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讯)2019年7月13日,琴嘎同名个展《琴嘎》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空间开幕,此次展览由崔灿灿 担任策展人,是艺术家琴嘎近十年最重要的个展,呈现了《去往何处》、《信仰》和《围栏计划》三件重要作品。琴嘎的创作从雕塑出发,涉及影像、行为、社会调查、机构组织等多种媒介,展现艺术家对游牧这一文化哲学及其构成世界方式的特殊思考,以及对现代社会中边界和主权议题的讨论。
展览现场
去往何处 Where Are You Going 大理石雕塑、沙子、风机、镜面、摄像头等,Marble sculpture, sand, fan, mirrors, and lenses 尺寸可变,Dimensions variable 2019
“《去往何处》、《信仰》和《围栏计划》三件作品是我近十年来,考察调研思考的完整呈现,它们都指向一个游牧的现实,很多时候游牧被我们想象或者塑造成一个消费的符号或者田园式的景观,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不管是地理上还是历史政治上,传统的游牧生活和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想通过这次展览引起大家的关注,就像作品《去往何处》,我们深处的世界,在全球化的浪潮下,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能不能走出,如何走出?”艺术家琴嘎讲到。
去往何处 Where Are You Going 大理石雕塑、沙子、风机、镜面、摄像头等,Marble sculpture, sand, fan, mirrors, and lenses 尺寸可变,Dimensions variable 2019
荒原上的流沙,风卷漫天。小骆驼、马驹、牛犊、羊羔,散落的残骨遗骸,《去往何处》汇集了琴嘎二十年艺术实践中的多种元素,雕塑、行为、影像、摄影的重新组合,他探寻如今“游牧”处境的一个疑问。当草原不断退化为荒漠时,牧歌成了飞沙走石的飓风,人迹罕至的地带只留下残章断简的记忆。牧草和水源是游牧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当它恶化或消失之时,干尸骷髅成为证明曾经“游牧”存在的唯一证据。
去往何处 Where Are You Going 大理石雕塑、沙子、风机、镜面、摄像头等,Marble sculpture, sand, fan, mirrors, and lenses 尺寸可变,Dimensions variable 2019
去往何处 Where Are You Going 大理石雕塑、沙子、风机、镜面、摄像头等,Marble sculpture, sand, fan, mirrors, and lenses 尺寸可变,Dimensions variable 2019
去往何处 Where Are You Going 大理石雕塑、沙子、风机、镜面、摄像头等,Marble sculpture, sand, fan, mirrors, and lenses 尺寸可变,Dimensions variable 2019
当河北曲阳的打石工人挥动着石斧,试图打磨这些动物形象时,它既是完成的步骤,又是一个被艺术家设定的观念策略。带着农耕印记的工人,使用现代工业的切割工艺,雕琢着来自游牧文明中消亡的五畜。不精确的造型,似是而非的状态,错位的文明的匹配,变成琴嘎作品中设置的矛盾。农耕的身份、技能和游牧现实的对立,因果的关系,引诱观众不断的想象。工业排风扇仿造着自然中的景观,卷起的风沙像是灰烬,落在大理石雕塑上,瞬间与永恒谁更长久?
