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泥土的生命——无锡惠山泥塑艺术展”开幕式现场
2019年6月6日下午,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泥土的生命——无锡惠山泥塑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承蒙无锡惠山泥人厂的慷慨捐赠,汇集120余件晚清以来的优秀作品,通过“百年芳华”“时代新象”和“生生不息”三个部分,全面展现了惠山泥塑的历史面貌,使观众深入了解农耕文明时代泥土与人的密切关系,并对其在新时期的发展予以关注和思考。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晴主持开幕式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乔晓光致辞
沈大授先生代表惠山泥塑艺术家致辞
吴为山馆长为惠山泥塑艺术家沈大授先生颁发收藏证书
吴为山馆长为惠山泥塑艺术家王南仙女士颁发收藏证书
吴为山馆长为惠山泥塑艺术家柳成荫先生颁发收藏证书
吴为山馆长为惠山泥塑艺术家陈钢先生颁发收藏证书
展览嘉宾合影
谈及展览缘起,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泥土的生命——无锡惠山泥塑艺术展”已纳入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惠山一代代艺术家将才情赋予泥土,使泥土获得性灵,产生了具有恒久艺术魅力的作品。这些作品记录并呈现了惠山泥塑在特定历史时期与情境下的艺术风貌,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作为雕塑工作者的我,对惠山泥人充满厚情。40年前我曾学艺于惠山,我的艺术起源于此。我所倡导的“写意雕塑”其根在于此。在第14个“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中国美术馆特别策划“泥土的生命——无锡惠山泥塑艺术展”,通过深入的学术梳理和独特的展示方式,与大众共同探讨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与前景。
展览现场
惠山泥塑是江苏无锡最有地域文化特征的民间艺术,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韵味,是吴文化沃土孕育出的艺术瑰宝。惠山泥塑始于明,盛于清,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清代中晚期是惠山泥塑艺术发展的高峰,塑绘技艺高超,风格精细华美,品类日渐丰富。除了知名的大阿福、春牛、蚕猫等耍货之外,在京、昆等剧种的影响之下,还孕育出了“手捏戏文”,也产生了周阿生和丁阿金等影响巨大的艺术大师,使惠山泥塑声名日隆,享誉中外。
2018年,无锡市惠山泥人厂向中国美术馆捐赠泥塑作品134件(套),这些作品汇集了晚清以来惠山著名艺人的代表作品,如王锡康的《刘海戏金蟾》、高标的《大阿福》和周作瑞的《麻姑献寿》等,这些泥塑不仅是公认的经典之作,而且传承有序,品相完好,反映了惠山泥塑的高度艺术成就。这些作品记录并呈现了惠山泥塑在特定历史时期与情境下的艺术风貌,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为感谢惠山泥人厂的捐赠义举,中国美术馆特举办“泥土的生命——无锡惠山泥塑艺术展”,以表彰捐赠者的奉献精神。
展览现场
清代中晚期以来的一百多年,既是惠山泥塑由初发步入鼎盛的辉煌阶段,同时也是从传统进入现代的激荡时期。惠山泥塑与人们的生产劳作,及庙会、香讯和蚕桑等关系密切,四季买卖不断,因而产销两旺,影响广泛,辐射江南。“要佛像找阿生,要戏文找阿金。”手捏戏文的产生与发展,把惠山泥塑艺术推向历史的顶峰。直到20世纪30年代,惠山尚有泥人店铺近五十家,从业人员二百余人。至1950年代,以蒋子贤、王锡康、陈毓秀和陈浩泉等为代表的老艺人着手恢复手捏戏文,并培养了喻湘涟、王南仙等一批优秀的传承人,使惠山传统泥塑艺术得以延续。
早在20世纪初期,以高标、周作瑞为代表的艺人即将雕塑和石膏模制技艺从上海引入无锡,使惠山传统泥塑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一批具有学院背景的艺术家如柳家奎、王木东等也加入到惠山泥塑的创作队伍。在新时代的感召下,各路人马深入挖掘和学习传统,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紧扣时代脉搏,创作出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佳作。由于采用了石膏材料和模具,制作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提高,为惠山捏塑带来更广泛的影响。老艺人高标创作的《大阿福》以及柳家奎创作的《我爱北京天安门》等,即是将雕塑融入民间耍货创作的成功范例。这些作品充满壮硕健康之美,反映了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
展览现场
惠山泥塑的制作工具
惠山泥塑的制作过程
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惠山泥塑,历经时代更迭与社会动荡绵延至今,突显出这一传统艺术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而对写实风格的吸收,对学院造型与教学模式的接纳,乃至对天津“泥人张”的借鉴,都表明惠山泥塑还具有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这种包容性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惠山泥塑的生命,也使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如今的惠山泥塑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爆发出旺盛的创造力,各自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不难看出,“手捏戏文”的传承与发展仍然举步维艰,而以“粗货”为基础的创新依然受到多数艺人的青睐,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如柳成荫的《李逵》、陈钢的《门神》和夏征的《吉庆有余》等。
惠山著名艺人现场制作惠山泥塑
为了增强展览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进一步加强展览的教育推广力度,展览期间我馆还将精心策划推出系列公共教育内容,如:邀请惠山著名艺人进行现场制作和互动,还特别邀请惠山泥人捐赠者代表沈大授老师举办专题讲座。使公众参与其中,更加全面而立体的了解惠山泥塑艺术,领略传统文化遗产的魅力与风采。
“泥土的生命——无锡惠山泥塑艺术展”已纳入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此批作品入藏国家美术最高殿堂,并予以全面展示,既是惠山泥塑艺术在新时期的一次精彩绽放,也使这一古老艺术的生命得到永恒延续。
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2、4号展厅,将展出至6月16日。(周一闭馆)
喻湘涟、王南仙 《大阿福(清式)》1990年
佚名《蚌精》20世纪初期
佚名《出山老佛》20世纪初期
佚名《堆子》清式 1985年
陈钢、龚琦《琵琶记·弥陀寺》(清式)1984年
喻湘涟、王南仙《义妖记·水斗》1985年
喻湘涟、王南仙《义妖记·断桥》1985年
蒋金奎《活动猫》20世纪50年代
高标《大阿福》20世纪50年代
高盘宝、成根宝《天女散花》20世纪70年代
吕信捷、肖毓英《阿福斗青饕》20世纪70年代
陈荣根、彭建华《穆桂英》20世纪70年代
顾叶清、陈淡珍《八仙过海》20世纪70年代
顾惠、生继兰《孔雀恋》20世纪90年代
徐存才《蝴蝶泉边》2000年
周璐、郁纪红《回娘家》2000年
施丽萍、卜灿璨《红布头》2000年
王国栋 《放鞭炮》2000年
张晓梅《守望家园》2000年
陈钢、张小权《梁山好汉》2010年
夏征《一鸣惊人》2005年
夏征《刘海戏金蟾》2008年
柳成荫 左:《孔雀女》右 《夜里挑灯看剑》20世纪90年代
柳成荫 《西厢记》20世纪90年代
王木东《关羽、关平、周仓》20世纪80年代
王运连《武松打虎》2000年
王运连《美猴王》2000年
陈钢《门神》2010年
作者:杨晓萌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