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梵高
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 1866(13岁)
提奥.梵高 Theo Van Gogh 1869 (13岁)
亲爱的提奥:
谢谢你当初极力的促成保罗搬到阿尔与我同住,还慷慨的提出每个月一百五十法郎的津贴,供我们两个使用,我想,迫于经济的压力,不论如何保罗都会同意的,不过是来早与来迟罢了。
我写过几封信催促他,但未曾见过他回信,只有一次,他曾寄来他的自画像,看著那幅画能使我的心舒坦些,信的开头写着『亲爱的梵高先生』而不是叫我文森特,这令我别扭。我实在恨透了他的高姿态,他差点以为自己是个天神,所以不回应我的要求,也不与我说话。
希望保罗不会把我当成一个粗野人,为此,我尽可能的体贴,替他的画室买好所有的画具,相对的,眼下我手头拮据,不过维持三餐还不成问题。这间黄屋子一个月只收十五法郎的租金,比饭店便宜很多,往后可以为我们节省许多开支。
我替保罗买了一把桃花心木的扶手椅还有灯芯草作的椅垫,希望他在屋子里一坐下,抽上几口菸斗,就再也不想出门了。除此之外,我看到一条绿色的被子很适合他房间的风格,我正在犹豫该不该买下来。
平时练习写生,我会到田里摘几捆向日葵当作练习的素材。等他来的这段期间,我已画了半打多的向日葵,并把这些盛开的小花黏贴在家中墙上各处。天啊,我想不会有人乐见一间房子的墙壁上全是这种外来的小花,可是我以为保罗会喜欢,他起初最欣赏的就是我画的向日葵,而且他也总是喜欢画些异国风情的土人,这种小花与他的情调格外的相似。
这就是我的近况,其余的一切平安,只要我一有大型画作,就会着手寄过去给你。
保罗只听你的话,麻烦你也替我催促他一下,谢谢你!
爱你的哥哥
——文森特
这是梵高写给他弟弟的信。因为高更其实一开始不太愿意来阿尔,最后因为一些其他的事情促使高更来到了阿尔。因为梵高的弟弟当时还在代理高更的绘画,算是他的一个经纪人,自己的经纪人邀请自己去和他的哥哥同住,所以对高更而言,他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就当做一次旅行。因为当时的高更说实话他的处境也不美妙,长期一幅画卖不掉,他们都是属于同一种待遇的大师。
高更他相信自己是贵族出身,他的家族确实有过贵族,所以高更的画也总想努力表现一种高贵的感觉,包括在用色上面,他跟梵高不一样。梵高一直就是一以贯之,特别朴素。所以高更不回应梵高的要求,也不和梵高说话。高更有点儿不屑和梵高同住,因为他觉得梵高在绘画上面好像理解比较浅。如果比对艺术史的研究,确实梵高不如高更研究的深,但这不代表他们两个最终的成就谁高谁低。
梵高的态度特别热情,有的时候我们做的都是一些客套的文章,但梵高的这种做法,难相信他对于一个对自己明知道没有好感的人,还这样的真诚。他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给高更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希望高更能安心地在这儿和他一起画画,这就是梵高对人的态度,像他对画一样,丝毫没有华丽的炫技。
【荷】 梵高 《梵高的椅子》布面油画
1888 英国伦敦国家画廊
【荷】 梵高 《高更的椅子》 布面油画
1888 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在提奥的催促下,最终高更还是来到了这儿。这就是梵高在信中提到的那两把椅子,他自己坐的就是这种特别平常的木椅子,他用为数不多的生活费挤出来一些,专门买了一把很贵的桃木花做的椅子,而且还铺上了非常舒服的草甸。
这两幅画看不到投影的存在,而且在用色上面梵高的处理越来越主观,这种补色的使用,这种硬木的椅子它的面是一种甜的蓝光,实际上对红也是一种补充,他就这样大胆地画上去,这在过去的古典绘画里,认为是一种对色彩缺少驾驭能力的表现,但是梵高找到了自己合适的手段。
梵高对细节的表现,门闩铁锈的感觉,草一根一根去画,这都是古典绘画的大忌讳,但梵高画的就非常好,而且不同的质感他区分的也很棒。他的用笔即使是最虚、最混沌的地方,也从来不是去揉搓或者是大面积的皴涂,他用笔一层一层画,就像他在写信一样,非常非常得实在。
梵高的用笔跟其他大师们比起来毫无技术技巧可言,他就是用笔在造型,一遍一遍把自己想要的颜色堆上去,就像一个人在干活,就像垒砖的感觉一样,但出来的效果,如此的让人动容,这真的特别别致。他不像塞尚,塞尚喜欢斜向用笔,制造某种格调。梵高觉得只要发自真诚的,把你对物象的理解和色彩表现出来就可以,而他用的手段就是从浮世绘当中学来的这种强烈的平面装饰性和大色彩之间的对比。
