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王南溟|文化遗产+当代艺术——王纯杰在“敦煌:生灵的歌”中的策展


文化遗产+当代艺术——

王纯杰在“敦煌:生灵的歌”中的策展


王南溟


在2015的“敦煌:生灵的歌”展览中,与复制的敦煌石窟与壁画一起展出的还有当代艺术作品,因为喜玛拉雅美术馆是一个当代艺术的美术馆,所以如何从当代的视角来呈现古代文化遗产,并且呈现着传统与当代的对话关系是策展人一种实践。也从这个美术馆的敦煌展开始,让人们感受到了文化遗产在当代美术馆的空间所能产生的新颖效果。


当代型美术馆从展陈方式和照明上与传统博物馆有着完全不同的趣味,当代美术馆强调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大量的留白距离,甚至于为了作品而可以空着展墙,并使展墙与作品之间,空间与作品之间也成为作品的组成部分,这与普遍的把作品陈列的满满的,甚至挤得目不遐接的陈列传统完全相反。当代美术馆在展厅中有照明无死角的要求,伴随着受光均匀所导致了亮堂堂和博物馆为了突出某物重要性而将光源打到该物的中心点上的态度也不同,所以我把博物馆照明比喻为黑乎乎,而将美术馆照明比喻为亮堂堂。


在《博物馆与美术馆之间:展览策划中的文化遗产与当代批评理论》讲座中,我会涉及到了“敦煌:生灵的歌”展览,策展人王纯杰为这个展览邀请了十几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参与其中,而我选择了其中的四位当代艺术家白南准、何成瑶、郭工、黄勇的四件作品作为与文化遗产与当下生活,传统陈列与当代展览之间的区别而如何又通过当代艺术作品与文化遗产并置的方式来释放出当代美术馆如何处理两者看似没有关系而其实成为了特别策展的能力,包括对空间和照明的当代美术馆式的特别使用。


在有着厅部灯相式的照明的展厅中,我们可以看到墙上的壁画展区和敦煌石窟中佛柱在其展厅区域的中间,墙的兰色象征着敦煌的兰天,而佛柱的对面凹进去的一个区域是被称为录像艺术之父的白南准的《蓝佛》,以电视与彩色霓虹灯构筑成佛,现代生活的电视机中各种图像视频式的闪出光亮,使整个展区炫亮无比并构成了反消费时代的前卫艺术精神与佛像精神世界的对话。


白南准《蓝佛》


何成瑶是2000年走在前端的中国行为艺术家,在2007年“心灵之痛:何成瑶的行为艺术及影像”的回顾展就在上海玛拉雅美术馆(之前叫证大现代艺术馆)中举办,之后她新创作的一组的作品就是每一秒在画面上点上一点痕迹,通过时间的重复用依次的点与点平行关系累积起来的画面,而形成的结果是,观众看上去是一幅抽象画,而其实是一个不停重复而成的行为,把我称为“秒画”,这种创作方式源于她在佛学中修行的体验,《唵嘛呢叭咪吽一百万遍》(134 x 102 cm,马克笔、汉皮纸,2014-2015)就是参加“敦煌”生灵的歌)的一件作品,并且在展览的闭幕式进行创作式表演,与佛有缘,到了2017年何成瑶正式出家去寺庙做了尼姑,使她“艺、行合一”,也使这个展览有了当代艺术家的回音。


何成瑶《唵嘛呢叭咪吽一百万遍》和行为


郭工的《心经》是2009年作品,在生灵的歌的展厅中,同样是与敦煌文化遗产共同的呈现,他的作品是在展厅中的六个柱子上面,每个都安装着一个喇叭,喇叭中传出的是用六种语言念的心经,但由于喇叭被两层玻璃罩罩着,观众只能看到声波而引起的喇叭震动,但因两层玻璃隔着而听不到声音,这件作品的对面是敦煌卧佛石窟的壁画的局部,是释迦牟尼圆寂时,徒弟们呈现出各种悲痛的表情,但其中有一个徒弟却做着用耳朵听的动作,还在听佛祖说话。心经与用心而听,在这样的展览中被当代艺术作品和策展方式贯穿了起来。至少当我们在展览中面对着敦煌莫高窟的文化遗产的气氛中,而又有白南准、何成瑶和郭工的当代艺术作品与它们对话而释放出了博物馆经常在提倡的历史、当下与未来的连接关系,当代美术馆的展览策划从这个意义上正好是对博物馆展陈的一种突破,而变得同样是文化遗产的展览,但却是从当代艺术中看过去的文化。


郭工《心经》作品现场及敦煌洞窟壁画


在喜玛拉雅美术馆举办的“敦煌:生灵的歌”展上,美术馆的中厅面积是800-900 平方米之间,高十五米,走上第二层回廊可以看到整个中厅,建筑设计师黄勇作为本次参展艺术家,其作品就是让他设计这个展场,在这个中厅空间中,黄勇设计了一个大结构体,将敦煌鸣沙山外形作出几何化的再构造,在材料上选择了内结构是钢架,外立面用两层麻布包裹起来,并镶有大小不等的现代几何形状的神龛,结构体内部分布着七个复制的洞窟组合在一起,在展厅中给观众的感受是,整体看去像夕阳下戈壁滩的土橙黄色,这种沙漠色加上其它展厅里以敦煌常年可见的兰天色和敦煌壁画中重要的褐红色作为整个展厅的三主色,并辅以美术馆亮堂堂的灯光照明,将敦煌遗产和当代艺术互为阐释,而黄勇的设计模型作为作品同时展出。


黄勇为美术馆中厅设计的现场和同时展出的设计模型



当然,“敦煌:生灵的歌”毕竟是文化遗产的展陈与当代美术馆相结合,在照明上采取两种概念以作区别对待:如兰色展厅是用当代美术馆的常用的灯光打亮打均匀。而另有一组照明是用来营造石窟效果,比如在中厅的洞窟和褐红色墙展厅,灯光用得较暗,就像进入真实的敦煌莫高窟洞窟在看作品,其入口处有领取小手电筒,展品标签要用手电筒照一下才能清晰看到,看得出来,这样的照明处理本身就是美术馆为观众设计的行为艺术了。


王南溟跑道编辑团队


主编:马琳

编辑:滕红琳


跑道编辑部期待您的投稿

邮箱:paodao123@126.com


作者:当代艺术_王南溟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