五畜、骨头、黄沙和鼓风机、石匠、艺术家的行走,来自不同的时空,有着各自的生存逻辑、文化象征和历史背景。它代表的每一个文化的生生死死、灾难与光荣,混为一处。墙面上大大小小的镜面,折射着不同的角度,它们组合在一起仿佛海市蜃楼般的幻象。不经意间我们看到黄沙、天空、白色的石雕,想起逐水草而居的遥远生活;直到风沙遮住了我们的目光,脚步深陷其间。观众被投进这看不清楚方向的荒野世界,沙粒从四面向我们袭来。
信仰 Belief 锻铜镀银吊灯、酥油,Silver-plated cast copper hanging lamp and butter 尺寸可变,Dimensions variable 2019
在房间的一角,鹿角灯架上留有七盏酥油灯。它的造型和寓意源自于蒙古的历史文化,是游牧贵族的常用灯具。只是,传统的鹿角拼接换成锻铜渡银的工艺,工业化的生产仿制着鹿角上的纹理。它重重的坠落在地面,断掉的链子耷在支架上。只有酥油灯还残留着原始的光亮,随着窗外的荒野之风微微摇摆。但它绝不会被尘世的变化冲散。我们感受着,而我们感受到的,正是琴嘎二十年的艺术实践中坚毅的自我意识,血脉的胎记和不易改观的信仰。
艺术家用象征手法讲述的寓意并不难理解。但有趣的是,鹿角灯这个源自于狩猎部落的产物,将故事引向了另一种视角,蒙古形成的历史。一个由山中狩猎演化为游牧生活的族群。因此,危机不再是游牧与农耕的二元对立,而是回到游牧的内部,审视自身的历史冲击、变更和传承之中。去往哪里的疑问,具有了更广泛的历史含义,所指涉的现实也越加开放。
围栏计划 Grassland Fence Project视频、照片、喷绘墙纸、铁丝网等,Videos, pictures, painted wallpaper, and wire 尺寸可变,Dimensions variable 2019
《围栏计划》琴嘎以地理学和社会调研的方式,由内蒙东部的锡林郭勒盟开始实施。他刻意改变考察时由西至东的路径,以形成两个时空,两种截然不同的眼光。他从三个视角入手,1.向沿途的牧民询问两个问题,怎么看草原上的围栏?是否尝试开放围栏?2.拍摄了牧民的生产方式,夏天剪羊毛的场景,冬天给动物饮水的过程。3.沿途拍摄了湿地、荒漠、草原、河流和山石。琴嘎以游牧的方式记录下所见所闻,“工作空间”流动于牧人兄弟之间,他们有着同样的光荣和失落。
围栏计划 Grassland Fence Project视频、照片、喷绘墙纸、铁丝网等,Videos, pictures, painted wallpaper, and wire 尺寸可变,Dimensions variable 2019
琴嘎在旅程中不断的询问牧民的看法,收集各式围栏,记录下一些具有经典性和象征性的时刻。他在展厅中为观众创造了一个跨时空的荒野之旅,当石头打击的声音和风沙声混为一体,纯洁的汉白玉不断被黄沙掩盖时,去往何处成了遗留在脑海中的疑问。在脑海的另一半,那些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每个人心中的边界,亦如7盏酥油灯般,时而明亮,时而微弱。
关于艺术家
琴嘎,艺术家、造空间创办人。1971年生于内蒙古,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士及硕士,现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他的作品一直关注现实且具有连贯性,一贯持有的反审美态度,使他发展出一种针对现实的超日常的个性偏好和依赖。以身体来承载公共记忆和个人私密感受的交融,构筑打破观者的预想和期待的现场作品。
琴嘎主动打破作品与作品之间的界限,使雕塑成为动荡中的雕塑。他尝试把游牧文化的认知精神和现实体验糅杂在一起,表达出对现实的妄想。2012年创办“造空间”,以游牧的方式选择社会性空间,让艺术在社会空间里发生、生长,面对非常具体的现实困境,发起组织了一些艺术行动项目。
琴嘎近年来个展包括:“琴嘎-微型长征个展”(北京长征空间,2005),“CIGE:33个亚洲年轻艺术家个展”(中国国际贸易中心,2008),“暗能量:琴嘎”(北京白盒子艺术馆,2013),“廉价的身体—琴嘎个展”(布鲁塞尔FEIZI空间,2013),“胎记-琴嘎个展(上海浦江OCAT,2017)”等。同时作品在第五届里昂双年展、第二届布拉格双年展、2006CCAA当代艺术奖获奖作品展、第五届亚太三年展、第一届波兰双年展、首届今日文献展、日本森美术馆、美国亚洲协会美术馆、意大利Palazzo Strozzi博物馆、美国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等地展出。他的作品被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馆、捷克国家美术馆、瑞士银行、香港M+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浦江OCAT等国内外机构和个人收藏。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