》的田园诗意、《沿路旅途》的韵律、《海南松林》等作品的老辣和朴拙……卢士刚说:“我穷尽所有能够想到的言辞实际上既可能产生偏差和误解,更无法代替面对每一幅作品时给观众的触动和美感,但我是情不自禁地一再言说!”

 

张冬峰的《陵河岸边》。

  卢士刚认为,寻求发展的中国油画风景画实践包含了两重任务,一是摆脱西方传统自然主义影响而寻求具有原创性的艺术语言;二是通过风景画所创造的所谓“第二自然”给自然赋予新的意义,给风景赋予新的意象。纵观历史,绘画对热带景观的描绘、转述或诠释都远未在文化中凝聚成得到广泛共识的视觉符号,所以以热带景观为对象的艺术实践其意义仍旧无异于第一次的发现,对热带的描绘是继续着的文化的拓荒,热带及其景观依旧需要得到文化的确认。他激动地说:“也许在我们的广漠大陆上发生的悠悠万事中,陵水写生只是一个插曲,可是,一群热爱艺术、勇于实践、迎接参与、渴望发现的人不正反映了中国文化在塑造自身形象的进程中的一个值得记忆的侧影么?!”

李昂的《年年留恋黎安湾》(配诗彭桐)

退潮后的一份沧桑,正彰显涨潮后的希望。

陈和西的《小树林》(配诗彭桐)

诗意盎然的草木深处,藏匿待解的秘密。

展览作品。

展览吸引观展者。

展览吸引大人和小孩。

画家李生琦在研讨会上发言。

主办方代表、策展人和嘉宾参观画展。

评论家张毅静(左)观展。

展览将成陵水“难忘的记忆”。

媒体记者观展。

本人作者和画家易武(左)留影。

作者:彭桐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