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 ——塞尚
看到《十方空间》后,可能不少人都会对画面中类似于西方印象派的艺术表现手法印象深刻,那就是画面近看一片模糊,远看却景物明晰,如同一个视觉上的魔术,实际上这种表现手法是艺术与哲学、科学相结合,不断综合演进的结果。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最初认为绘画就是对于物象的摹仿和再现,比如中国南北朝时期谢赫六法中的“传移摹写”。西方绘画自文艺复兴以来,更是将透视、解剖、明暗等各种自然科学运用于绘画之中。以单点透视,在二维平面中对三维空间进行科学表现成为其重要特征,其所追求的,我们可以将之称为“理性真实”。
但这种“理性真实”其实只是一种简化版的真实,比如人们一般会简单的认为树叶是绿色的,但认真观察便会发现,除了绿色之外还能找到红色、紫色、黄色等多种其他颜色。事实上,将事物颜色笼统的归为某种“固有色”是与当时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科学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物体的色彩并非本身固有,而是根源于物体对光的吸收反射作用于人们的视觉造成的,一件衣服的红色实际上会随着光线和周边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印象派最初便是试图将这种光色的科学理论进展表现于绘画之中,他们以色彩为切入点,不再满足于“固有色”明暗的简单变化,着力追求表现物象瞬时的光影变化和更为丰富的细节构成,这也便是为什么印象派的画面往往会在细节上呈现出一种模糊凌乱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为了追求更深层次的真实而舍弃了部分表相的真实。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在画面中反映出物象,就要求画家以高超的艺术洞察力和表现手法,将所绘物象的典型特征和稳定的内部结构表现出来,而这显然是一种更为高级的艺术形式。
大愚《十方空间》
就如同在大愚的《十方空间》中佛像周围的大片蓝色,从中既可以看到礁石和洋流,又可以看到阵阵云朵,所以这片蓝色可以是大海,也可以是天空。又如右下的山林湖泊之中又隐然有一阴阳太极的图案,造化天然与哲思感悟融为一体,如果反过来,在画面中精雕细琢出一幅细节逼真的太极图,不但甚为不伦,也会使得画面的艺术韵味尽失。
从线条来看西方绘画的格物致知与东方绘画的穷理尽性 绘画/书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