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炎炎夏日!看古人如何避暑乘凉

骄阳似火的夏季

热风迎面而来

空调是现代人的“避暑神器”

然鹅在古代

没有空调、没有风扇、没有冰箱

他们是如何避暑的?!



当然在那时

工业污染没那么严重

全球也还没变暖

天气虽没有现在炎热

但依然热啊~~



不过古人面对大热天

有各种休闲的避暑方式

或憩于凉亭与友人谈天说地

或与闺蜜在湖边闲聊八卦

或轻舟泛于荷花池中细嗅花香

或于竹林中静听高山流水

......




宋 佚名 《槐荫消夏图》


天气热,完全不想动!那就在榻上休息啦,瞧这惬意的睡姿,果然大树底下好乘凉啊!


此图人物、床榻、条案、文房清玩刻画人微,极富艺术表现力。



苏汉臣 《荷塘消夏图》


杨柳树下,荷花池边,约上知己聊聊八卦,交流时下流行的首饰和服装,好不惬意。


该画作画风工丽,笔墨柔润,两位仕女凭栏相望,塘中荷叶田田,岸边烟树迷离,清幽静谧,景色宜人,表现出湖边柳岸幽居的情趣。



佚名 《采莲消夏图》


夏日泛舟于湖上,采采荷花,欣赏湖中泛起的阵阵涟漪。咦!看看能不能抓条鱼回去做煲汤!



元 刘贯道 《消夏图》


这一看就是大户人家呐,庭中植物甚多,环境清幽,居然还有漂亮的小姐姐侍奉在侧,果然有钱任性!


《消夏图》这种画中有画的“重屏”样式,是五代以来画家喜欢采用的表现手法,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明 宋旭《美人消夏图》


树枝随风飘起,美人于庭院中,执扇乘凉,欣赏池中荷花,还有两个侍女侍奉,乍眼一看,绝对是有钱人家的小姐呀!



明 仇英《凉亭消夏图》


建筑似与山水融为一体,青山绿水,尤其是冷色调的青色,清凉舒适之感跃于纸上。



明 文徵明 《纳凉图》


两位世外高人于树下对坐乘凉,交流人生心得,颇有高士隐逸山间的味道。



清 石涛 《江村消夏图》


做一山野隐士,闲时趟趟河水,就地而作,望山川树木,听泉间流水,心静自然凉。


此幅《江村消夏图》画面前部有杂树数株,间出以山石,一隐士高人坐卧其上,仰眺瞻望,似为作者本人高怀之写照。山后又有渔村茅屋数间,淡墨勾勒,隐约山水之间。


这一切正如作品上的石涛题诗:“水郭江村首夏凉,绿荫深处旧茅堂,新茶嫩笋消闲日,更爱荼靡落雪香。”



清 袁江 《骊山避暑图》


骊山的地势成就了它的阴凉,画中虽难以见清晰人影,但这就山势而直耸云霄的亭台楼宇,想必人都在里面避暑啦。



清 王翚 《桐荫消夏图》


画中山溪逶迤,涟漪阵起。两岸桐竹,青绿相间,烟横雾断,不能不令人心旷神怡。


这幅《桐荫消夏图》是王翚传世品中最为精彩的力作之一。画中的山石主要以墨笔画成。点画离披,郁茂沉古,笔法松秀,墨色滋润,乾净明洁。


画面的远山,布置得非常贴妥自然,设色亦极其见功力。他把青绿重色设得浑厚而典雅,是王翚山水中的一幅成功之作。



清 邓文举《焦荫纳凉图》


芭蕉叶大,最宜乘凉,树下摆上长案,捡两本爱读之书,膝下承欢,天伦之乐。



清 郎世宁《香妃消夏图》


美人于树下乘凉,还不忘手提一袋水果,要不今晚回去做份水果捞消消暑?


整幅画面细致精到,人物眉宇间十分传神,郎世宁结合中西绘画之长处,运用自如。


在画面上有吴昌硕、陆恢、寂园叟、仇继恒、潘飞声、郑孝胥等著名画家、鉴藏家的长跋,密集精致数百字,有诗有词,还有历史情节,多是发自肺腑的咏叹呀!



第24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

时间:2019年11月29日-12月2日

地点:广州市海珠区琶洲广交会展馆C区14.2-15.2-16.2馆


作者:ATO艺时代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