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我们不能让天才们主导着我们的崇拜,又同时无视那些为了他们牺牲的代价。”——美国作家罗克珊那·盖伊(Roxane Gay)
美国芝加哥女权主义艺术家米歇尔·哈特尼(Michelle Hartney)在这个月初进到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没有经过允许的情况下,把她自制的标签贴在了保罗·高更(Paul Gauguin)的《两个大溪地女人》旁边,标签上标明了高更是恋童癖、且有三个儿童新娘的事。
保罗·高更的画《两个大溪地的妇女》,图片来自 wikipedia。
这是她试图书写“正确艺术史”的行为活动之一。除了在高更的画旁边重放标签,她还在毕加索(Pablo Picasso)和巴尔蒂斯(Balthus)的画旁边做了一样的事,后两者一个曾说过“女性是受苦的机器”,另一个曾经对青春期前少女有性描绘。
“我们不能让天才们主导着我们的崇拜,又同时无视那些为了他们牺牲的代价”,这话出自美国作家罗克珊那·盖伊,她是《不良女性主义者告白(Bad Feminist)》的作者。艺术家哈特尼把这句话用在了她自己行为艺术的海报中,她认为“对行为不端的天才男性进行盲目崇拜”是应该消除的。她对于艺术馆展示艺术家生平信息的方式不满意,因为她认为关于艺术家生前性暴力、不端的性行为以及他们因此造成的伤害的信息不应该被省略。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艺术馆画作旁边的标签解释的都是“画作名称、艺术家姓名、创作年月”这样简略的信息,近来因为哈特尼这样的行为备受讨论。
讨论先是发生在对抗种族歧视的事情上,后来因为#MeToo 运动,在有些画作、尤其是描述女性的画旁边的标签上,多了关于作者和画本身的争议信息。今年波士顿美术馆就给奥地利艺术家埃贡·席勒 (Egon Schiele) 添了一张标签,说明他曾因为向儿童展示色情图面临刑事指控。
新添的标签是这么写的:“最近,席勒因为性行为不端被提及过,这是因为他之前曾因绑架和骚扰面临过指控(最终没找到证据)”,标签上还写明了席勒“长期以来都有行为不端的名声”。
哈特尼认为,加上这些信息更有利于观者完整地认识画作;同时,这种方式与删除画作相比,更有启示和教育作用,“可以看出父权制是如何限制女性的”。
不过有人并不认同她。在哈特尼关于给高更画作添标签的 Instagram 推文下面,有一位叫 Borgosphere 的网友觉得她过于形式化行为并不会起到实质作用,“很像是高中生做的事”;而且这会刻意转移观众的关注点、从而忽略画作的美学价值。
#MeToo 运动确实在给艺术界制造一些原则以及谨慎的决定。现在看来,有些艺术馆听取了哈特尼认为对的准则。例如,加利福尼亚妇女博物馆的执行董事戴安·皮博迪·斯特劳就表态说,“当我们的组织有行为准则和使命的时候,如果我们在展览中选择了不符合原则的艺术家,那就应该公开承认”。
但同时,哈特尼所去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看起来并不认同,他们在事后撤掉了哈特尼贴上的新标签。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