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艺术号·专栏 | 孙振华:诗的涅槃

继《十年而已》之后,2018年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先生又出版了一本文集《处处尘埃》。这本文集内含三百余篇千字短文,分社会观察、艺文杂谈、生活百态三辑,这些文章是作者关于生活、文学、艺术、学术等诸多方面的体悟与认识。篇幅短小精悍,语言朴素直白,体现了孙振华先生对世事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文学艺术素养。雅昌艺术网经孙振华先生授权连载《处处尘埃》,《诗的涅槃》选自第二辑“艺文杂谈”。

更多内容尽在[雅昌孙振华专栏]

                              

深圳才女,著名诗人、编剧从容的新作《隐秘·莲花》将诗与表演艺术融为一体,借助“跨界”的表演形式,重现了诗歌的魅力。

从容的诗作纯净而优雅,维护了诗歌的美和尊严;同时,她的诗歌又是当下的,是对古老诗学的超越。《隐秘·莲花》是女性视角的写作,具有很大的文化时空的跨度,它是自由奔放、穿越不羁的,它充满了隐喻:性别、身体、灵与肉、得与失,生与死…… 《隐秘·莲花》充满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思绪转换和不同意象之间的跨越,然而,它又那么符合情感的逻辑。从容的诗歌展现了一个知识女性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她的知性和感性,她的精神追求和不满足。她的诗句为观众展开了广袤的想象空间。

《隐秘·莲花》在小剧场表演,演出中,从容朗诵她的诗歌,舞蹈演员伴随诗歌和音乐进行现代舞表演,影像装置、灯光、和类似行为艺术的表演都成为演出的重要元素。我们很难为这种形式命名,叫“肢体戏剧”、“诗舞剧”似乎都无法恰当地描述它,这种归类和命名的“困难”,恰好说明了从容的创新和突破。

自从尼采惊世骇俗地喊出“上帝死了”之后,类似的说法层出不穷。例如:“主体的死亡”、“艺术的终结”、“作家死了”等等,在诗歌界,则有“诗歌死了”的说法。

“诗歌死了”大概有两层意思:一是对未来历史的预言,它想说明,在历史上曾经非常活跃的诗歌失去了现实存在的合理性,它已经没落,正走向终结;另外是对诗歌现状的不满,认为现在的诗歌失去了灵魂和精神价值,所以它“死了”。

一些人在“诗歌死了”之后,试图另辟蹊径,为诗歌另寻出路,要不写粗俗的大白话,要不就写情色的“下半身”。有着悠久历史的诗歌曾经是人类精神的桂冠,人们甚至把“诗学”作为“文艺美学”的代名词,到今天,它何至于出现“死亡”之叹呢?

从容的《隐秘·莲花》正是尝试在当代条件下,让诗歌重拾精神价值的可能,在一片唱衰诗歌的声浪里,从容为诗歌的当代涅槃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从艺术史的角度看,从容在《隐秘·莲花》中的“跨界”其实是向远古的回归。大家知道,在人类早期,诗、歌、舞是三位一体的,如《毛诗序》所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里所描述的,就是远古载歌载舞的情形,今天,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然可以看到这种形式。只是,这种“三位一体”的艺术,随着后来分工的日渐细致,被割裂开了,这才有了今天的“跨界”之说。

在《隐秘·莲花》的整个表演中,起核心引导作用还是“诗歌”,作品的感染力是由诗歌作为情绪导引,结合舞蹈、音乐等其它元素所产生的一种综合效应,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全方位地调动了观众的各个感觉器官,在现场,观众甚至会有眼睛不够用的感觉。可见,如果脱离了诗歌看舞蹈,或者脱离了舞蹈听诗歌,都将无法产生这种综合效应。

让诗歌重归“三位一体”,只是一种艺术实验,但它或许正好代表了诗歌的涅槃和返魅的方向。

作者:孙振华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