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9年上海书展活动预告“《书法》杂志提名当代名家力作档案”徐利明行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新作首发暨签售 嘉宾徐利明 活动时间8月17日 11:30-12:30 地点上海展览中心上海书展世纪出版馆活动B区(延安中路1000号)
徐利明行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徐利明,1954年2月生,文学博士,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印社社长,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协兰亭奖、“国展”及各种全国展赛资深评委。
《书法》杂志提名当代名家力作档案”是《书法》杂志编辑部推出的一套介绍当代名家代表作的丛帖,它以手卷或册页为创作形式,书写内容积极向上,来展示书家风格面貌。这是一套面向当代书法史,为当代实力书家建立代表作档案的系列,也将成为书法爱好者学习、借鉴的重要资料。
行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徐利明先生近年来创作的精品力作,整个作品约长十五米高一米,通篇一气呵成,笔酣墨畅,收放自如,观整件作品气势恢宏,跌宕起伏,展示了法度与性情并举,雄强与飘逸兼融,达到了才情与理性的高度统一。
利“明”而书“法”(节选)
樊浩
“利明”密码
“利明”之形上真义起于儒家,“明”于宋明儒道佛一体的“新儒家”。汉代大儒董仲舒云:“正其谊而不谋其利,明其道而不计其功。”严峻义利、道功之殊。然而到中国哲学集大成者朱熹那里,这种儒家教条在经受佛老洗礼后得到智慧提升,伦理信条成为哲学真理:“正其谊而利自在,明其道而功自在。”正义谋利,明道计功。义正则利在,道明则功在。“利明”暗合中国哲学的这一最高智慧,集两句之精义于一体。今天利明之书画诗印之成就,也许就在这次大悟中播下了种子。
“书法”之哲学要义,体用合一,其用在“书”,其体在“法”。“法”者何也?方法、章法乃是小解,真义在形上。一位哲学家説过,“法”的基地是精神,其出发点是意志,意志的本性是自由。书法呈现的是文化的精气神,演绎的是主人的精气神,传递的是意志自由的诗意。利明书法的精气神,根本在“中”。其“精”得儒家之“‘中’庸之道”,其气得道家之“‘中’虚之道”,其神得佛家之“‘中’道”。儒道佛一体,中庸之道、中虚之道、中道,三道合一,乃利明所“书”,利明所“法”,乃利明书法之精气神。
“中庸”其“精”
何为“精”?王阳明説,“以其凝聚而言之谓精”。“精”是凝聚。何种凝聚?普遍物之凝聚。最高普遍物是“道”,“精”是普遍物的个体性表现形态,所谓“道成肉身”。因此,中国文学和学术作品中所有的“精”,都与普遍物即“道”有关,所谓白骨精、白蛇精等等,都是普遍物的化身,区别只在于伦理上的善恶属性不同而已。利明之风范、利明之境界,端在这个“精”字。作为一个书画家,尤其是声名日隆的书画家,在一般人的想象中,一定有某种与衆不同的行为方式,或者必以某种方式显示其与众不同。然而,利明给人最共同的感觉就是敦厚质朴,亲和力强。
很多人都认同,利明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质文合一。他的作品不做作,饱满厚实而本真,而灵动却尽显其间。阅读他的作品,感觉并不刻意在“书”,而是“法”,“法”自己,“法”自己的本真,无论质朴还是明快,无论宽厚还是爽朗,都是在表达自己。既不是“质胜文”,但行草隶篆中却分明有某种狂野之气,让人感受到某种诗情飘逸;也不是“文胜质”,但却不失江南才子的精致细腻。其字其画,端庄如山,飘逸似仙,才情横溢而不自卖弄,质朴本色而隽永多姿,乃“文质彬彬”之中庸境界。正如他自己所说:“碑帖俱在胸,笔底生云壑。”笔下风云,笔下风流,尽在“文”“质”之间,利明及其书法尽得“中庸”之“精”矣。
“中虚”其“气”
某些敏锐的评论家曾指出,利明的书法善用中锋,我想补充的是,它在用锋中特别善用虚笔,这在某种程度上很见道家基因的文化影子。我很喜欢利明着墨书写的那种饱满,以为很敦厚,但敦厚的同时又很灵动,不失空灵之气,絶无“岂然不动”的呆板和那种“我花开后百花杀”的霸气,究其真谛,善用虚笔是其秘密所在。在大多作品中,他的作品笔画的收笔都比较“虚”,着墨渐淡,毫毛渐散,给人一挥而就的快意,以及漫步其中的想象和参与空间。我总是将它收笔中的这种虚与散,理解为让读者漫步的星点小道,让人徜徉其间,最后曲径通幽,汇于起笔时的那种饱满。我感觉利明的书法是可以走进去的,就像西洋画的景深和层次感是可以走进去一样,因为与读者可以对话,给读者留下空间,赢得读者也就在意料之中了。起笔的饱满,收笔的虚散,形成他的笔墨传情中的虚与实。他的字体总体透着某种“狡黠的古拙”,让人感受到一种底藴,拙而不野,古而不拘,古拙之中处处见灵性。整个运笔很有骨感和笔力,常常显得很硕放,但似乎又很随缘,典型的柔中寓刚、柔中见刚。这些风格,正是老子所谓“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的道家大智慧。
“中道”其“神”
不少同仁评价利明书法“圆融无碍”,有他自己的诗为证:“圆融求无碍,自在变古昔。”圆融无碍是一种佛家境界,乃佛家之“中道”。如果与道家打通,三谛圆融即道家的有无之境。这种“中道”之境及其追求,利明书法中或潜或隐,但却如影随行,尤其随着年岁之积累与声名之隆起,愈益由潜而显,由隐而彰,成为其书法的一道特殊神韵。“以其妙用而言之谓神”,“中道”,因其在利明书法中那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妙用”,成就其“神”。
也许,书法作为一种修炼,本身就与佛法相通。而且,儒道佛作为人生大智慧,本身就相通一体,只是在场的方式和显现的境遇不同罢了。人们都说在书法中有某种“禅意”,这是书法与佛法的合一,因而由禅入书,由书体禅。对书法家来说,没有义理功底和禅定内功,而讲所谓禅,也只是附庸风雅而已。利明早就豪情万丈:“悟内理于法度之中,开新境在陈式之外。”大有古贤“六经责我开生面”之气概。
一“书”成“法”
“中庸”其“精”,“中虚”其“气”,“中道”其“神”,利明书法“书”“中国书法”之“精、气、神”。“中”,乃其人、其书、其法之真境界和真功力。利明书法姓“中”、得“中”、守“中”,这令他的书法与“中”之“国姓”珠联璧合。最后,不可逃脱的天命便是:一“书”成“法”。既“书”中国之“法”,也传自家之“法”,自成一家,自成一派,因其桃李芬芳,影响广大,最后,自成一脉,生成绵延久远之“利‘明’书‘法’”。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