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张越:色彩的杨佴旻

PPDjluG3L80aZcIPbl3fV4sM8m4KRVla43OFHQe0.jpg

2018年夏天,杨佴旻在龙门石窟

  曾经对杨佴旻先生说:“中产阶级妇女一定都喜欢你的画,因为色彩又美又温柔。”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好话?可能他并不喜欢听,但我真的是从他的画的颜色开始注意的。

  杨佴旻是画中国水墨的。中国水墨没有颜色,所谓“墨分五色”也就是墨色深浅浓淡而已。而且,中国传统水墨对描画的物象也是有约定俗成的限制的,比如画嶙峋的山石、空寂的渡口、寒山寒鸦、枯枝峭竹……肯定不画餐桌桌布、好菜水果、厨房里干活儿的女人……,这些杨佴旻都画,画丰富的颜色、画现世生活。我不知道业内人士如何谈论他的画作,而我们这些业外人的困惑可能是这样的,一次,看杨佴旻的画展,一个小伙子悄悄问我:

  “这画家到底是画国画儿的还是画油画儿的?”

  我:“你说呢?”

  他:“我就是糊涂了嘛,有点儿像看外国人的画儿,印象派什么的,仔细一看,不是!”

  我:“那你觉得好看吗?”

  他:“好看!”

  外行可以只看热闹,内行就得知道门道;手下有必须先从心里有。杨佴旻应该不是个仅凭感觉画画的人,他研究绘画理论、研究文学和美学。所以,我相信,在中国传统水墨走向现代的过程中,杨佴旻是有他理性上的思考与探索的。

  在我自己看来,中国传统文人水墨是极有魅力的,简洁的线条、清雅的墨色表达的是建立在东方哲学与美学基础上的世界观,与以“禅意”为核心的宗教精神相互印证,与“避世”、“孤高”的生活态度互为表里,构成了“士大夫文化”独有的高贵趣味。

e85fKLaJJcvsaJMYtCnrTeLzlhVXWjoQemDvus1W.jpg

杨佴旻《周末》32.2x56.4cm 纸本设色 2002年

AUSwNq77jDAVBocRYktpvGz8AYISzLMP8Rk5GHTW.jpg

花与果 69x69cm 纸本设色 2017年

LKGNznqG4uGJmWWtAWOz0o9zC7vSinB4Yz6Sd9lL.jpg

丹顶凤凰 367x144cm 纸本设色 2018年

Aa5P5wvHG546TlExBF8il6Bg6SuCH5PDolKT4xgB.jpg

潋滟 136x68cm 纸本设色 2018年

  但是,这种画风在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中国正在经历一个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大转型。文人水墨所依托的田园牧歌、晨钟暮鼓的生活渐渐消失了,新的世界扑面而来,绘画像其它行业一样,都面临着一个:“走向现代”的课题。

  杨佴旻也经历着这样一个过程。他来自太行山:河北曲阳灵山镇,那里不仅有闻名全国的曲阳石雕,还有宋朝五大官窑的定窖,是个中原文化积淀颇深的地方,他的父亲正是当地有名的工匠。杨佴旻自幼喜画,靠临《芥子园画谱》开蒙,后来考上大学专业学习水墨,据说从这个阶段,他就开始尝试用颜色画水墨。

  九十年代初,杨佴旻赴日展览作品,也在NHK文化中心教画水墨画,这对他应该是个很重要的阶段。日本与中国相像,数千年的农业文明,深厚的东方哲学背景和美学趣味,也在近现代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工业化进程,而今天,日本已是个举世公认的将传统文明与当代文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明融合得最成功的范例。在绘画领域,他们也探索完成了这一“走向现代”的过程。

3TRQQI6FBNcKhK9LiICrd8xf9qIMoIvsssVLxh9u.jpg

《CRI会客厅》自然与环境的艺术哲思——专访杨佴旻

  杨佴旻的个人绘画风格就是在这一时期走向成熟的。其后,他转赴欧洲游学,进一步了解欧洲绘画的历史与技法,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杨氏水墨”。他使用传统水墨的画材:宣纸和水墨颜料,但不拘泥于传统水墨的描画对象,他画山水也画静物、人像,他的画中有水墨的线条又有西画的色块儿,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入世”与“出世”结合、写实与写意结合……这样的结合,画面不乏张力,却又有平衡之感,于丰富甚至绚烂的颜色中,流淌出的又是东方审美所特有的淡雅、安宁的意味。

  不断拓展传统绘画的边界,探索其走向现代的路径,应该算是一个当代画家主动承担的一份历史责任吧?

