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陈晶:武汉美术馆用热情践行“互动”理想

在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武汉美术馆也迎来了新馆开馆十周年。十年一路走来,武汉美术馆始终依循“艺术美丽一个城市”的办馆宗旨,一步一个脚印,前行到今天。

十年来,武汉美术馆围绕着展览、学术、公共教育、收藏、研究陈列等六大方面积极有序开展美术馆各项工作,逐步形成了“水墨文章系列”“大师展系列”“江汉繁星计划”“武汉水墨双年展”等多个学术品牌项目,在满足广大市民的审美需求的同时,武汉美术馆还跻身于全国13家国家重点美术馆的行列。

在“关注本土、关注当下”的学术定位下,武汉美术馆一直以来致力于将展览的类型化与观众群体的对象化做到更加贴合。作为地域性美术馆,武汉美术馆一直积极参与推动武汉地域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先后举办了一系列本土美术家的作品展览,从个展到群展,从纯粹作品展到综合研究展,以此梳理武汉本土美术之发展脉络,展示本土美术家的辉煌成就,进而,通过本土美术现象研究地域视觉文化。

美术馆,作为社会公共空间,不仅是一座城市视觉文化的记录者,同时也是观众享受多元视觉文化熏陶的地方。而武汉美术馆在“艺术美丽一个城市”的宗旨下,经历了怎样的十年前行之路?如何竖立城市文化品牌?又是如何梳理地域文化,从而影响社会与城市发展?雅昌艺术网携手武汉美术馆采访了馆长、策展人、艺术家、合作机构以及美术馆部门工作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对武汉美术馆的十年展开不同视角的叙述,此次采访对象是青年批评家陈晶,她从武汉美术馆的高校合作与地域美术生态构建上分享了她的心得。

uThRUDHwaZrpIYnySDs1rxu45jdffSIz9SVB4g8m.jpg

雅昌艺术网:去年您也参加了武汉美术馆青年批评家的论坛。从青年批评家和策展人的角度来看,武汉美术馆做这样的活动,它的积极意义有哪一些?

陈晶:因为我的工作性质,我参加了很多美术馆的研讨和交流活动,包括去年参加的武汉美术馆青年批评家的论坛,美术馆召集了来自全国的批评家,大家聚在一起交流对艺术批评的看法,有的从批评个案来谈,有的从艺术批评的意义和价值出发。这个论坛延续了武汉美术馆一贯的扶持青年的态度,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艺术批评的重视。湖北的艺术批评在80年代非常蓬勃,以后的几十年起起落落。所以这个论坛令人感觉到武汉美术馆的一个雄心,他在努力培养艺术批评的生态环境,为活跃今天的艺术批评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也为明天艺术批评的发展作出一些力量的储备。

6VrDew2IlkRc6w79YYxFBtbkIStX320H0PO1e7lT.jpg

美术馆大课堂走进高校

雅昌艺术网:武汉美术馆跟湖北美术学院等高校联系很多,在展览、公教、和团队建设等都有很多高校学生参与,甚至还有很多教师力量也在其中。作为一个高校老师,您觉得,武汉美术馆这样做,有哪些积极意义?

陈晶:武汉美术馆立足武汉的城市文化。武汉高校林立,高等教育发达,也是这个城市的文化气质的重要方面。武汉美术馆与高校的共赢、互动,应该是作为地方美术馆的使命所在。武汉美术馆一方面积极展示高校艺术创作的现状与活力。湖北美术学院很多教师和艺术家的艺术创作都在美术馆得到了与公众交流见面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说,美术馆是高校艺术创作力量的一个重要展示窗口。

另一方面,美术高校的人才培养,除了学校的课堂之外,还需要切实有效的社会实践,美术馆就是一个践行课堂学习的重要场所。我们美院的很多专业都和美术馆有人才培养的协同合作,很多学生在这里做志愿者和实习。同时,武汉美术馆还会选择一些展览的公共教育活动直接送进高校校园,比如去年徐冰的展览的一系列活动在湖北美术学院举办,深受学生欢迎。

美术馆和高校互动还有更深层次的方面,比方说学术研究。对于地域文化的发掘和地方艺术创作文脉的梳理,既是美术馆的责任,也是高校的责任。所以,美术学院和美术馆在这一点上也能够达成共赢、共识,二者经常会有一些合作,比如对湖北当代艺术家的梳理和对湖北老艺术家的成就回顾与整理……这些都是美术馆和高校之间学术研究力量互相配合的案例,这样的案例其实还有很多。武汉美术馆和高校一直都保持着良好的联系与互动。

4trkgkyxsDuqSXLe8A0PTc4m5gcfiJ15SyInWwy9.jpg

武汉美术馆讲座现场

 雅昌艺术网:您刚刚也谈到了武汉美术馆在地方美术的研究上所作的工作。您从美术理论学者的角度来看,武汉美术馆在区域美术生态的构建上有怎么样的积极意义呢?

