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金焕基与单色画:韩国抽象艺术中的简单极致之美

如果不是有意探讨,你应该对韩国艺术或韩国单色画少有接触。但近段时间上海宝龙美术馆举办的“韩国抽象艺术:金焕基与单色画”,却引起了大家兴趣。

dpj6F5hek91Mi63jQzMmrykqvAskaQzj9gS0TwVW.jpg

开幕式宝龙文化执行董事许华琳女士(左起4)与嘉宾代表、艺术家代表合影

图片来源: 上海宝龙美术馆

7V7bYmhCWn77Ak2bqYkFLkaHcqrl7Z4bT8AI9zVR.jpg

宝龙集团董事局主席 /宝龙美术馆创办人许健康先生与Kukje Gallery 画廊创办人Lee Hyun-Sook、参展艺术家权宁禹之子权先生 Kwon Ohyup在展厅现场

图片来源: 上海宝龙美术馆

展览以“韩国抽象艺术”为研究线索,七位最具代表性艺术家金焕基(Kim Whanki)、权宁禹(Kwon Young-woo)、丁昌燮(Chung Sang-Hwa)、朴栖甫(Park Seo-Bo)、郑相和(Chung Chang-Sup)、河钟贤(Ha Chong-Hyun)和李禹焕(Lee U-Fan),分别带来了他们各自艺术阶段性的代表作品,观众可以在近百余件架上作品及装置中,看到每位艺术家突破变化的“美学轨迹”。这些作品由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三星美术馆、焕基美术馆以及韩国Kukje画廊提供。

落地单色画展的原因要追溯到3年前的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单色画》,当时给一起同行的本次策展人王纯杰、宝龙文化执行董事许华琳和上海宝龙美术馆副馆长吕美仪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有契机进行馆际合作,展览才逐渐成型”,吕美仪告诉雅昌艺术网。本次也是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三星美术馆与国内民营美术馆首次最大规模馆际合作。

RFvKPkRHlHHwzDMrjVTBR9lYhZ12hsP0ps4r6Pim.jpg

“韩国抽象艺术:金焕基与单色画”现场

大规模全面系统梳理韩囯抽象艺术单色画在中国是首次,呈现的这7位艺术家均出生于20世纪初,他们受欧美抽象表现主义、极简主义的启迪,在相互不熟知的情况下,选择以极简主义表现韩国抽象艺术。“我们并没有组织单色画的团体来为自己贴标签。而是在2000年左右有评论家发现,在当时同样的背景下,有一群人不约而同有这样的选择,才开始划分单色画”,参展艺术家河钟贤告诉雅昌艺术网。

GmLRhhRUdXWKRXnCQtZXV34483XvkqxaG48YrwBs.jpg

5fV5BoTFNPsdIlqedHYRbiF2wieX1zEfyzyXpxsU.jpg

“韩国抽象艺术:金焕基与单色画”现场

图片来源: 上海宝龙美术馆

单色画派的创作并不是简单的用单一颜色画画,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美学哲理。策展人王纯杰介绍,单色画艺术家们的创作蕴含自身文脉和本土语汇,艺术家们的创作手法具有深厚而精湛的手工技艺。

虽然受西方影响,韩国单色画与极简主义绘画存在极大差异。西方极简主义通过技术或机械操作,使工业化颜料不留下任何主观形象达到视觉纯粹效果。而韩国单色画被王纯杰认为是“一个沉浸的美学轨迹”。艺术家在制作时通过反复的手工劳作,来达到画面和精神的统一,作品强调韩国本土材料、观照、禅修和过程,呈现出独特的东方文化气质。单色画运动也成为与具体派、物派对战后亚州现代艺术进程中意义深远的三大流派。

95nNJerf4vJn8hIfCpm2OsNc1ZB0Nfu7W42PbRIN.jpg

金焕基作品现场

你也许会好奇,既然是7人群展,为什么展览名却是“金焕基与单色画”? 这是展览特别注意之处,并不希望以单色画来定义金焕基,而是以韩国当代艺术的先驱、“韩国抽象艺术之父”金焕基,来承前启后韩国现代抽象艺术的发展。

早在1930年代,金焕基便开始接受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创新变革传统韩国绘画,将西方现代艺术与东方本土文化建立联系,形成自身的艺术面貌。1947年,他与刘永国等人创立了自由美术家协会并举办创会展,当时展览为韩国首次引入抽象美术。

en4i02yWO0ZAkuOLlpR8WT52Ek3O8qEAp7knK0e2.jpg

金焕基《寂静 5-IV-73 #310》棉布油画 261 x 205cm 1973 (图片由Kukje Gallery提供)

金焕基早期画作将物象简化成几何造形,并以拼贴式手法,由点、线、面构成画作。60年代末晚期的创作偏向于更纯粹的抽象作品,本次展出的便是他1970至1973年间的晚期作品。