这两幅画就像两个人一样,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可能高更在他看来像这把椅子,有一点贵族的感觉,他自己就像农村里的草椅子一样。可见梵高对自己从来不因为身份低而感到任何的自卑,他反倒觉得这是自己的一种优势,他更能贴近他所喜爱的艺术的本质。
“在我心中,梵高是一个孤僻的、固执的、癫狂的、纯粹的、金色的灵魂。”
—— 莫奈
【荷】 梵高 《赠送高更的日本僧侣式自画像》
1888 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
【荷】 高更 《有贝尔纳画像的自画像》
布面油画 1888 梵高博物馆
这是两个人的自画像,我们更能看到这种不一样的地方。因为这两个人就像古代文人一样,见面之前喜欢互赠一些作品当做见面礼,这两个人的自画像也代表了两个人的不同。
在高更的这幅画里,还有传统的转折、体积感的塑造,主观色、环境色、固有色的表现,背景是他传统要用到的手段,大面积的高调色彩的对比。在他的这幅画里边,他告诉梵高我要画成什么样。
“一张亡命之徒的脸,衣衫褴褛,但是像冉阿让(小说《悲惨世界》的男主角)那样有力,内心仁慈、高贵,眼睛里火山一样的热情透露出一个艺术家灵魂的面貌。”
—— 高更
高更一直在意自己那种比较高贵的气质,他希望让所有人都有感受,但梵高可不一样了。
“我喜欢画人的眼睛胜过那些教堂,在眼睛的深处藏着一种无论多么感人,多么肃穆的教堂都没有的东西。我关心人的灵魂而不是结构,无论这灵魂属于一个贫穷的恶魔还是妓女。”
——梵高
这两位大师对艺术的理解,在根本上有很大的区别。
梵高这个时候开始越来越多接触到日本的文化,他特别想往日本苦行僧那样的生活,而且他的背景大面积的平图,像浮世绘的版画。他在用笔上还是自己惯用的手法,一层一层、一笔一笔地去画。他不像高更,高更的用笔还有一些华丽的地方,比如说对轮廓线的处理,对于一些花形的小技术的体现,包括他画头发还注意了头发的阴阳相悖起伏,但是梵高的用笔感觉都差不多,他用一种热情一以贯之地去对待自己的作品。
最终两个人因为个性都太强烈,这场蜜月期很快就结束了。高更1888年12月和梵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之后,他写信给了他们共同的朋友贝尔纳,解释了两个人交恶的原因。
我在阿尔完全失去了秩序。
我发现一切事物都这么渺小,没有意义,
风景和人都一样。
整体来说,我跟梵高彼此都看对方不顺眼。
特别是绘画上,梵高赞美杜米埃、杜比尼
和伟大的卢梭,所有我不能忍受的家伙。
而我喜爱的安格尔、拉斐尔、德加,他都厌恶。
我跟他说:老兄,你对!
只是为了获得暂时平静。
他喜欢我的画,但是我一开始画画,
他就东批评西批评。
他是浪漫的,我却可能更要素朴。
—— 高更1888年12月致信贝尔纳
梵高不太懂得迎合别人的想法,在艺术里他是一个个性非常强烈的人,所以这样的大师没有办法和平的相处,最终的结果就是两位大师渐行渐远,彻底走上了老死不相往来之路。
这件事情其实对高更的影响也很大,高更就为此去了塔西提岛,也开创了自己的一种艺术上的风格。就这样高更和梵高这两位大师从此交恶,各自走上了自己人生的另外一段路。
【荷】 梵高 《割耳后的自画像》 布面油画
1889 伦敦大学科陶德艺术学院
梵高在允许他回到家里养伤的时候,他画下了这幅《割耳后的自画像》。这个时候梵高的眼睛里面已经失去了那种躁动的光芒,显得也非常得平静和柔和,而且这个时候的梵高已经意识到,自己频繁发作的精神疾病已经影响到了自己的健康,他对于死亡的忧虑也越来越大,但是他在作画的时候还是会有一种平静,这让人特别的觉得佩服。
一个人知道自己的这种疾病会影响到自己生存时候,他画画的时候还能保持如此的平静,这不是任何人能做到的,而且这个时候的梵高他背后仍然贴着日本浮世绘,他仍然觉得对于浮世绘的临摹和学习,能给自己带来一些慰藉,可见日本艺术对梵高的影响。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
您有什么问题或者不明白的吗?
欢迎下方留言
我们将会集中时间请琢玉老师为您一一解答
欢迎和琢玉老师互动哟!
作者:ARTPLUS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