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大愚书论】三副二毫,东汉毛笔制作技术的发展与突破

 

两汉时期的书写仍以简牍为主,与战国时期相比,虽仍因用途而长度各有不同,但简牍的主要长度逐渐固定为一尺,文字内容较多的仍用竹简书写,较少的文字记录和往来则用木牍或木札,故当时以尺牍指代书信,而其宽度则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竹简宽至1.5cm,木牍宽至6cm左右。

居延汉简

故两汉时期的毛笔形制仍沿袭秦笔而稍长大,长度仍为一尺左右,只是笔杆稍粗,西汉还出现了制作简便,便于更换笔头的居延笔,而东汉出土的“白马作”毛笔,则标志毛笔的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笔杆直径0.6cm,笔心是紫黑色硬毛,外面覆盖黄褐色的软毛,便于储墨,刻有隶书“白马作”,说明当时的制笔业已经较为规范。

西汉敦煌马圈湾毛笔

制作毛笔最重要的环节,一是笔头与笔杆之间的连接固定,二是笔头本身的制作,因为是书写在竹木之上,故此时笔毫仍以硬毫为主,时论常以中山兔毫为喻。受制于书写材料,笔头仍然不大,在此情况下,以传统的线缠漆固的形式就可以保持笔头的良好收束。

东汉“白马作”毛笔

 

到了东汉末年,随着造纸术的大幅进步和纸张的普及,打破了书写的空间限制,毛笔随之变大,并实现了制笔工艺的重大突破,其标志就是在东汉末期出现的张芝笔。

张芝像

根据流传下来的韦诞《笔方》,我们大概可推知张芝笔的制作方法:首先以兔毫为中心,外附一层羊毫为副形成笔心,笔心之外附一层短羊毫为副用以蓄墨,称为墨池,之后再外附一层羊毫为被,使得笔头圆健,这其实就是后来有名的三副笔法。张芝笔的制作技法是相当超前的,其主要特点,一是硬毫与软毫合理搭配,软毫的作用提升,笔头的表现力增强;二是设计中强调了笔头的蓄墨功能,这也是纸张普及后制笔技术发展的主要诉求之一。

大愚书法作品
大愚书法作品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