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也没有白吃的苦,每一次都动人;
所有的无心插柳,都是水到渠成。
从92年开始,吴六君就跟着母亲学做紫砂壶,从此,便开始了他近30年的陶艺生涯。有时候改变命运的,仅仅只是一个选择。
入门学艺
吴六君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宜兴人,宜兴作为紫砂之都,在这里的大部分人都是从事陶艺工作,他的母亲是一位民间老艺人,从小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偶尔帮忙打打下手,使得他对紫砂传统技艺有着一份浓厚的亲切感,也是他放弃复读,选择从事紫砂的初衷。
93年年底,他进入紫砂工艺厂工作,开始了他既枯燥又充实的紫砂生涯。紫砂工艺厂是紫砂界的“黄埔军校”,培养出的人才不胜枚举。上百人一个车间,统一教学,从基本功开始,每天就是打泥条、拍泥片、拍身筒,做一些传统壶型。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只有一件,把简单的事情重复无数遍,越是这种状况下,人越容易失去最初的耐心。
在紫砂厂的那段时间,吴六君始终都是兢兢业业,从来都不懈怠,由此也锻就了他扎实的基本功。随着技艺的日渐成熟,他深知若想成为一位紫砂陶艺家,就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学会创新,但他心里也非常清楚,创新急不来,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水到渠成,在此之前,需要在枯燥之中保持热爱与激情,和日复一日的勤学苦炼。
直到10年后,他才开始尝试做各种类型的壶,并将自己的艺术审美和个人感悟融入其中,逐渐形成了自己清雅灵动的个人风格,尤其是他对线条把控尤为精到,一直一圆,一曲一斜,一细一粗,这正是紫砂精髓所在。
晚秋 · 大红袍
寻求创新
吴六君擅以现代审美的简练线条去勾勒造型,所以他的作品既有传统的表现、又充满张扬的个性。他对壶要求近乎苛刻,家藏十几二十年的老泥是他制壶首选,且极其注重工艺,稍有瑕疵,立即捏碎,从不怜惜花了多少心血。
做一把让壶友喜欢、满意的壶,是他一直以来不懈的追求!
葡萄 · 大红袍
他喜欢花器,尤其喜欢蒋蓉大师的作品,对于仿生类作品来说,器型越复杂就越考验制作工艺,既要栩栩如生也要充满情趣。曾经为了仿制蒋老的青蛙荷花套壶,他经历了很多次失败,要么型不正,要么韵不美,他总是那么不厌其烦寻找原因,不厌其烦的重头来过。
正所谓,禁得起失败的心酸,才配拥有成功的喜悦。这也为他以后的花器技艺积累了深厚的基础。如今他的花器作品愈见精湛,品类丰富,且生动细腻,得到广大壶友的认可。
青蛙荷花套具 · 原矿段泥
“从艺近30年,我坚持在实用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所做之壶既要拥有自己的特色,又要能得到壶友的认可与理解,这一点极为困难。”他喜欢跟壶友互动,了解他们的喜好,听听他们的想法和诉求,询问他们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某些问题,把握是否舒适,出水是否顺畅,以及收集他们的一些好的建议等等。他始终认为,一把好壶的本质应该是以实用为基础,展现紫砂的美感与艺术韵味。
执着守艺
吴六君是一位多面型紫砂艺人,各种器型无不擅长,尤其以花器见长,这离不开他的勤奋刻苦和对生活的感悟。他的壶艺都是凭着努力和专注积累的,直到现在,他也经常废寝忘食,往泥板凳一座,一晃就到半夜1、2点,他已经习惯了在深夜人静的时候制壶。
做壶,是需要全身心去投入创作,很多紫砂艺人做壶都会久坐,以致会有一些颈椎、腰背酸痛等毛病,吴六君也不另外。在接受采访的前一天,他还在做针灸推拿,然而尽管如此,他妻子说他依然坚持每天做壶,泥不离手。
生活状态
工作中的吴六君像执着的飞蛾,一心扑在紫砂上,生活中的吴六君,又是另一个样子,他穿着休闲,为人简单,与其交谈,温文尔雅。闲暇之时爬山旅游,去过内蒙、青岛等国内很多地方,爬过万里长城。
当制壶缺少灵感的时候,他经常去博物馆参观学习,也会出去串串门,跟朋友一起喝喝茶,聊聊天,放松自己,或者走进大自然的怀抱中,看看四时风物开花结果的样子。
热衷公益
在传承紫砂文化这条路上,吴六君从来都是不遗余力,他积极创新,赋予紫砂时代精神和审美,同时又热衷公益,身行力践,每年他都会向一些慈善机构和博物馆捐赠自己的优秀作品,积极传播紫砂文化,推动紫砂艺术进入广大群众的生活中。
人壶对话
言以有物,而行有恒。每一次用力捶打,每一次巧劲拍片,每一次精心雕琢,每一次用心创新,吴六君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和追求。如今他更注重以细腻的心灵去观察自然界万物,以感性的思维去沟通人壶的对话。
关于未来,他说:“以后会往花器方面发展,也会多与书画界互动,希望创作的壶能与壶友之间达成心灵上的共鸣。”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梦想也许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吴六君不懈追求的样子,是一个匠人对手艺最纯真的热爱与执着!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