1970年,金焕基“点画”系列在“韩国美术大奖展”上公开后,迅速成为话题,而随后的作品更刺激了当时的艺术家们,让己经处于衰退边缘的韩国现代美术再次复兴。他在作品中不懈地追求着符合韩国特色的造型,他认为,“艺术不是通过艺人的技艺达到的,而是通过对美的世界实实在在的执着追求实现的。”

但也在这一时期,单色画开始登陆韩国画坛,不管从结构和单色调,还是反复描写和突出韩国元素的手法,几乎与金焕基的作品相类似。因此也有学者推测,单色画与金焕基的作品在风格、时间一致,这并非偶然。

xVgg58kDqz5oyF3917gAxQYWsKmtYBMaUuotUD6B.jpg

权宁禹展厅现场

虽然韩国单色画最早受西方抽象极简主义的影响,但是六七十年代,影像、装置、波普艺术、行为艺术等兴起时,西方抽象提出了“绘画必将死亡”的争议。在这段时期,韩国却找到了将抽象艺术进行下去的方式,他们融合韩国本土元素、韩纸、高岭土、棉麻等,以单色画的方式将抽象做到了极致。1975年在东京画廊举办的“五位韩国艺术家:五种白色”展览,也被称作首尔学派,主要为单色画而成立。当时的5位艺术家中便有本次参展的权宁禹和朴栖甫。

韩国艺术家对抽象的探索就如权宁禹所说,“‌我的创作时间是否有终点?以及终点在哪?我不知道,我只是一步步的往前走,坚定持续着自己的步伐。”在美院学习时,权宁禹主修传统西洋画,但他觉得这种创作方式并不适合自己,所以开始尝试创作实践,而随处可见的宣纸被他用作创作媒介。

HAUNtb8xZVotvQFW992lBTvMoYotPATWE2axNsYP.jpg

权宁禹展厅现场

在当时物质匮乏的年代,画板需要自己制作和修补,有时他会用宣纸来填补,后来权宁禹发现这些填补的宣纸补丁,呈现出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和谐感,他开始将贴纸作为创作实践,以“不用纸来作画,而是把纸当做一种新的创作素材来作画”。权宁禹也在1965至1966年将自己的单色画作品对外呈现。

XjEPJWOfPIuDhE6To6R5uIqkpXf1yKd8y8C4TaPE.jpg

权宁禹《无题》 韩纸水粉、水墨 259x162cm 1984(图片由艺术家家族与Kukje画廊提供)

本次展出的一件权宁禹早期作品是1970年创作,其中有明显贴纸叠压的效果。在创作中,权宁禹反复尝试宣纸所能带来的“惊喜”,他会使用熨斗将白色纸贴在深色颜色上,让底色透过白色纸张显现出来,并不断地堆叠和黏贴。后来,权宁禹尝试把纸弄湿,然后再进行推压,在这过程中有的地方会呈现出凹凸不平。他将颜料融入纸张中,宣纸的吸收性让色彩通过被刺穿或划破的纸痕慢慢延展渗透...

PvJDYvFElylGDlghkuX3mBFYYZLpggpTa3DeGjn6.jpg

权宁禹《无题》 韩纸水粉、水墨 224x170cm 1987(图片由艺术家家族与Kukje画廊提供)

在1975年,权宁禹获得了赴巴黎的机会,在国外期间也依然以宣纸作为媒介进行探索。在他看来,‌绘画就是绘画,‌‌而这种方式更能体现东方文化精髓。

LYh1u8SKBtNP6frB7aFwkEVEZ0x7JsISc61CBcRg.jpg

丁昌燮《楮 89029》布上桑皮纤维 142x82cm 1989(图片由艺术家家族与Kukje画廊提供)

同样将韩纸作为创作媒介的还有丁昌燮,80年代,他尝试将韩纸原料楮皮浸泡成浆状,贴在布面搓揉拍打,经长时间研磨后,楮皮与布面粘合一体,晾干后形成自然纤维皱褶。他的创作突出物性,将作品视为韩纸的自我制作。

NA5UowHqAAdJd010H38Htr1dGP2BKK0XDtnRKidu.jpg

朴栖甫展厅现场

6号展厅进门处是单色画始创者之一的朴栖甫1978至2002年代表作“重复”是他创作的重要元素,在早期“描法”系列作品,用笔在画布不断重复排线。而这个“重复”过程,被朴栖甫认为是一种净化的修行和冥想方式,因为“创作目的并不在于最终完成作品,而是展示创作过程。”

tdIFjH6tOVLCtlX6echdpPmHIgVKDrtLVOLw8uY6.jpg

朴栖甫《描法 No.18-81》 布面油画、铅笔 182x227cm 1981(图片由艺术家与Kukje画廊提供)

xJgz0W7f60uNJZCbuEmjPSJAziNctpD0sqSvXYEg.JPG

朴栖甫《描法 No.101027》 布面混合材料、韩纸 180x300cm 2010(图片由艺术家与Kukje画廊提供)