陈晶:美术馆是地方文化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地方的美术馆就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客厅。如果说一个外地人通过博物馆来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文脉,那么他看美术馆就是了解这个城市艺术的近况和现状。所以,美术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像客厅一样是我们接待客人、展示文化面貌的场所。

从一开始,武汉美术馆的定位就非常明确--美丽一座城市,就是为打造这个城市的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从美术馆的历年展览来看,也可以看到,展览并不是随机的,也不是按照现有资源来组成的,而是在遵循一个策展脉络。从一开始的“互动——当代油画提名展”,到后面一系列品牌展览,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武汉美术馆一直立足于这个城市文化脉络的梳理。开展时做的“晴川.晴川”展,是对湖北新时期以来的美术发展回顾,为今天湖北美术现象找到之前的积累;2017年做的张振铎艺术回顾展,也是为我们的地域美术寻找根脉和文化积淀。

还有一个线索是江汉繁星计划。这个计划非常明确地立足本地文化,推出青年艺术家,让他们面向湖北甚至全国展现光芒。这个计划连续做了这么多年,坚持下来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很多艺术家得以在这个平台上面绽放他们的光彩,就像江汉繁星一样,已经开始熠熠生辉了。

如果说江汉繁星中的艺术家是一个个的星光,那么水墨文章和都市水墨则是对于湖北艺术现象的提炼或聚焦,这种对艺术创作的现象归纳和研究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除了梳理地域艺术创作现象与成就,武汉美术馆还有一个突出的展览线索,就是对城市视觉文化的积累,2017年推出的“老武汉/新武汉”这个展览,包括之前的“武汉市老橱窗”,都是美术馆对这个城市文化积淀所做出的努力,这些展览对一个城市所做的视觉记录,就像艺术链接的一个城市史。正如同我们所感受到的,博物馆也在做城市的文化积淀,美术馆也可以做,各有优势,美术馆更加侧重于从视觉图像来呈现这个城市的前世今生。

所以我觉得,武汉美术馆的展览策划有自己清晰的思路,归根到底还是立足于对这个城市文化的挖掘,归结于对于这个城市的热爱。

754ejWy9KOgAhRwnF5whb1wvtEtTUlLLZVFkz6My.jpg

雅昌艺术网:从您最早接触武汉美术馆到现在,您觉得武汉美术馆的成长有哪些?

陈晶:最早接触到武汉美术馆就是参加他的开馆展 “互动2008中国当代油画提名展”。当时对于武汉美术馆选址江汉路,我心里是非常期待的。在武汉三镇中,汉口以江汉路为代表,商业氛围非常浓厚。在武汉的老建筑-金城银行旧址蝶变成了一个纯粹的文化场域,感觉又有了一个新的文化阵地。整个美术馆当时呈现出的气质,既有这种老汉口的感觉,也有在旧的传统之中焕发新生的感觉。

而且我对于“互动”这个展览名字印象非常深刻。武汉美术馆好像从一开始就确立了这样的基调,后来的十年中也一直在努力地做互动:作为一个公立的美术馆,武汉美术馆对于文化的推广不遗余力,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与公众、高校师生、艺术家与学者产生良好互动,并在互动之中让武汉市的文化氛围更加浓郁。正如同他们自己所期望的那样,“艺术美丽一座城市”,他们在努力地用自己的热情践行着这样的一种理想。

gD5XnDaNCqufOYCul1wNcWde12bmo6zGxeVICFZG.jpg


0OPCHYyVZzMS3Dit5HT9lQHXTTUAblL7ESVGB3Pi.jpg

雅昌艺术网:2019年,武汉美术馆将迈入十年之后的发展。您兼具青年批评家,青年策展人、高校教师、美术理论学者多重身份,您对武汉美术馆以后的发展有何期许?

陈晶:这十年之中,我更多的身份是一个普通观众,带着家人和孩子刷了身份证进来参观展览。现在,我的父母和孩子都非常乐意走进美术馆,相信很多武汉市民也有这样的体会。经过十年的时间,武汉市民也习惯了美术馆的存在。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在门口观望,然后试探着进来,但是现在,节假日、休息日去美术馆,已经成为了市民文化生活的一种方式。这已经不是“文青”的选择,而是非常自然的,就跟我们周末会选择去商场购物、去书店看书、去电影院看电影一样。不仅如此,在很多展览之中,还出现了排着长队来看展的场面。

我觉得,这就是美术馆带给这个城市的变化。在这十年之中,美术馆通过积累和自身的成长,不断把艺术的大餐、把自己的形象推向公众,推向这个城市。

U8Vs668pyfsjHjLJdInecx84ompPx994czmssrm1.jpg

武汉美术馆活动展柜走进社区

这十年之中,美术馆的目标越来越明确,思路越来越细化,细节做得也越来越好。在展览之中,展陈布置不再仅仅是灯光和白墙的关系,展陈设计会根据展览的内容有很多不同的氛围渲染。在“老武汉/新武汉”中,通过展台布置、色彩处理以及背景照片处理,营造了一个跨越历史的时空,营造一种观展的沉浸式体验。这是明显的趋势,武汉美术馆在不断成熟,不断发展,也在不断探索细节上的完善。

过去的美术馆,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做好一个展览的展示上,近年来,我们明显感觉到,美术馆更加重视的是展览的学术研究,越来越重视研讨会的深度,注重围绕具体问题来进行深入的讨论。另一方面,美术馆的藏品建设受到重视,开始系统化展开收藏与研究。经过这么长时间积累,武汉美术馆已经建立起一个体系化的藏品库,而且这个藏品体系也有着非常明确的方向,同样是立足于本地艺术创作,对本地视觉图像的积累和收藏。目前又开始启动了收藏研究,据我所知就已经开展了许多工作。所以我想,未来美术馆应该会从学术深度这个角度走得更远。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