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我生在阿拉善,小的时候可以无忧无虑的骑马、骑骆驼,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现在不行了,不能随意的穿行,牧民们将自己的牧场用围栏围起来,我突然觉得这是一个问题,但是不是一个普遍的问题,需要走走看看,后来发现确实是一个问题,牧民们在固定的区域生活,有电也可以上网,甚至家里面家电齐全,并不是说牧民不需要这些东西,而是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像是内地的农村,跟草原无关,但他的生活又是游牧式的生活,这种现实给人的感觉非常的魔幻。”琴嘎讲到。
展览现场
2019年7月13日,琴嘎同名个展《琴嘎》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空间开幕,作为艺术家琴嘎近十年最重要的个展,呈现了《去往何处》、《信仰》和《围栏计划》三件作品。琴嘎的创作从雕塑出发,涉及影像、行为、社会调查、机构组织等多种媒介,展现艺术家对游牧这一文化哲学及其构成世界方式的特殊思考,以及对现代社会中边界和主权议题的讨论。
此次展览,琴嘎准备了差不多快一年的时间,如何把自己十年的思考呈现出来,是个很复杂的历程,在唐人艺术空间的三个展厅中,琴嘎用三件作品呈现了三种现实:信仰的现实,日常的现实和草原的日常生活。
对于琴嘎来说,生活改变着一切的东西,今天的城市化、全球化席卷着世界的每个角落。琴嘎常说:“不要觉着和自己没有关系,我们都身在其中。”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另外一方面,他觉着今天的艺术应该讨论一些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深入到生活的一线,在切肤之痛中进行创作,在对话当中寻求新的语言和方式,而不是从文本到文本。
雅昌艺术网:首先请您谈谈此次展览,作为您近十年来最重要的一次个展,您想要呈现的是什么?
琴嘎:此次展览可以看做是一种回溯,从2008年到现在这十年,我开始走入“游牧的现实”。之前作品包含有游牧文化的元素、历史,这十年我觉得艺术应该放到现实当中,现实对我来说有切肤之痛。之前所谓的学院艺术、前卫艺术或者是观念艺术,停留在一种形而上的层面,很多是一种“想象”,我觉得不够有力。把生命放在巨变的现实当中,可能产生或者激活艺术语言的生命力。展览是我十年思考的完整呈现,展示了《去往何处》、《信仰》和《围栏计划》三件作品。这十年,我工作方法的改变,没有预设什么,然后去寻找素材,在草原行走,我看到了很多荒诞的东西,很多人看完展览之后认为我变化很大,其实对我来说没有变化。我只是开始进入到具体的现实之中,就像作品“去往何处”,展览是我思考的呈现,还没有结果。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您似乎很少举办个展?
琴嘎:展览少是因为,展览要把个人的很多体验、表达,放在公众空间,要跟大家对话,或者碰撞、交流、讨论,如果没有处理好的话,展示出来是无效的。就像这次展览最大的作品“去往何处”,把整个展览穿起来,呈现了今天的草原或者游牧的现实处境。
雅昌艺术网:您讲到2008年之后开始转向“游牧的现实主义”,为什么?
琴嘎:我从小在牧区长大,上学进入县城,然后又来到北京,这种经历就像是游牧,也与年龄有关,没事的时候我愿意走走看看,艺术应该在现实中,可能某个点对我来说是一个痛点,会刺激我,这时候我会有表达的欲望,不像以前在工作室里苦思冥想,那个阶段,我在2008年之后就斩断了,突然非常厌倦。
雅昌艺术网:为什么会对游牧这一话题感兴趣?
琴嘎:比如放假了,说去草原,很多时候对草原是一个浪漫的想象,是一种被消费的状态。这里边饱含着现实处境的艰难和残酷性,这点往往被人所忽略,我想把问题揭示出来,它关乎传说、历史、政治、地理,虽然很复杂,一言难尽。不管是作品还是展览,我想要搭建一个对话的通道。
去往何处 Where Are You Going 大理石雕塑、沙子、风机、镜面、摄像头等,Marble sculpture, sand, fan, mirrors, and lenses 尺寸可变,Dimensions variable 2019
去往何处 Where Are You Going 大理石雕塑、沙子、风机、镜面、摄像头等,Marble sculpture, sand, fan, mirrors, and lenses 尺寸可变,Dimensions variable 2019
去往何处 Where Are You Going 大理石雕塑、沙子、风机、镜面、摄像头等,Marble sculpture, sand, fan, mirrors, and lenses 尺寸可变,Dimensions variable 2019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中您呈现了《去往何处》、《信仰》和《围栏计划》三件作品,能否谈谈这三件作品?
