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生活滚滚向前,
有你发现美的眼睛,让它别开生面。
【众·观】
栏目接收观众投稿
(方式详见文后)
编者按
舞龙表演、剪纸窗花、年画、捏面人……这些场景和物件,有没有勾起您的一些回忆呢?在浙江美术馆的展厅里,这场名为“日用皆道:年的艺术”展览,吸引了大朋友、小朋友来参观。有家长说,现在城里孩子可能只知道春联、鞭炮、压岁钱,但他们自己小时候,活动可多了。本期跟随95后观众一起来欣赏传统中的“中国年”吧。
作者简介
王家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2017级学生
从年开始
日月交叠、四季终始,万物皆有轮替,一切的开始,是年。
说起新年,最先想到的会是什么呢?红色的炮仗、红色的春联、红色的烟火,红色的灯笼……庄严礼规、轻拂祝福,在年里,都化作同一种红色。
红色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原始人类使用一种名叫赤铁矿的红色矿石制作壁画,涂抹兽皮。商周时期,人们将矿物颜料作为染料给衣服染色,记载于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称为“矿物染”。制作精良的朱砂颜料,经过两千多年的时间,依旧能保持鲜艳的色彩,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大量彩绘丝织品中,许多花纹就是用朱砂绘制而成。在瓷器中,明初时期创烧了纯正、稳定、鲜红的红釉瓷,康熙时期创烧了霁红釉,氧化铁、氧化铜、金都可以作为红色釉的呈色剂。在古代玻璃器中,红色玻璃也尤为珍贵。
红色也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颜色之一,喜庆而热烈,奔放而祥和,祝福而美好。“日用皆道”也将红色贯穿整个展厅,像时光的回廊,带来团圆的气息。
刚一进门,就被墙上的年画所吸引,通过绘画的手法,祈福迎新,驱魔辟邪,年画娃娃的形象憨厚可掬,为人们增添了许多新年的喜庆氛围,画中的细节,也都是满满的吉祥之意。
少数民族服饰的出现,像是突然带领着我们离开了冬天,也让我们感叹,各民族丰富的差异性,让年的庆祝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过年的美食代表了人们对来年生活的美好祝愿,每一道菜都有寓意蕴含其中。年年有余、万事如意……每家每户的年夜饭都是属于每家每户的满汉全席,因为心里吃到的祝福,早已比嘴里的更甜蜜。
展览中的几件礼器格外的引起我的注意,也许是自身专业使然。虽说是礼器,但形制上并不是非常标准的传统礼器,而是带了些现代的感觉,倒也显得可爱与别出心裁。
香炉、烛台属“五供”中的三件,成套的“五供”包括一件香炉、一对烛台、一对花觚,比较出名的有乾隆时期的景泰蓝五供,因其通过掐丝珐琅工艺制成,所以弥足珍贵,同时也有铜制和瓷制的五供。
以礼器为例,因为这可以说是展览中与我专业联系最紧密的器物。礼器在历史上曾有着不同的意义,原始社会时期,礼器用作祭祀天地,“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到了商周时期,礼器则更多的反映了社会贵族的权力和地位。礼器背后代表的奴隶制度和社会礼仪制度,构成了“藏礼于器”的特殊意义。
也许有人会觉得如此背负历史的器物应该安好的陈列在博物馆严谨的灯光里,但也许这些充满了模棱两可,又现代又古典的“礼器”,也在向我们表达它的特点,抛弃封建社会的束缚,地位的划分,保留住顺应天时的优雅,遵循自然的节奏,礼乐的祝福和仪式,幻化成民族的火焰。
这一抹红,是一帧帧团圆的画面组成,是市井烟火里对未来的期盼,是一首欢声笑语的歌。听着周围人对过年的津津乐道,我明白了“日用皆道”能让人轻松的回味无穷,理由在于,展览给出了一个引子,一根“线”,所有人都可以顺着这根“线”,找到自己。这也是中国节日的奥妙之处,人在节日之中,人在自然之中,人在天地之中。
如今,越来越忙碌的生活展现出了它的两面性,现代的便利和那些被冲淡的味道。人们宁愿享受片面的仪式感和短暂的快乐,去高级餐厅吃晚餐,买昂贵的礼物首饰,随即又投身于劳累的花花世界。开始把生活的问题变得深奥难懂,以为那是在参透人生的欢喜悲苦,把一个句子扭成麻花,以为自己无处寻知音,被追逐,被不解,被无视。哪怕如此,仍有人怀抱着新的和旧的祝愿,展示着个人的力量,平凡的伟大,仍有人不断寻找着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不愿意让这抹“中国红”封锁在岁月的匣囊。
我们身在历史之中,活在当下时代,时空变幻,蕴育新生,改变的也许是表现的方式,不变的是文化的天空。鞭炮散去,成长一岁,此后千里万里生生不息。熠熠的星火是永恒的红色,是玫瑰,是太阳,是希望。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南山路138号
电话:0571-87078700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
周一休馆(遇法定节假日照常开放)
免费注册成为浙江美术馆之友
享受更多会员服务
作者:浙江美术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