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倪文东:意与古会 篆隶兼容


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有许多特殊的时期,特别是篆书与隶书的相融、隶书与楷书的过渡、楷书与行书的相杂、行草书体的不可分等等,成为了书法史上特殊的现象,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这些珍贵的书迹和融合现象被那些细心、有想法、具创意的书法家所发现、琢磨、研究和参考,写出了与众不同、颇具创新意味的书法作品。


东汉 《祀三公山碑》拓本 国家图书馆藏


如赵之谦、徐三庚、吴昌硕、齐白石等对三国吴国《天玺碑》的临摹,对东汉《祀三公山碑》的喜爱和揣摩,对秦汉魏晋时期砖瓦、陶文、铜镜、玺印等字迹的参考,并对那些与正统风格完全不同的过渡时期的作品进行临摹和学习,取得了极好的创作效果。


东汉 《祀三公山碑》 (局部)


中国文字和书法发展史上,每每有一些特殊的、过渡时期的作品,令人叹为观止、耳目一新,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如秦汉时期的一些简牍、帛书,有篆有隶,非篆非隶,介乎于篆书和隶书之间,颇具特色。


西汉 篆书《阴阳五行》 丝帛 湖南省博物馆藏


像西汉时期的帛书,有明显的篆书笔形和隶书笔画,其中的许多字是篆书,但一些字已经完全隶书化。如《西汉马王堆帛书阴阳五行甲篇》,这种篆隶结合的墨迹,被当代许多书法家所师法,把隶书的形体故意拉长,形取纵势,成为当代隶书创作的时髦和热点。


西汉 隶书《阴阳五行》 丝帛 湖南省博物馆藏


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一件东晋时期的《司马芳残碑》,此碑正是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的重要作品,不但可以看作是书法发展兼容的现象,亦可作为文字发展演变的参照。


东晋 《司马芳残碑》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现代书法家陆维钊先生在书法创作方面颇有创见。他将篆书与隶书结合起来,用篆书的笔法写隶书的造型,亦篆亦隶,给当代书坛以重要的启发。


陆维钊 《心画篆书轴》 纸本 136cm×69cm

1959年 陆维钊书画院藏


当代书法家赵熊先生早年创作过所谓“五分半书”。他的篆书、隶书功夫非常好,基础扎实,以其深厚的功力,研究、琢磨、创作的亦篆亦隶、非篆非隶的书法作品在当时的陕西书法家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赵之谦 《篆书急就章》轴 纸本

112.4cm×46.4cm 故宫博物院藏


我经常想,为什么古今的一些书法家都要临摹过渡时期的作品,或篆隶相融,或楷行相杂,意义何在?我认为有三点可以研究和探索:


其一

我们必须把临摹、学习和创作、创新区分开来;


其二

要把书法创作的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区分开来;


其三

当代书法展览、欣赏、创作审美疲劳,两千多年的书法文化发展到了二十一世纪,应该有一些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和发展变化。


我们继承古人、学习古人,但绝不能墨守成规。从这个意义看,取法古代过渡时期的字形进行临摹、学习、创作,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把篆书与隶书结合起来写,就像草篆、草隶,也是一种探索和尝试。


内容选自《书法教育》2018年增刊

作者:倪文东(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意与古会 篆隶兼容》


《书法教育》2018年增刊

点此购买


- END -


扫码关注更多信息


 商业合作或投稿

联系电话 010-67517851

 QQ:483862710

 邮箱:483862710@qq.com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作者:人民美术出版社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