琴嘎:首先讲《围栏计划》,2014年,我意识到草原的问题,于是就做了一些走访、考察,对我的触动非常大,牧民们的经历看似很普通,其实跟整个社会的变化息息相关,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生态的破坏非常严重,有的牧民已经意识到这种危害,但又无能为力,因为不仅仅有现实的围栏,人与人之间也有围栏。
现在的草原有点像内地的农村,我展厅里面展示的围栏就是牧民家的围栏,过去的草原是没有边界的,但是现在把草原分配给牧民,就像是土地承包一样,牧民就把自己的土地用围栏圈起来,想要从这里通过的话,就要绕着走,牛羊也是这样,游牧变成了“定牧”,社会秩序改变了自然,虽然有牧民意识到问题,他们联合拆掉围栏,进行区域性合作,但这里也产生很多问题。
大自然是很神奇的,草原是很薄的一层植被,下面就是黄沙,所以是很脆弱的。在展厅里面我放了三个视频,另外两个是日常当中的一瞬,一个是牲畜在饮水,这里面包含着丛林法则,它们之间有协调,有忍让,谁厉害谁先喝,万物之中含着秩序和规则。
很多人对游牧的理解是逐水草而居,感觉是一种流浪,在我看来不是这样的,流浪是被动的接受,但游牧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而且是动态的变化,处在过程当中。这也是我觉得是比较迷人的地方,所以可以看到,我的作品“去往何处”中的雕塑一直是未完成状态,也是处在不断的变化当中。
围栏计划 Grassland Fence Project视频、照片、喷绘墙纸、铁丝网等,Videos, pictures, painted wallpaper, and wire 尺寸可变,Dimensions variable 2019
围栏计划 Grassland Fence Project视频、照片、喷绘墙纸、铁丝网等,Videos, pictures, painted wallpaper, and wire 尺寸可变,Dimensions variable 2019
雅昌艺术网:在作品《去往何处》中,看到还有工人在现场雕刻?
琴嘎:由于施工限制,还有些作品没有做完,于是就直接在展厅当中进行创作,他们是曲阳的农民,二十多年前我去过那里,虽然现在他们住上了楼房,开上了汽车,建立起了乡镇企业,但他们的内核还是很农村的,与二十多年前没有多大变化,所以牧民也好,农民也好,虽然之前他们是对立的关系,但在当下大的全球化、城市化野蛮扩张威胁之下,面对的问题是一样的。回溯历史会发现,一直处在冲突、战争,今天的世界我说:“今日之世界无法想象。”其实我有意他这种关系放在一起。
雅昌艺术网:您的这种创作方式非常有意思,深入到生活的一线。
琴嘎:有人说你的创作是人类学的方式,在我看来,当代艺术应该有更多的可能性,今天的世界非常的复杂,如何与它产生连接,是需要尝试和努力的。就像雕塑,过去我觉得很简单,现在发现挺不好做的,其实是没有结果。它就是在运动、变换当中,人类学也好,地理学也好,与艺术发生关系是挺好的事,过去太单一。我觉得雕塑跟游牧有某些相似之处,是动态的,应该处在现实的运动当中,这是我比较感兴趣的。
信仰 Belief 锻铜镀银吊灯、酥油,Silver-plated cast copper hanging lamp and butter 尺寸可变,Dimensions variable 2019
雅昌艺术网:《信仰》是一件具象雕塑?
琴嘎:其实就是过去的一个日常的灯,它掉下来,忽亮忽暗的,跟现实有一个对应。
雅昌艺术网:造型像是一个鹿角?
琴嘎:像鹿角,蒙古最早从山地狩猎走向草原的,是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草原的一部分人过着想城市里面人一样便利的生活,也有一部分选择非常简单的生活,我经常想过一种简单的生活,我们说自由的思想,我认为它是游牧的精神。
雅昌艺术网:对于近十年当代艺术的发展您是如何看待的?
琴嘎:当代艺术我觉得比较单一,从文本到文本,有时候就会撞车,缺乏个人极端性的创作。个人极端性在我看来就是对生命力的感受,对生活的切肤之痛,才可能触动公共性的东西,要不然做展览干嘛。游牧文化里面非常重要的思想遗产就是包容和开放。大家都是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生命体验,所以就会觉得似曾相识,跟谁的都差不多,我觉得抽象对应的是个体现实,泛泛而谈就是不疼不痒,我相信每个个体都连接着整体,如果没连上,就是属于不够具体。
我觉得艺术应该多从现实之中、生活之中去发现、吸收营养,要不然会越来越无趣,变成一种语言的游戏,为艺术而艺术。只有处在现实之中,你才知道你是谁,要干什么,要往哪儿去。
琴嘎个展相关信息:
策展人:崔灿灿
展览时间:2019-07-13 - 2019-08-28
展览机构: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第一空间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1:00 - 17:30 (11月 - 4月),11:00 - 18:30 (5月 - 10月)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D06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