  杨佴旻的作品中有一个静物系列,叫《以某某作品为蓝本的静物》,比如《以塞尚作品为蓝本的静物》,如果你拿它与塞尚静物比照来看,会看到在这样的画作中水墨线条所起的作用和其瞬间赋予画面的东方神韵,顿时觉得很有趣味。而他的太行系列:《无尽太行》、《太行秋色》、《太行五月》、《太行人家》等,那些美好的山水花树,既不是写实的太行又不是写实的任何地方,却是“梦里故乡”,美到不可想像。台湾作家陈义丰在为杨佴旻的人像画《小芳》的配诗中也写到过这种虚实之间的感觉:

  你我相遇于虚拟的空间,

  却汲汲要去印证现实中的过往,

  此刻,

  我想是你,应该就是你了。

  但是我,

  如果不是你想像中的我,

  那希望我是谁?

  杨佴旻的画有许多颜色,他这个人也有许多颜色。他不光画画,还是个诗人,写诗、研究诗、举办北京文艺网国际诗歌奖、挖掘诗坛新人……还真是认认真真做了不少年。我读他的诗又觉得吃惊,他的画安静平衡甚至柔美,诗却不然,他的诗恣肆热烈高蹈,似乎天性中有些手舞足蹈天马行空的折腾给不了画就给了诗。

  还有一重颜色也很有意思。其实杨佴旻的画中有很多反差、矛盾、打破和重构,但他以相当圆融的方式处理,毫无攻击性。他大概是下意识地把他的攻击性释放到了另外一类作品中,他的行为艺术。当年他做《脸》,万人戴一样的面具在瘦西湖边行走,场面可谓“恐怖”,喻意不言自明,对生活与人之间可悲的互动关系做了强烈的反思与批判。

qc4DQcMsP17xUzVSsXaULunfjYwSv5XM1NVZJC8A.jpg

​杨佴旻《脸》行为艺术

  又过了几年,一次闲聊中,他对我说:“你一直做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事情,其实我也关注环境问题很多年,想做一个与全球变暖相关的艺术项目。”具体来说就是,他一直对融化流淌的线条感兴趣,想把它画出来:不同的光线下,冰川融化呈现出的不同的颜色明暗线条……,把这些画制成车贴,贴满整个车身,车子就变成了流动的融化的物体,有美感!同时,汽车作为排放废气变暖地球的环境破坏者又变身成了对环境保护的反思警示与宣传。他的描述让我觉得既有意思又有意义,于是我说:“挺好!就把我的车贴了吧。”正赶上北京的一次规模很大的环保峰会,整条王府井大街都变成了环保活动现场。我的车也开到王府井大街上现场贴车,我跟我的车都变成了他的环保行为艺术的志愿者。

  几个小时后,普通的黑色轿车变成了一座“融化的冰川”,视觉相当震撼,开起来惊人,连我们台门口极度严厉从不聊天儿的武警都跑过来:大姐,这车怎么回事儿?……我车里放着这个艺术项目的小册子,谁问就给谁讲一讲,也算尽一个环境艺术志愿者的本分。就这么拉风了大半年,临到年检,才把贴纸撕下。

  最近听说,意大利人对这个环保艺术很感兴趣,巴勒莫大学在组织车辆,想像一下炎热的意大利南方,西西里的山路上,穿梭着“融冰”,那场面也是挺刺激的。

41SP743gFFqWoJYQtpvdDebQWjFxFGiIbe65DwGR.jpg

杨佴旻《禁果》2012年 雕塑

  有一天,听到陶咏白教授批评杨佴旻:“不务正业!搞那么多事情做什么?应该集中精力画画!”我心想,陶先生批评得对!这位画家确实不够专注,东游西弄的。可转念一想,反正都是对这个世界的表达,不同的表达方式兴许还能互相激发呢?没有这么跳跃多彩的个性,还不一定有那么丰富自由的绘画语言呢吧?

  再说,人家玩儿着玩儿着,也真能玩儿出名堂,比如喜欢收集砚台,结果……最近他的历代砚台收藏展在欧洲好几个展馆都颇受欢迎呢。

2019年春节

GMMfWe6Tw9JPap5VkYEcmtYmyrJXYr9VDYp6mFMa.jpg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杨佴旻藏砚展消息

作者:张越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