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轮持续10年的艺术市场周期,乐观派认为在2021年将会结束,并进入到一个新的市场增长期,又因为过去一年全球新冠疫情的压抑后的释放,甚至开始期待井喷。但多数人认为,经济下行中,不会出现2003年非典之后的超级井喷式的增长。简直不能想象,那场让人谈“非”色变的疫情已经过去17年了,而我们也和新冠疫情共处超过1年了。这17年艺术市场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奇遇,过去的1年,艺术市场也不得不接受并发生变化。虽然艺术市场的滞后性,使得一些表象不如实体行业,但在2020年末已经初见端倪,譬如跨行业的竞争、线上布局、征集难、边界模糊等等。眼下正值拍卖季,尤其是和海外客户征集的密切期,海外也被认为是出尖货儿的地方,但依然出行受限,很多拍卖行改为海外云征集,亦或是暂时放弃了海外征集这条路径,这无疑是很大的损失。与此同时,海外征集如何落到实处,也是一个考验。毕竟在疫情交通受限中,见到客户、拿到作品、带回国内,并最终上拍等等,这一系列环节中,都是实打实的问题。对国内征集来说,比如中国嘉德在农历年前就结束了国内六大城市的公开征集,依托于各地办事处的布局,把触角延伸的更长。北京保利也将于3月开启国内公开征集和定向拜访之旅,显然大家都想在国内再淘一波儿宝。
国内来说,一些顶级藏家和艺术家家属,是尖货儿的聚集地,基本上是行业内的透明信息。但客户数量有限,并多数重合,如何才能说服他们委托,也变得越来越难。对于藏家来说,委托于哪家拍卖行,人情之外,能否高溢价、顺利交割等等也是客观因素。反之,对于拍卖行来说,在一定的运营成本中,拿到精品是最高的性价比。拍品品质分层更为明显,这也促进了品牌化专场的成熟。夜场拍品作为头部公司的实力标杆,竞争也将更加激烈,比如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的拍品高门槛和高成交,历来就是尖货儿的重要竞争筹码。交易市场的供需关系中,买卖双方一直是相互博弈。作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不少专家预测2021年房地产市场可能会逐渐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但显然,对于艺术品交易来说,2021年依然是卖方市场。虽然看似在缺钱的2021年,持有资金的买家们会主导市场,但对于拍卖行来说,能否征集到好作品,才是市场正常运转的第一要素。正如上文所言,当下市场环境中,委托方能否拿出作品给拍卖行是个大挑战。中国嘉德拍卖董事总裁胡妍妍就曾说到,2021年最重要的还不是买方市场,仍然是卖方市场,如何在交通受限、旅行不自由的情况下持续征集到好作品。这个趋势中,我们特别关注到2020年度重要拍品的交割情况,毕竟能够在当下拿出大额资金,属实不易。对此,北京永乐拍卖创始人赵旭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到,2.6335亿的《王文公文集》已经收到买家一半的资金交付,其他千万元级别的拍品也基本完成了交割。
不同于早期艺术品市场较为突出的行家属性,已经慢慢完成行家向艺术品经纪人的角色转变,另一方面藏家也越来越成熟,并且理性,他们往往带有专业方向的研究,高度认同作品的市场价值,并为之买单。不仅仅是在2021年,这对于未来长期中国拍卖市场的发展也是极为重要的。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更多2021年拍卖市场趋势。
作者:雅昌会员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