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兴起于17世纪末。其包罗万象又充满人间烟火的题材,组成了一幅太平盛世下日本世俗文化的全景图。浮世绘历史悠久,具有日本美学独创性的特点,兼具美术史价值与装饰趣味,是极佳的收藏品类。
中国嘉德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特于本次网拍推出“流光丽影——浮世绘版画专场”,囊括21件精美作品,分别出自六位赫赫有名的日本浮世绘画师之手。本文介绍将介绍这一独具日本美学特色的艺术的制作工艺及形式演变(关于浮世绘的艺术流派及风格,请关注《E-BIDDING 第24期丨揭秘日本浮世绘》)。
浮世绘的制作工艺
一幅浮世绘必须由画师、雕刻师、拓印师三种专业人士在出版商的组织下协力制作才能完成,制作工艺复杂考究。只有画稿上乘、雕刻出色、拓印精细,并经过各种技法的综合运用,才能制作出精品。
画稿
先由画师粗略地勾出草图,日语称为“下绘”,确定画面之后再覆以薄纸,边复制边具体细化,这是正式的画稿,日语称为“版下”。
版下绘还需经过一道“检阅”程序,类似今天的出版审查。江户时代由区域出版商组成的协会、或街区的负责人审阅版下绘,并给通过的作品盖章认证,日语称为“改印”。改印图章主要是篆书“极”字(日语中“看清”之意),在雕版时会被原样照刻。改印制度始于1791年,由于改印图章随年代甚至月份更换,因此是考据浮世绘年代的重要依据。本次上拍的不少作品之上也可见改印图章:
LOT 12524
歌川广重《四季的花尽·朝颜》
1960年代
纸本 木刻水印
27×39.5cm
说明:作品附原装封套
起拍价:RMB 1,000
较之美人绘与风景画,浮世绘花鸟画数量较少,但却是不可忽视的类型。正是花鸟画将日本艺术对动植物的独特表现手法带到欧洲,进而将东方式审美意趣融进西方"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的潮流中。花鸟画的繁荣期与风景画同步,歌川广重与葛饰北斋为两大主要代表。较之葛饰北斋的严谨造型和写实手法,歌川广重更注重画面情趣的渲染及与观者的情感共鸣。此作品是歌川广重极为罕见地正面表现牵牛花和草虫的构图。他用青色和浓草色点缀出的叶子的变化,间缀以色彩缤纷的花朵,画面给人一种美丽清新的印象。
LOT 12522
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骏州大野新田》
1960年代
纸本 木刻水印
28×41cm
起拍价:RMB 1,000
《富岳三十六景》是葛饰北斋画师生涯的巅峰,描绘由日本关东各地远眺富士山时的景色,以不同的位置、角度、季节、时间全方位地表现同一主题。此件《骏州大野新田》为第31景,取景地现属静冈县富士市。农妇担着芦苇,农夫牵着牛,牛负着干草,在沼泽地旁行进。空中振翅⻜驰的两只白鹭,与负重缓行的农人形成视觉上一小一大、一轻一重的对比。后景中,泛红的霞云与富士山相衬,增添了一抹暖色。
雕版
通过审查的版下绘就交由雕版师雕刻。雕版的第一道工序是将画稿反面粘贴在木板上。半透明的画稿用纸极薄,一旦粘贴歪斜或出现褶皱均无法调整,画师的创作将前功尽弃,因此要由经验丰富的技师粘贴画稿。
待画稿干透,呈透明状,雕版师沿墨线仔细将空白部分挖去。人物头部的雕刻难度最大。美人画的头发雕刻,日语称为“毛割”;由于画稿只有头发的轮廓,这就要求雕版师不仅手艺精湛,还要有相当的造型能力,根据画面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场合细化发型。脸部的雕刻日语称为“头雕”,难度丝毫不亚于“毛割”:原稿上的墨线一般较粗,若原样照刻将无法体现人物之美,因此雕版师要边刻边调整,既保证线条流畅,又体现原作笔意。一幅精美的浮世绘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雕版师的创造性工作,能在画面上署名的就是承担头雕的雕版师。
主版雕刻完成后,先拓印约20张单色墨版,称为“校合拓”,一方面用于雕版的修正,一方面交给画师指定颜色和图案,再交由雕刻师分别雕刻色版。
拓印
最后一道工序是拓印。拓印师先印制出样张,与出版商和画师共同讨论套色效果,此后才开始正式印刷。
理想的印刷用纸是既耐摩擦又柔软的“政纸”或“奉书纸”,印刷之前先用明矾和胶水的混合液在纸上刷一次并晾干,避免颜料的渲化和渗透。同时,为了让颜色更好地附着于纸面上,还要略微让纸张受潮。
拓印时先印墨版,再印色版。由浅色至深色,最后拓印红色版。套色工艺当属对准人物的口唇位置难度最大,因为印刷时不但纸张因空气湿度影响而略有伸缩,木板也会因吸水而变化。
全新雕版拓印出的前几百张,画面线条锐利,色彩鲜明,在大色面上甚至可见清晰的木纹,极为精致,价格也相对昂贵。
