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孟子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美无言。苏东坡在评论诗文的最高境界时讲“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我认为这同样是中国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这种美的境界趋向于美玉,自然、朴素、内美,质地本身放光而不争。可以说中国一切艺术之美的最高境界均如美玉,所以古人讲“君子比德如玉”,古人认为最高的美或美的理想就是本色的美。这是中国人关于美的内涵的理解。
荀子曰“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艺术一方面要全面地、深入地表現自然和生活,又要去粗存精,选取典型环境的典型形象,更具体地、细致地表現自然和生活。这是中国人关于美的形式的理解。
“一阴一阳之谓道。”艺术的道路有千万条,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平坦之路,迎合市场之路,但我想这些应该都不是什么正确的路,世上最正确的路往往是最难走的路,往往是多数人都回避绕着走的路,这个规律,做人做事搞艺术概莫能外。而明弘选择的“寻根长城”这条路,是一条充满艰辛之路。
“五四”运动以来,中国艺术界走上了一条以西画改良中画,以西方审美标准审视东方传统审美的路子。这条路对不对、好不好我认为有待商榷,我不是一个死守传统,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教条主义者,传统文人画好不好?一定是好的,但我们能回的去吗?这就好比古人出行要骑马坐轿,现代人出行要开车一样。你能想象现在的人出行还要坐轿子吗?我们已经回不去了!也不需要回去。“笔墨当随时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经典!
中国当代的绘画艺术和审美理论应该走向何方?
无疑“寻根长城”的行走,给当下的绘画艺术界指出了一条解决问题之路。这条路通往最幽深的传统,最残酷的現实,最广袤的黄土地,最可亲可爱可敬的劳动人民。这是一条艺术上的光明之路、古老华夏的民族之路、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中国当代美学新路。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创新无止境,艺术亦无止境。一个在内容与形式上均有所创新的艺术作品才是真正的美的艺术品,其作者才是真正的历史上需要的伟大的艺术家。古人讲“道不远人”,美亦不远人!如果艺术家在自已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无论他走多远、去何方都不会发现到美,更不会创作出美的作品!见到一幅好画,拍手叫绝,却一时说不出它的主题思想,只感受到美,这是因为思想已化为“有意味的形式”。我认为凡是在用概念画画的艺术家都画不出好作品。成功的、精彩的作品都是知其味,但又一下子说不清是什么味道,所以说经典的作品永远值得回味。
艺术家最难解决的是审美问题,至于如何将美感表现出来则是技术问题,是第二位的问题。中国人的美感里有很深的悲剧色彩。因为中国是一个人的世界“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西方是两个世界,他们有上帝,他们有依靠。所以我们的艺术就找到了天地,在“天人合一”的境界中自得其乐!这就是艺术、也是人性、更是我们的生活。
所以艺术作品要反映人性,要为人性服务,就像盐化于水,水的味道变化了,但形式没变。这也是继承与创新的问题。
在生活中下功夫,才能在艺术中见实效。艺术不是技术,而是人性、是心灵、是旺盛的生命力。而只有人生的阅历,才是艺术的材料。明弘近几年行走之后的作品,亦复如是!
作者:蔡鑫泉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