到了80年代,他开始用桑树皮制成韩纸创作,他先将韩纸在自己配置的水彩里进行浸泡,等纸吸收到足够的饱满后, 再将潮湿的韩纸铺在帆布上,然后在韩纸上使用工具或手指按压,一丝不苟地绘制出重复的几何图案。 他的作品需要长时间反复制作的过程。

zlc2bjUh0poLVN11ZDV3VTtgMmuLDfzDsKZm13pF.jpg

郑相和《无题96-12-5》 布面丙烯 150x250cm 1996(图片由艺术家与Kukje画廊提供)

另外,展厅里1967年郑相和的作品中尚有具象图形,但随后直至最近2010年的作品均由线条网格构成。他在作品中用高岭土(韩国白瓷材料)和粘合剂混合后一层层涂抹在画布上,然后在画布后面画上线条网格,沿网格把画布拆叠,产生裂痕,在涂料裂痕拆落处填上颜料,让画布吸收。创作过程中反复多次“折”和“填”,需要准确的计算和高度的实践性。

ks7OXfW2XV4Qm5vRItAu7hfj4tgrQRmENiqERF3X.jpg

河钟贤《接合92-45》 麻布油画 194x260cm 1992(图片由艺术家与Kukje画廊提供)

从以上几位艺术家可以看出,他们在面对媒介选择时,通常以韩国本土物体为主。而这种特征王纯杰认为,是受到日本物派的影响。韩国曾被日本殖民,传统文化出现中断,后期在继承传统时,“更多学习的是技术”,河钟贤对雅昌艺术网表示。

韩国在二次大战之后,又受到内战影响,物质匮乏到连创作材料、画布都找不到,河钟贤只能选择使用装运农产品的麻袋布、三八线的铁丝等创作。虽然后期物质条件得到改善,但河钟贤在不断尝试新材料时,仍持续使用麻布材质,“这是自己的生活背景、骨子里的东西”,他的作品反应了其每个阶段的感受。

JdcBVaZ6xraiMkWcQunAhqNdtFn4JxIzdx3CLiDO.jpg

河钟贤《接合17-301》 麻布油画 291x218cm 2017(图片由艺术家与Kukje画廊提供)

河钟贤是有“叛逆”精神的人,他认为创新是要抛弃过去一切。于是他将颜料厚厚地涂在麻布背面,麻布具有看似紧密实为松散的结构,再经过挤压,颜料渗透到麻布正面,创造背压法的创作方式,形成独特艺术风格。他的作品名均以《接合》为主题,“因为作品中颜料、麻布和自己本身是融合一体的‘物我’概念。”

8B8ig3aSPWnZim3uuLws86dTiQoYgGhOJ9l17fYW.jpg

河钟贤全新作品(中)

本次河钟贤也带来了一组三件的全新作品,依旧是麻布和背压法,但与之前作品相比,作品颜色开始生动,这组红色作品成为整个展厅中最夺目的一面展墙。

IVkN1Vg2Sw10rpKqN7rjtoAfRmJcZU3hpRVtMWC3.jpg

李禹焕装置作品

展厅中可以到两件装置作品,这是韩国物派和“单色画”派代表人物李禹焕的展区。他的装置作品选用石块自然原始物质与人工创造物质放置在一定的空间位置,二种不同性质的物质产生了丰富的内涵关系,作品形式简练而充满张力。

qWAiDjgNREb6oJleae6C5BDrZoq05A243lwTcttW.jpg

李禹焕展厅现场

定居日本的李禹焕是少数物派的韩国艺术家之一,但在物派之后 , 他于70年代转向抽象绘画领域时,开始创作的“从线开始”和“从点开始”系列作品也在展厅中呈现。蘸满单色颜料的画笔在画面上运线或画点,直到笔头颜料同尽枯竭,颜色的渐变呈现绘画用笔的过程,他在画面中不断重复这过程。现场有一件1980年创作的《从线开始》,他舍去“重复”的方式,在白画布上画出一笔短短又特大的厚重笔触,颜色从深到浅,围绕创作主体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命题。

w7qTkjMKm2nS54hDeWaW2jeiVTBCAZric17i8J4w.jpg

李禹焕 《从线开始 (No.800152)》 布面油画、矿物颜料 129.5x162.2cm  1980

 (图片由艺术家与Kukje画廊提供)

李禹焕的作品更多的还是把精力放在对现代美术的理性思考上 , 他对于自己的定位是“既不可能成为一个西方艺术家 ,也不想做一个纯粹的东方艺术家,东方文化造就了我基本的思维方式 。因此我始终摇摆于这两者之间 , 我自己认为是一种比较好的状态 。”他在创立非西方的现代美术样式和理论方面独树一帜 , 在国际上受到高度评价 。

从2016年开始,韩国单色画的梳理展览也逐渐出现在国际视野里,本次宝龙美术馆展出的7位艺术家表现出了韩国新抽象艺术观念和独特艺术风格,也使得单色画活跃至今。

(实习生丁子秋对本文亦有贡献)


作者:王璐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