拓印技法之羽化拓
这是浮世绘风景画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多用于表现天空,利用色彩的浓淡渐变增加画面的空灵气氛。先用湿毛巾擦拭局部雕版,然后在潮湿的版上刷上颜料,紧接着拓印。由于水分作用,颜料晕化,类似于水彩画中的湿画法,很考验拓印师的技法。此次上拍的《兰花与蚂蚱》即使用了羽化手法:
LOT 12528
葛饰北斋《兰花与蚂蚱》
1960年代
纸本 木刻水印
26×38cm
说明:作品附原装封套
起拍价:RMB 1,000
日本艺术对于动植物的表现手法十分独特,也体现在数量较少的浮世绘花鸟画中,并传至西方融入“新艺术运动”之中,其两大主要代表就是葛饰北斋与歌川广重。此幅《兰花与蚂蚱》是葛饰北斋最具代表性的花鸟作品之一,基于严谨造型和写实手法,通过融入中国画的技巧以及简约巧妙的构图,准确描绘出大自然中充满生机的一幕。沿着画面下端边缘的羽化深蓝给作品增添了幽邃的意境。和谐的色彩搭配也贴切地传达出兰花所喻之沉静典雅的气质。这正是葛饰北斋极高作品格调的体现。
拓印技法之云母拓
画面背景为满版单色,在此基础上大面积敷设“云母粉”。云母的光泽具有独特的豪华感。根据不同底色称为白云母、红云母、黑云母等。喜多川哥麿即喜作云母拓,此次上拍的《当世踊子揃·道成寺》为白云母拓:
LOT 12535
喜多川哥麿《当世踊子揃·道成寺》
1960年代
纸本 木刻水印
40×27.5cm
说明:作品附原装封套
起拍价:RMB 1,000
此作描绘了一身穿紫色和服、单手执扇的舞女形象。发饰以及黑花图案的和服,都显露出女子淡雅单纯的气质。她纤细的指尖轻轻捏着扇子,观者似乎可感受到舞动感。这是一幅构图轻松、极具个人风格的美人绘。
浮世绘的形式演变
墨拓绘
单一墨色浮世绘始于浮世绘初创的17世纪中后期,主要描绘江户的艺伎舞女和歌舞伎演员的全身像。
墨拓绘笔彩
在墨拓绘上手工着色,在浮世绘出现之初属于价格昂贵的奢侈品。
丹绘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浮世绘的手工着色主要用矿物质红色颜料“丹”,色彩效果偏概念化。
红绘
18世纪初期后,浮世绘手工笔彩开始以植物性颜料“红”代替矿物质颜料;其他色彩也开始使用清淡色调,画面更加细腻丰富,开始体现出日本传统美术情调。
漆绘
通过在墨色中添加胶,以产生光泽、模仿漆的效果,还以黄铜粉代替金粉喷洒画面,增强华丽效果。
红拓绘
1744年前后出现了在墨版上以红绿两色套印的技法,取代手工笔彩,在浮世绘史上是划时代的进步,套印技法受到中国姑苏版年画的影响。
历绘
1764年前后,在江户富商及浮世绘爱好者中流行带有浮世绘的年历。他们筹集资金动员浮世绘画师、雕版师、拓印师竞相制作媲美,在创作上突出个人色彩,在材料上不惜工本,成为多色套版浮世绘出现的契机。
锦绘
多色套版浮世绘色彩鲜艳且洗练的画面效果引起轰动,被誉为京都出产的五彩织锦,故名“锦绘”,也标志着江户作为日本新的文化中心的自信。此次上拍的拍品中,不少都属于代表着浮世绘全盛时期的锦绘,下面列举一二:
LOT 12529
歌川广重《外与内资八景·格子之雨夜·明信片之晴》
1960年代
纸本 木刻水印
39.5×26.5cm
说明:作品附原装封套
起拍价:RMB 1,000
歌川广重是声名远扬的浮世绘大师。他的笔致柔和抒情,且因擅长多变的视角和奇特的构图,被称为"江户摄影师"。此幅《外与内资八景 · 格子之雨夜 · 明信片之晴》即构图独特:作品的主画面与右上角的圆形区域相呼应,同时呈现同一时刻室内与室外的场景。主画面中的女子正将点燃的香烟递给圆形画面中裹黑色头巾的男子。歌川广重生动地描绘出了两人正在交流的场景。画面中的歌舞伎身着黑色和服,配以上面的金色花纹,华丽细致,带有日本审美的典型元素。
LOT 12534
歌川广重《雪中的芦与鸭》
1960年代
纸本 木刻水印
38.5×18cm
说明:作品附原装封套
起拍价:RMB 1,000
竖构图的花鸟画册页常在画面上写有俳句或中国古典诗词,刻画细致、色彩浓艳,有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神韵。歌川广重即喜作竖条幅构图,常赋予可爱的小动物拟人化的动态与表情。此幅《雪中的芦与鸭》,表现出日本传统美学中所注重的丰富季节感的同时,满盈着普通花鸟版画少见的诗意。
红嫌
随着锦绘出现,浮世绘色彩趋于华丽鲜艳,此后的天明年间(1781-1788)又出现了抑制色彩的倾向,突出暗色调,日语“红嫌”意为回避鲜艳色彩。
蓝拓绘
江户末期,随着海外输入的化学颜料维尔林蓝的使用,流行以蓝色为主的锦绘,也称蓝拓绘,强调蓝色的浓淡变化,限制其他颜色的使用。
作者:嘉德艺术中心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