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0年7月7日下午,广东美术馆当代艺术研究中当代水墨序列的展览项目“墨滴星河:林国成作品展”于广东美术馆开幕。近四十幅作品展现艺术家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思索,尝试探讨人对天的观察,人与天、人与宇宙的关系。
开幕嘉宾合照
展览现场
林国成生于70年代,其艺术观的构建主要源于儿时的家庭氛围及后来的自我成长。原生家庭的文化熏陶给他的艺术性格奠定了基调,自小涉猎广泛的他通过阅读初步感受到插画的趣味。在大多数同龄人还循规蹈矩地在校园读书时,他已将步履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
游历,眼见,写生,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林国成不仅尝试着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并将后来在美院进修过程中潜心钻研的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和古代画论充分与眼见之景结合起来,感受古人画观的当下体验。
《崖树 》纸上钢笔水墨、亚克力加镜框 110x190cm 2015
林国成在四川美术学院学习期间,素描等绘画基础课让年轻的他感受到中西美术教育和创作的差异,并从中不断思考自己艺术世界的各种可能性。背包客般的阅历让他在面对画面时总不自觉地回归淳朴的自然,生活激起他对艺术进行持续的冥想,无论古老的星象道学,还是西方的素描版画。
《山2》 纸上钢笔水墨、亚克力加镜框 2017
西方人选择素描、速写的方式快速记录,工具方便携带的同时让表现轻松自然。而东方民族却选择仰天冥思的方式去解读眼下与心中的自然之境。林国成的创作融合东西方的特点,他的滴墨贯穿了宣纸水墨与钢笔式速写的线条,不同绘画工具的搭配体现出对材质差异的亲和力。
《山3》 纸上钢笔水墨、亚克力加镜框 2017
展览由“神秘与未知”与“器物与图像”两大版块构成。 “神秘与未知”主要呈现了人与天、人与未来、人与科学之间的各种神秘未知。
进入展厅,林国成关于“我们从哪里来的”的问题扑面而来。《宅兹中国》以钢笔及水墨构建的混沌腾云空间中穿插着铭文般的字体,其中“宅兹中国”的铭文赫然在目,这四个字来源于目前出土文物中最早出现“中国”二字的青铜器——何尊,以出土文物的考据来回应“我们从哪里来”的思考。
《宅兹中国》 纸上钢笔水墨、亚克力加镜框 240x150cm 2019
《变体南越王玉佩》是以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馆徽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为对象的变体想象,把中国文化中龙的地位引入视野。《天地混沌》中加入了变体C形龙,以龙的发展演绎表达古人对宇宙的想象及对天人关系的理解。《变体岸溪图》《雪月苍》《空间与山水》把现代的视觉经验加入古代的山水范式中,如典型三远式构图山水中的几何形状,在固定空间中的庭院山水,体现了现代人赏古时的理解与当代的想象。
《变体南越王玉佩》纸上钢笔水墨、亚克力加镜框 110x200cm 2020
《天地混沌》 纸上钢笔水墨、亚克力加镜框 60x190cm 2018
《变体岸溪图》纸上钢笔水墨、亚克力加镜框 150x200cmx2 2020
《雪月苍》 纸上钢笔水墨、亚克力加镜框 110x220cm 2019
《空间与山水》纸上钢笔水墨、亚克力加镜框 110x220cm 2019
若“神秘与未知”强调中国文化与天的关系,“器物与图像”则通过对传统与器物图像进行再创造,呈现人对传统和过往多维时空的思考。《太极花》、《山峰粒子与未知处》、《菩提本无树》、《行流与飞跃》、《霓裳》画面中花、山、树、太湖石、舞袖等器物及自然形态的想象揭开艺术家在传统文化中探索星辰与宇宙的历程。
《太极花》 纸上钢笔水墨、亚克力加镜框 110x260cm 2015
《山峰粒子与未知处》 纸上钢笔水墨、亚克力加镜框 150x240cm 2020
《菩提本无树》 纸上钢笔水墨、亚克力加镜框 130x230cm 2020
《形流与飞跃》 纸上钢笔水墨、亚克力加镜框 130x220cm 2019
正如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在前言中总结,林国成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和古代画学意境的探索中,充分发挥硬笔和软笔工具的双重特性,结合中西不同语境对造型和用线的理解,在无限延展的平面上呈现不同思想空间中的线性艺术,及其与水墨共筑的当代实验场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